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七中:“全日制直播教学”如何改变边远地区教育?

2020-12-10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传播君 刘沁娟 网络传播杂志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高二年级学生通过远程网络聆听成都七中老师讲课。图/陈海宁 摄

“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 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 248 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学生仅个位数。”

2018 年,媒体的一篇报道《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刷屏。文章说,通过网络直播课,贫困地区学生和成都七中学生同步上课,不少贫困生考上了大学甚至考上清华北大。这一报道刊发后,有人赞许、感动,也有人提出质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此直言,“成都七中开设网络直播课是教育部多年来抓的一个点”,全国超过 90% 的学校都已经进了宽带,超过 60% 的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对边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很大的作用。

2020 年 3 月,为推进“互联网+ 教育”发展,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

成都七中是如何关注信息化教育并付诸实践的?是否做到了对边远民族地区学校的“倾囊相助”?数字教育的“理想模式”又是什么样的?对此,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校长易国栋接受了传播君专访。

01

信息化为边远地区带去优质教育资源

传播君:是什么契机让成都七中开始关注信息化教育并付诸实践,特别是为边远民族地区学校带去优质教育资源?

易国栋:成都七中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信息化教育的探索,培养了包括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哔哩哔哩董事长陈睿在内的一大批信息化人才。

1996 年,成都七中学生就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

2000 年,成都七中经过多次比对、考察,在与教育信息化共同目标高度契合的东方闻道公司达成成立东方闻道网校的合作意向后,更是将教育信息化和优质资源共享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周期性资源开放的同时,东方闻道联合中信国安、休斯中国等公司开展了“异地同堂”的远程教育技术攻关和同场景教学实验,并提出了基础教学模型。

2002 年 4月,“异地同堂”实验得到“卫星远程直播教学”评审专家组的认可。

2002 年6 月,四川省教育厅同意成都七中和东方闻道的申报,批准成立“四川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

与此同时,“异地同堂”还通过了“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认证,“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纳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试点。

2002 年9 月,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和内地边远地区同时启动,借助卫星通信技术,成都七中原汁原味的全日制课堂教学走进了大山,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走上历史舞台。

传播君:布局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

易国栋:2002 年,成都七中即秉承“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爱生育人”的办学传统,率先通过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以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方式帮扶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用成都七中积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资源为薄弱地区学校服务,助力薄弱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薄弱学校“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2005 年、2012 年和2015 年,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分别在初中、小学、幼儿园阶段开始了实践探索。

第一,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开展为学者和政府提供了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策略的一个样本和案例,受到了国内外同行和媒体的关注。

2012 年 9 月 5 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对四川探索城乡学校利用网络“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检测”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2014 年 3 月,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走进成都七中高一全日制远程教学前端直播班,并通过远程教学系统与成都市温江二中和四川省仪陇中学直播班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2015 年 5月 23 日,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将全日制远程教学项目向参会的一百多个国家代表进行了专项介绍和视频展示。

2019 年 1 月 8 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题为《一块直播屏改变了什么》的评论:“直播课堂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和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课堂’的可能,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敢于拼搏敢于追求梦想的勇气。希望新科技更好助力教育创新,让更多乡村孩子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是四川省、成都市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重大成果。

目前,四川省内近 600 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与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实验小学、成都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实现了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

第二,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探索出“政府引导、名校引领、企业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

政府制定民族地区发展计划,为民族地区学校购买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服务;成都七中在常态教学同时进行信息化规范,并作为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示范;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作为建设和运营主体,实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以长效机制保证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质量和服务。

目前,四川省已经形成民族地区政府采购,成都市域范围内学校政府资金扶持,其他薄弱地区按需投入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形成多方参与的远程教育市场。

第三,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教育均衡公平局面成效显著,形成合作共赢局面。

正如有学者所述,“全日制远程教学至少有五大效果。一是大幅度改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改变了‘同学’构成,大幅度增强了远端学生的信心;振奋了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坚定了其办好教育的决心。二是缩短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三是‘链式发展’,有效放大了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四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塑造了一代新人。五是探索出城市名校带领边远、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之路,为城乡学校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融合;采用‘双师制’,实现城乡教师教学工作的融合;通过‘链式发展’,实现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文化的融合;学校管理的融合。”

目前,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江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市)的 310 所学校与成都七中实现了常态化的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

自 2005 年有第一届远端直播班毕业生以来,目前,远端学校共有 144 名学生通过全日远程直播教学考入清华北大,一大批学生考入985、211等名校。2002 年至 2020 年,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高中累计“异地同堂”受益学生超100 万,在线协同教学教师累计超10 万。

网校导播中心技术师直播上课。

02

五大教学模式实现“倾囊相助”

传播君: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过程中,成都七中采取了哪些教学模式实现对边远民族地区学校的帮扶?

易国栋:我们的教学模式可总结为:“四个同时”“四位一体”“四种交互”“四项服务”“四个统一”。

以“四个同时”开展日常教学,即同时备课、同时上课、同时作业、同时检测,各地的学生和名校的学生一样,聆听同一位教师的同一堂课,完成同样的作业,同考一份试卷。

以“四位一体”保障教学质量,即“授课教师、把关教师、薄弱学校教师、技术教师”,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完成上课和教学质量把关。

以“四种交互”克服远程教学的相互沟通不足,即“实时交互、虚拟交互、替代交互、转移交互”,利用双向直播教学系统和两端的教师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以“四项服务”帮助各地学校适应直播教学,即“同堂服务、个性服务、学生服务、技术服务”,保障“四个同时”的落实。

以“四个统一”促进各地学校上台阶,即“统一标准、统一反馈、统一评估、统一评讲”,为薄弱学校提供横向对比数据和评估结果。

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以“异地同堂”为核心理念,以“全日制”为偏离控制,以“双师协同”为落地办法,实现成都七中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料全程透明、完整共享。

成都七中把“直播教学班”的学生置于与远端学生完全一致的教学呈现与资料获取环境下,制度性地杜绝本校教师“留一手”的可能,做到了对边远民族地区学校的“倾囊相助”。

传播君:如何让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远端学校有效落地应用?

易国栋:七中网校通过企业化运作,进行商业化运营,一方面通过收入保证项目的持续推进与深化;另一方面投入专职团队研究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规律,设计“同堂服务、技术服务、教研服务、学生服务、文化服务、数据服务、培训服务”等多项服务,派出专职团队在远端学校驻场服务,为远端学校提供过程指导督促的同时,让远端学校直接表达自己对成都七中教育教学的意见,克服以往教育帮扶,薄弱学校对名校欲说还休、点到为止的现象。

这样一方面让远端学校真切地融入成都七中,另一方面成都七中自己给自己施压,给每一个教学环节设置几百个日常检测点,有效地促进了成都七中备课的精细化和教学的规范化,提升了成都七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科教学专业能力。

18 年的直播教学实践让教师们拥有了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而且成都七中背后有专业技术团队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从直播平台的选型到应用培训、从教学设备调试到过程维护、从教学全环节的输出到学习结果统计等,都有专职人员在做支撑。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与成都七中同时上课。

03

“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展

传播君:在实现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方面,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易国栋: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教学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远程教育”。

学者张杰夫在《全日制远程教学研究》一书中这样评价道:“全日制远程教学本质上是进行了一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卫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城市优秀教师的智慧辐射到边远、民族地区,从供给侧增加了优秀教师的智慧供给。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了我国原有的优秀教师智慧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相当于给优秀教师智慧进行了一次革命性再分配,重塑了当地教育生态。”

传播君:所谓“言传身教”,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做到了“言传”,那么,您认为该如何保证“身教”?

易国栋: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身教”体现在对边远民族地区教师的“身教”和对远端学生的“身教”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远端教师的“身教”在于前端教师对待工作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在同时备课和同堂教学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扎实的准备工作和知识技能。

远端教师在这样的相互协同过程中跟岗研修,感同身受,手把手示范、手把手解读,做到了让远端教师在协同的教学工作中“做中学、学中做”。

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设计让远端学生受到很好的“身教”。成都七中前端带班上课,远端学校教师随堂教学。“带班”上课不仅保证了前端、远端学生的同环境、同活动、同要求,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是优秀育优秀、学生化学生的重要手段。

直播课堂中,成都七中学生的语言、行为,对问题的思考,成都七中课堂的思辨过程都成为远端学生的实时示范,为远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知知识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同学”环境与氛围。

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不仅仅直播课堂知识教学,也将成都七中的大量德育工作直播到远端学校与远端学校师生共享,包括心理课、班会课、德育活动课等。

并且直播教学的协同与交互设计充分考虑了远端学生的“育”重于“教”,将课前、课后管理和课堂教学组织以及除主科同堂教学之外的大量时间留给远端学校,交给当地教师。即使在同堂教学的时候,也为远端教师留出自行处理课堂个性化问题的时间和及时“育人”的工作。

传播君: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您认为其发展方向在哪里?

易国栋: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看到很多学校从最早的幻灯片升级到现在的短距投影仪,不少教室配备了互动白板或是触摸式大屏幕,有些学校还建设了“智慧教室”。

只有将教育信息化融入教学常态,将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常规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信息化的最佳效果。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尽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结果。

通过数字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个人行为变为教学常规,从学习的辅助手段变成学习的核心途径,在知识内化的同时,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领先于未来社会的高信息素养、自主型、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传播君:您认为数字教育的理想模式是怎样的?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易国栋:数据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数据治学、数据治校”是对教育的重新定义与塑造,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无论传统教育还是数字教育,都是以“因材施教”服务于学生最充分的发展为理想模式。

传统教育与数字教育不是相斥的,数字化是教育的“量材”“量教”的手段,细致、精准地定义、描绘“学材(指不同特质的学生)”和“教材(指教师运用各种资料各种方式)”,并将“学材”与“教材”相匹配,“学材”与教法相匹配,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模式”。

相关链接

故宫专访人大附中名誉校长刘彭芝:数字教育如何开展?

原标题:《成都七中:“全日制直播教学”如何改变边远地区教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