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叩开幸福小康门 奏响脱贫时代歌 ——红山区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脱贫“大文章”

2020-12-11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叩开幸福小康门

奏响脱贫时代歌

红山区凝心聚力

做好产业扶贫脱贫“大文章”

近年来,红山区坚持以扶贫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心、用脑、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力做好责任、工作、政策“三个落实”,紧紧围绕“花菜粮菌药”五个产业,通过“引户入园、社企合作、主副结合、寄养托管、一村一品”五种形式,采取“复合式药方”对“症”用“药”,引领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增收,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取得更有质量的脱贫成果,绘就出更有温度的振兴画卷。

精准定位“选”产业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红山区大力精选产业,发展设施农业,科学布局设施农业项目,发展花卉、杂粮杂豆、中草药、食用菌、精品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

杨家湾田园综合体项目

依托杨家湾田园综合体、蛹虫草产业园、佟明阡禾扶贫产业园区等产业项目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向小康打基础。目前,总投资3700万元的杨家湾田园综合体设施农业园区高标准日光温室119栋建设完成,主要种植作物番茄、樱桃番茄、草莓、大樱桃等。总投资3000万元的和金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日光温室46栋建设完成,主要种植作物大樱桃。预计总投资2.1亿元的嘉润生物蛹虫草产业园,计划建设连栋温室10万平方米,其中2020年一期2万平方米建设完成,主要经营品种为蛹虫草。佟明阡禾被评为2020年市级扶贫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以中药、杂粮为主导的产业种植,在文钟镇、红庙子镇与536户贫困户约1308名贫困人口建立完善的长期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总投资1.5亿的现代扶贫试验农场北片区牡丹产业园完成种植,南片区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红山区“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建成17座日光温室,项目村345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80元。

龙头带动“兴”产业

产业兴旺,龙头要强。红山区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工程”“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工程”“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订单收购、产业分红、就业务工、土地流转、产业帮扶等方式减贫带贫,让贫困户直接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促使贫困户掌握生产技能,提高可持续脱贫能力,分享产业链条增值效益。佟明阡禾、东荣绒毛等4家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订单农业,签订贫困户289户,订单种植面积4000余亩,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为贫困户购置家禽家畜,捐赠绒山羊50只,开展庭院养殖,实现庭院养殖增收。产业分红让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农机服务合作社社会化服务

积极引导合作社,激发扶贫新动力。目前,红山区共有9家参与扶贫的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8户,增收5.6万元以上,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效益分红带动贫困户26户,增收2.6万元以上,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直接补助贫困户3户,增收1500元以上,每年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减免农机服务费,平均为每户减免农机服务费25%,每年户均可减免约1000元,为21户贫困户减免2.1万元以上;农资优惠40户贫困户,共节约开支2.9万元以上,平均每户节约开支1000元以上;通过流转贫困户耕地,26户贫困户增收1.56万元以上,平均每户增收600元以上。和金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流转土地、农民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龙头带动强,产业后劲足。红山区通过种植业累计带动脱贫户373人次,养殖业脱贫累计带动86人次,产业发展累计带动202人次,项目建设累计带动778人次,基础设施累计带动148人次,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带动289人次,产业扶贫指导员累计设置60人。经过连续几年的动态管理,618户1489人全部脱贫。

模式创新“活”产业

扶智也扶志,输血更造血。2020年,红山区三眼井村“志智”双扶社区党群睦邻中心项目投资59万元,建成“代办服务、培训教育、农村电商”三合一综合扶贫平台;作为国家改革试验区项目的红山区电商扶贫直播基地,投资100万元,目前已经具备运营条件。与此同时,规划建设的10个农业与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佟明仟禾杂粮扶贫产业园

发挥区位优势,以党建引领推进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建成红山电商直播扶贫基地,确保农户的产品不出村就能卖得出、卖得好、见实效。搭建“企业+基地+贫困户”互利平台,引导农户与杨家湾田园综合体抱团发展,已有8户贫困户参与中药种植、旅游、餐饮等项目,户均增收1万元;发挥和金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作用,带动1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与佟明仟禾杂粮加工企业签署合作协议,799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710元。

政策保障“稳”产业

巩固成效,勿忘初心。开对“药方子”,就能拔掉“穷根子”。红山区制定了《红山区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红山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激励政策,依托扶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拉动,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文钟镇坡改梯项目区

注重发挥政策效应,加强政策衔接,红山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综合产业扶贫政策:《红山区扶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对有劳动能力且从事种植养殖产业的脱贫户,通过5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进行适当补贴,激发其产业脱贫的主动性,将帮扶举措建立在稳定的产业链上。出台了《红山区扶贫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整合资金1000万元,对弱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通过从事村级公益事业小岗位与产业基金收益建立利益联结,将大家吸附在基金分红的利益链上。

红山区还出台了《红山扶贫资金收益管理办法》,将收益金用于资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特殊困难群体(含边缘户),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补充爱心超市的运行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益项目、产业项目、改革项目,激发了内生动力,弘扬了主动脱贫致富乡风民风。278名贫困人口从事义务监督员、卫生清扫员,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从事特色种养殖项目的年户均增收1200元,爱心超市兑换积分累计超过15万元。

节水灌溉项目区

幸福小康,安全饮水是保障。为解决部分农户吃水难题,新建安全饮水2处、巩固提升13处,所有农户都喝上放心水。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农牧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每一决策都彰显了红山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每一举措都激荡着红山区加快乡村振兴的激情和梦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红山区各项事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区干部群众将继续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奋力谱写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红山新篇章!

文字 | 陈秀俊

摄影 | 卢军 张淏

原标题:《叩开幸福小康门 奏响脱贫时代歌 ——红山区凝心聚力做好产业扶贫脱贫“大文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