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折桂一枝: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2020-12-12 0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典故叫“折桂一枝”,出自《晋书》,讲的是郤诜的故事。他从小博学多才,后来皇帝下令各地举荐贤良直言的人才,于是当地太守举荐他去应选,在“对策”考试中拔得头筹。

后来,郤诜官至雍州刺史,政绩卓著。晋武帝有一次问他:你对自己怎么评价呢?

郤诜说了这样一段话:“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山海经》里记载:“招摇之山,其上多桂。”

《吕氏春秋》里记载:“伊尹说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可见桂枝和美玉都是美好之物,所以郤诜借月中桂树的一枝、昆仑山上的一片美玉来形容自己的才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

郤诜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他在任期间威严明断,受到人们的一致称颂。

唐代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人们把“折桂一枝”的典故与月中桂树的传说进行结合,以“蟾宫折桂”来比喻科考高中。直到现在,这依然是对年轻学子考试成功、前程似锦的最好祝福。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进一步了解“折桂一枝”这个典故。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

(唐)白居易

自知群从为儒少,

岂料词场中第频。

桂折一枝先许我,

杨穿三叶尽惊人。

转于文墨须留意,

贵向烟霄早致身。

莫学尔兄年五十,

蹉跎始得掌丝纶。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为祝贺堂弟白敏中进士及第而写的。白居易当时已经年过半百,而白敏中刚满三十岁,他自幼丧父,一直跟随白居易学习,所以白敏中高中进士,白居易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

白居易的诗里说:“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群从”指的是堂兄弟或者子侄一辈,“词场”是科考的意思,他说:我知道在我的堂兄弟这一辈里,读书的人并不多,谁料到却在科场频频中第。

为什么这么说呢?白居易是公元800年中的进士,所以他说“桂折一枝先许我”。

“杨穿三叶”原本指的是高超的射箭技术,这里用来比喻一门三兄弟相继科举中第。

除了白居易之外,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于公元805年中进士,加上此次堂弟白敏中及第,兄弟三人全部中了进士,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那么作为过来人,白居易自然也要对新科进士嘱咐一番,他说:“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

这里的“烟霄”比喻显赫的地位,“致身”也就是入仕的意思,“丝纶”用来指代皇帝的诏书。

白居易的意思是说:以后以文墨为生要多多留意,要想身居高位,入仕要趁早。别像我一样,年届五十,遍尝蹉跎,才有机会为皇帝起草诏令。

白氏一门三兄弟,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都精于诗文,而且都担任过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职,而白敏中在唐宣宗时出任宰相,兄弟三人都在科举考试中折桂一枝,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折桂一枝”、“蟾宫折桂”寓意吉祥,历来被当做祝福语,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但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幅相传由明代绘画大家唐寅所作的《嫦娥执桂图》,表达的却是画家怀才不遇的情绪。

▲《嫦娥执桂图》明 唐寅(传)

纸本设色 135.3cm×58.4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画中的嫦娥长裙曳地、环佩玎珰、飘带翩飞,纤纤玉手拿着一枝桂花,似乎在轻移莲步,又像独立于云端。

她面容清丽,如同秋月一样皎洁;她神情温婉,目光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若有所盼。

之所以说这幅画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绪,还得从唐寅的经历说起。唐寅自幼熟读诗书,参加府试和乡试都拔得了头筹,眼看着前途一片大好,可人生剧情却在他赴京会试的时候发生了突转。

他在进京途中结识的富家子第徐经,卷入了一场科场舞弊案,唐寅也无辜受到了牵连,被判入狱,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打击。

出狱后,唐寅一蹶不振,从此游荡江湖,诗酒为生。表面放浪形骸、无所顾忌,实际内心却有一种怀才不遇的伤感。这种情绪在这幅《嫦娥执桂图》的题跋中也有所流露。

唐寅以“广寒宫旧游”暗喻曾参加科考,以“鸾鹤天香”来指代他曾经荣登解元,一度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了。但后来却惨遭诬告、无法获得功名,荒废了一生所学,让仰慕才子的嫦娥也空等一场。

不论古代还是今天,“折桂一枝”,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而言,都是最大的期盼。

有意思的是,“折桂”这个典故不光中国独有,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古希腊人就常用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达崇敬。这种东西方文化远隔万里的不约而同,很耐人寻味。

原标题:《折桂一枝: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