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8世纪初,西迁的蒙古人如何帮助沙俄打瑞典?

2020-12-10 0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铁骑如风 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5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纵观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没有哪个游牧民族能够如蒙古人一般,在整个大陆拥有如此广阔的族群分布和历史文化影响力。尤其是在欧洲,在著名的金帐汗国灭亡后,蒙古人仍然在陆续地涌入和生息,给许多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人口和民族带来长达数百年的影响和冲击。许多蒙古民族后裔或归属当地国家,或自建政权,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中也时常能够看到他们纵马骑射的身姿。

在沙皇俄国崛起的关键一战——大北方战争中,就有一部分蒙古人加入沙俄阵营,为沙皇彼得一世四处征战。那么他们在大北方战争中,扮演的究竟是什么角色?

现居住在欧洲的卡尔梅克蒙古人

1

蒙古人“被迫”成为

沙俄盟友

公元13世纪,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发动“长子西征”,将俄罗斯的祖先,即东欧的基辅罗斯等公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随后,以金帐汗国为基础,蒙古人在东欧地区开枝散叶,建立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蒙古汗国。

蒙古西征

15世纪末,俄罗斯人终于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以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为基地,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政权,随后在伊凡雷帝时期变身为沙皇俄国,开始了世界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领土扩张历程。沙俄军队和雇佣兵、探险队越过乌拉尔山不断东进,将军事和科技都已落后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蒙古人与突厥人建立的汗国一一吞并。

两百年时间,沙俄的脚步就已经远达蒙古高原和太平洋沿岸,同当时中国北方蒙古诸部与新兴的清政权发生了联系。

沙俄东扩前的欧洲

沙俄虽然消灭了沿途以来遇到的游牧汗国,但是沙俄本身人口数量有限,新征服的地区人口也不多(不然也不会轻易被征服),在很多地区的控制力都不足,给其他的政权或部族以可乘之机。

沙俄东扩

17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西北部,属于三大蒙古部族之一的漠西蒙古,也就是曾经的瓦剌部的后裔(史学界称其为卫拉特蒙古或厄鲁特蒙古)发生了分裂。漠西蒙古五部中的土尔扈特部,因忌惮准噶尔部的崛起与打压,以及抵制东扩的沙俄,带着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部分牧民,开始沿着哈萨克草原一路西迁,最终进入了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占据原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喀山汗国的优良草原牧场,逐步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这一块也是当年拔都汗建立金帐汗国的大本营。这是趁着沙俄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统治真空期,完成了这一换家过程。

明末卫拉特(厄鲁特)蒙古各部

看着之前想收服的卫拉特蒙古人从中国窜到了自己的腹地,沙俄当然想要征服和吞并他们,给他们一个新称呼——卡尔梅克人。这里的卡尔梅克人包括了土尔扈特人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卫拉特蒙古部族。沙俄对卫拉特蒙古人的征服行动屡屡失利,而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和鄂尔克勒试图进攻沙俄军队城堡,也兵败身死。

继任者书库尔岱青意识到本部与沙俄的实力差距悬殊,硬抗不是出路,遂决定表面上向沙俄称臣纳贡,宣誓效忠,并在沙俄对外战争中出力,背地里却和漠西蒙古各部与清王朝保持使节往来,还接纳了达赖喇嘛赐予的汗位。在阿玉奇汗继位后,仍旧保持了与沙俄的这种“同盟”关系。

土尔扈特汗国和沙俄

沙俄为了与欧洲各国争霸战争的需要,也经常征调土尔扈特汗国和其他蒙古与突厥部族的骑兵参与各地战事。

2

拳打瑞典,脚踢土耳其,

镇服游牧,战功赫赫

17世纪下半叶,沙俄和土尔扈特汗国都赢来了自己国家最强悍的首领——彼得一世和阿玉奇汗。在他们的带领下,沙俄和土尔扈特汗国的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事件,就是沙俄与北欧强国瑞典阵营之间的大北方战争。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

彼得一世为了沙俄的崛起,指出沙俄必须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沙俄拓展战略生存空间。而当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都由陆海军实力十分强大的瑞典王国占据,沙俄要想夺取出海口就必须击败瑞典人及其同盟军。而瑞典要想继续保持北欧强国的地位,也必须击退沙俄的挑衅。沙俄与瑞典两国早有旧怨,瑞典曾经趁沙俄内乱进犯国莫斯科。在第一次北方战争期间,沙俄挫败了瑞典进攻波兰的企图。新仇旧怨一起算,爆发一场新的北方战争是必然的。

大北方战争爆发前夕(1699年)欧洲形势

大北方战争从1700年到1721年,持续了21年。彼得一世为了准备这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他曾经伪装成军队下士,出访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与政策,回国后对国家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正规的沙俄陆海军。为了应对瑞典的同盟军,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萨克森、勃兰登堡、普鲁士、波兰立陶宛联邦、丹麦-挪威联合王国等国组成北方反瑞同盟。

1700年,自觉准备充分的彼得一世向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正式宣战。他发布命令,征调了阿玉奇汗麾下的两千卡尔梅克骑兵进行操练,并派往俄瑞边界。卡尔梅克骑兵充分发挥了灵活机动的作战优势,在陆地战场上向瑞典人发动了猛烈攻势,给瑞典军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瑞典人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兵进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先迫使丹麦-挪威退出反瑞同盟,随后又击败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奥古斯特与萨克森,并在纳尔瓦战役中狠狠挫败了沙俄。

大北方战争形势图

沙俄虽然在依萨斯特法地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战役总形势对沙俄一方不利。彼得一世决定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海陆力量,以待再战。他利用沙俄冬季寒冷的传统优势,引卡尔十二世率军深入沙俄腹地,坚壁清野,不断给瑞典军队造成非战争损耗。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中,俄军组成优势兵力,以强大的哥萨克骑兵力量冲垮瑞典军队的阵线,击败了卡尔十二世的攻势。

本来彼得一世调来了阿玉奇汗长子沙克杜尔札布率领的三千多土尔扈特士兵参战,但是,当土尔扈特人赶到波尔塔瓦时,沙俄主力已经击退了瑞典主力。撤退的瑞军正好遭遇了前来的土尔扈特骑兵,遭受了重创。此战之后,土尔扈特骑兵和哥萨克骑兵都受到了彼得一世2万卢布的奖赏。

波尔塔瓦战役油画

波尔塔瓦战役是大北方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改变了俄瑞两国之间的战争天平,局势开始有利于沙俄一方。溃退的卡尔十二世残军逃入了奥斯曼土耳其境内。本来奥斯曼土耳其并不是大北方战争的参与者,但是俄土两国也发生过多次战争,卡尔十二世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说服土耳其也对沙俄宣战。于是彼得一世在大北方战争中,除了击败瑞典人的主线任务外,又接了击败土耳其人的支线任务。

在这一场战争中,阿玉奇汗几乎是倾其所有得帮助沙俄,直接派出2万土尔扈特骑兵随同作战。为什么和打瑞典时派遣的军队人数差距这么大?原因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盘离土尔扈特汗国较近,调派军队更方便。早在1678年,土尔扈特人就曾经因参与击败土耳其人而获得了沙俄政府的奖赏。而瑞典离自己地盘较远,参与打瑞典的战争只是履行一下同盟义务。

历史上,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累计发生过不下十次大规模战事,结果是胜多败少,但是这一次沙俄却翻车了。土耳其人这次联合克里木汗国的鞑靼军队侵犯第聂伯河西岸地区,与土尔扈特骑兵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当场被杀数千人,有3000余人被俘,再一次展示了土尔扈特蒙古骑兵强大的战力。

虽然这部分攻势被化解,但是沙俄总兵力只有38000人,而土耳其与鞑靼人的联军超过18万,实力相差悬殊,彼得一世又在普鲁特战役中被土军围困,差点被俘。在瑞典人的压力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彼得一世无法大规模增援南部战区,只得与土耳其缔结《普鲁特合约》,放弃了亚速地区,允许查理十二世回到瑞典,等到日后再找回场子。

第三次俄土战争中翻车的沙俄(1711年)

随后,沙俄重新将萨克森、丹麦-挪威、英国等国拉拢进入反瑞同盟,与瑞典军在海上发生了大战,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立窝尼亚等地区,顺便吞并了大部分芬兰地区。彼得一世新建的强大海军与同盟军的力量,使得瑞典势力步步退却,卡尔十二世甚至在挪威战死沙场。在众多强国的压力下,瑞典最终只得承认战争失败,割让部分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彼得一世实现了夺取出海口的战略目标。

大北方战争结束时的欧洲形势

海上的战事就用不着土尔扈特骑兵参与了,这期间阿玉奇汗的任务除了配合沙俄陆上作战外,就是镇压周边不安定的库班鞑靼人、巴什基尔人、希瓦人,甚至包括哥萨克人等游牧部族的叛乱,这些部族的精锐力量都被阿玉奇汗收拾过。可以说,土尔扈特骑兵就是沙俄南部地区镇场子的存在。在大北方战争结束后,阿玉奇汗还曾跟随彼得一世远征萨菲波斯。

总体而言,在大北方战争中,土尔扈特汗国是沙俄的重要辅助者,主要起到了改变战场局势(如击败克里木鞑靼人),扩大战果(如波尔塔瓦战役击败瑞典人),稳定游牧地区的后方(如镇压库班鞑靼人叛乱),使得沙俄能够在前方奋力拒敌。沙俄阿斯特拉罕军政长官阿卜克拉辛曾向彼得一世报告,称在与土耳其人的战争中,没有阿玉奇汗的骑兵参与局势会很困难。彼得一世在晋升“大帝”的过程中,这些所谓的卡尔梅克人是既有功劳也有苦劳的。

3

不甘沦为工具人

看在卡尔梅克人战功显赫的份上,沙俄会把他们同普通沙俄国民一样平等看待吗?答案是不会。沙俄在反杀过蒙古人后,已经形成了对蒙古人的心理优越感。彼得一世还好点,比较认可卡尔梅克人的功劳与能力,以“汗”而不是普通部落首领来称呼阿玉奇。但是沙俄贵族始终把这帮卡尔梅克人当成是低贱的附庸,是称手的“工具人”。沙俄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卡尔梅克人的征服与同化,除了军事威压,还采用东正教传教方式,试图将卡尔梅克人纳入到沙俄东正教的统治体系内,可谓“欲灭其国,先亡其史”。

土尔扈特汗国的首领,尤其是阿玉奇汗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帮助沙俄打仗的同时,看到沙俄准备要压迫自己,便开始反复横跳,拒绝沙俄的一些调令,抵制大规模的传教行动,甚至和沙俄的对手暗通款曲,一切都以维护汗国的根本利益出发。

阿玉奇汗(1640-1725)

早在1674年,顿河哥萨克人试图侵占土尔扈特汗国的地盘,阿玉奇汗不满沙俄政府拉偏架的行为,就拒绝其出兵克里木汗国的命令,还联合克里木鞑靼人洗劫了喀山和奥伦堡地区,把当地的沙俄平民当成奴隶转卖给克里木等地区,沙俄也没有出兵讨伐它。阿玉奇汗可以前脚帮助沙俄镇压鞑靼山民,在得知哥萨克人向自己的地盘扩张时,后脚就与亚速地区的克里木人联手反俄,攻击沙俄边境城镇。沙俄政府命令阿玉奇汗教训库班苏丹洗劫沙俄奔萨城的行为,也被阿玉奇汗以沙俄也曾不帮助自己阻止哥萨克人侵略为由拒绝。

为了避免一味替沙俄征战使自己的军队损失过大,阿玉奇汗遣使与奥斯曼土耳其、萨菲波斯、希瓦汗国等政权,甚至是瑞典人以进行外交修好。阿玉奇汗长子沙克杜尔札布的妻子要去西藏通好礼佛,阿玉奇汗直接让希瓦人联络土耳其苏丹,问询其是否需要从西藏带点“特产”回来。以致于在他去世时,土耳其苏丹还派出使团前往汗国,向继任者车凌端多布请求通好。阿玉奇汗做这些事时甚至都不瞒着沙俄,直接告诉他们:“克里木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也在和我们修好。”一副俨然并非沙俄附属国,而是如同波兰立陶宛联邦和萨克森一般的独立政权的样子。

在大北方战争期间,阿玉奇汗仍旧与奥斯曼帝国、萨菲波斯等国修好

沙俄政府不是不想整阿玉奇,实在是整不动。阿玉奇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颇有建树,军事上也征服了周边许多地区,开创了土尔扈特汗国辉煌的国势,在汗国内的威望无人能比,不好策划政变推翻其汗位。沙俄如果硬攻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也担心阿玉奇汗趁机联合土耳其等沙俄的世仇反戈一击。沙俄政府认为“这位老卡尔梅克领袖的威信太高,要像对待平庸的统治者那样对待他,那是很不谨慎的”。

因此,在阿玉奇汗时期,只要土尔扈特人没有特别过分的反俄举动,沙俄基本上也不会动手收拾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沙俄作家诺夫列托夫所著的《卡尔梅克人》一书中,也称阿玉奇汗为“近似独立自主的汗”,也就是名义上臣服,实际上独立的汗。

极盛时期的土尔扈特汗国

4

帮沙俄打仗,

给“卡尔梅克”们带来了什么

从书库尔岱青时代开始,作为土尔扈特汗国主体的“卡尔梅克”们就开始履行参与沙俄军事行动的同盟义务。在阿玉奇汗统治的近五十年间,卡尔梅克人多次参与沙俄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大北方战争期间,卡尔梅克人出战的频率极高,为沙俄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总体而言,帮沙俄打仗给卡尔梅克人带来的正资产和负资产都不少。

首先说正资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阿玉奇汗通过连续不断地作战,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周边部族的安全威胁,并且整合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游牧部族力量,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汗国,也提升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二,阿玉奇汗发起的很多战事都是以沙俄名义进行的,这样汗国可以获得沙俄政府的军需物资和高额封赏,这样就能够充实汗国的国库和军备,进一步提升国力。第三,通过与瑞典和土耳其等当时的欧洲列强军队交手,锻造了一支身经百战、拥有先进军事技术和战术的卡尔梅克骑兵,能够更好的拱卫疆土和扩展利益。

骁勇善战的土尔扈特汗国骑兵

至于负资产,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连年征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土尔扈特汗国本就只有几十万部众,高强度的出兵参战对于财政和人口都是巨大消耗。如果战事胜利还可以取得战利品和封赏,如果战事失败或者烈度过高,就会严重削弱国力。游牧民族在拼人头的问题上一直是处于劣势的。

另一点就是加重了沙俄的剥削压迫。当初蒙古西征时,时常拿被征服地区的百姓挡在前面做肉盾。现在沙俄也效仿,拿卡尔梅克骑兵当消耗品。特别是后来,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沙俄的国力军力越发强大,而土尔扈特汗国却因高层政变和沙俄政府更变态的征兵政策而走向衰弱。

最终在一次高烈度的俄土战争结束后,渥巴锡汗为了本民族生存计,率领伏尔加河东岸的土尔扈特人向中国迁徙,这就是教科书上“土尔扈特东归”的故事。而留在西岸的卡尔梅克蒙古人,就成了今日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居民的祖先。

今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

参考文献:

张体先:《土尔扈特部落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马汝珩、马大正:《漂泊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法>伯希和:《卡尔梅克史评注》,中华书局,1994年

<苏> H.帕里莫夫著,许淑明译:《卡尔梅克族在俄国境内时期的历史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年

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

吴春秋编著:《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军事科学出版社,2015年

<法>伏尔泰著,吴模信译:《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

<俄>尼.伊.帕甫连科著,斯庸译:《彼得大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李金轲,王希隆.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1):48-60.

END

作者丨铁骑如风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排版 | 李媛

原标题:《18世纪初,西迁的蒙古人如何帮助沙俄打瑞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