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故宫西路:被遗忘的宫殿

2020-12-11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东华门和西华门是紫禁城的旁门,明清两代时供皇帝、皇太后、皇后等日常出入所用。故宫尚未向游人开放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这两座门内,也是计划中大修的重点区域。故宫原副院长魏文藻说:“与故宫其他地方相比,西边的情况比较差,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东边像乾隆花园、皇极殿都已经修得不错了。先前有关媒体报道的三座主要待修殿宇慈宁宫、寿康宫、武英殿都位于内廷的外西路。”

3月25日下午,我从西华门步入紫禁城,沿西边宫墙和内金水河一路向北。看到紧依河边的道路已经开始整修,原先的水泥路面被挖开,几十名工人正用红砖铺设新路基。一名姓韩的工人说,他们是河北兴顺建筑公司的员工,进故宫半个多月。“路基铺好后再铺青石地砖,最后看起来要跟古时候一样。”

△故宫大修

过了慈荫楼就是寿康宫与慈宁宫,这里以及后面的英华殿、慈宁花园都是清代皇太后的居所。寿康宫大门紧闭,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堆了建筑材料。寿康宫东墙外堆了大片的城砖和地砖,记者看到城砖上都印着“公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样,而细长条的地砖上则没有印字。

两位工人正用小斗车往其他地方运送砖石,他们说,城砖是用来修补紫禁城城墙内侧的残损。地砖则从苏州运来,用来替换故宫里20世纪50年代铺设的水泥地砖。慈宁宫和寿康宫之间的道路上不时有翻斗车轰然而过,往修复工地运送砖石和泥浆,我们发现驾车司机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师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故宫工程队经验最丰富的驾驶员,在道路狭窄的故宫里运送建材必须靠他们保证宫墙的安全。

△寿康宫

慈宁宫为皇太后的正宫,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这里的兴盛时期,当时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不过自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国库空虚,当时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才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慈宁宫大殿仍然不失巍峨气势,但与中轴线上三殿三宫的金碧辉煌相比,慈宁宫宛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迈妇人。走在殿前广场上,脚下砖石残缺不全、地面崎岖、杂草丛生。铜制的水缸及四只青铜龟鹤都已锈迹斑斑,大殿的梁架、枋椽、门、柱、窗棂等颜色黯淡,上面的彩绘受损尤其严重,四处可见大片大片的剥落。故宫博物院许多部门办公地点就设在慈宁宫两边的佛堂内,这些房屋都经过内部改造,和清代相比更加面目全非。一位故宫保管处工作人员说,慈宁宫的修复工作很快就要开始了。

△慈宁宫

武英殿位于内廷外西路的南端,我们走到武英殿时已是日落时分,夕阳落在武英殿古旧的琉璃瓦上,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武英殿是外朝中的一个偏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就在这里宣布成立大顺王朝,清初摄政王多尔衮也在武英殿处理政事。除此之外,武英殿的文事似乎更多,康熙在武英殿成立修书处,修订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乾隆时期更是集中文人学者在武英殿编辑《四库全书》。

△正在修建中的武英殿

魏文藻先生介绍说:“武英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上没有好好管理,一直被外单位占用。首先是历史博物馆,接着是革命博物馆,后来是国家文物局对外文物交流中心,直到前不久才迁出去。他们不腾出来,我们就修不了,造成武英殿多年失修。”

武英殿大门紧闭,无法入殿内观察。但我们看到,木质大门朽蚀得十分严重,上面的红漆早已脱落,仅从大门的破损程度看,情况就比慈宁宫要差。不过武英殿的修缮显然已经开始,殿外有6位石匠正在更换殿基上伸出的探海(龙头),工匠中年纪最大的刘信师傅说,他们是京郊房山石窝村人,祖辈都为皇宫打造石雕装饰。

△石匠

刘师傅指着一块刚换下的探海说:“这是明代留下来的东西,也是我们石窝村的祖上打造的。风化得太严重,你瞧,龙眼龙须都看不清了,有些风化没那么严重的石雕这次就不更换了。”据刘师傅介绍,这次更换的探海和当初一样,也是取材于房山的优质汉白玉,而且雕刻的形态、纹路也都完全一致。除这些探海,刘师傅他们还要更换殿基上的台明和殿外桥栏上的石榴头。刘师傅说,“这里全换完还得好几个月。”

次日上午,我们又从东华门步入紫禁城,发现这一片的情况果然要好很多。与武英殿对称的文华殿黄瓦红墙、形态古雅,殿外绿草成茵、环境静谧而清幽。故宫东路有大约一半的区域是对游人开放的,由古建筑改建成的珍宝馆、钟表馆、绘画馆都集中在这一片,因此这里的维修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充分。

时任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单国强说,正在筹划中的地下展厅很可能就从东面开挖,具体位置是文华殿东侧的果园。我们按他说的方位走到果园,发现这里是一块被红墙圈起的空地,大约150米见方,里面已没有什么果树,场地的中央有一块红色的影壁,影壁上空空如也。

单国强介绍说,这片区域已经经过仔细探测,证实地下没有建筑物的地基,因此从这里开挖将不会影响到故宫建筑的安全。建造地下展厅是为解决故宫长期以来文物展出方面遭遇的困境,同时也可以将现在一些展出专馆恢复原貌,更好地加以保护。据悉目前大部分专家的意见倾向于建造地下展厅,计划中的展厅规模将达3万平方米。

经过两天来的观察,我们总的感觉是故宫西路仿佛是一片被忘记的世界,即使没有故宫大修计划,这里的整修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除了古建筑的破旧,西路还存在一些原本不属于故宫的建筑,与这座皇家宫殿的风格格格不入。例如在慈宁花园和武英殿之间,我们就看到一座形似垃圾站的平顶房屋,用红砖砌成,没有粉刷,很显然是后来临时搭建的。在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估计都很难见到如此样貌丑陋的建筑物,而它却偏偏存在于壮丽威严的紫禁城中。

还有一座更大的建筑物是西华门入口处的大楼,被专家们称为“影壁楼”,目前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在地。这座大楼朝向城外的一面被漆成红色,站在城墙外面,一般人很少会注意它与故宫宫殿有什么区别,但站在故宫里面再去看它,就会发现它对故宫景致破坏极大。大楼内侧还是保持了青砖原样,乍一看和北京一些大屋顶建筑没什么区别。

著名故宫研究专家万依老先生感叹地说:“这座楼早就该拆了,它纯粹是个大笑话。当年建它是为了挡视线,保证中南海的安全,其实根本就挡不住。如果站在太和殿上往西一看更不成样子,西面的城墙很多都看不到了,西华门成了一个小东西,非常难看。”

本文选自《故宫观止》

《三联生活周刊》精品创制的集成之作

六百年故宫文博视觉盛宴

探寻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与传承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多年对故宫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内容涵盖对故宫文化价值的重新解读,记录故宫文物南迁、西迁记及对故宫文物的守护与传承,对故宫藏宝的文化密码进行揭密,对故宫文物的修缮与鉴定大师们的匠心匠艺进行观察与品读,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与运营也有详尽解说。全方面展示六百年故宫文化底蕴,邀读者进入一场故宫文博视觉盛宴,从中探寻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与现实的人文交感、传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