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为新晋“交通枢纽之城”,台资高地淮安如何抢抓“新机遇”

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2020-12-12 22:30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在宁淮扬镇高铁开通的同一天,来自各地的台商也在淮安聚集。

12月11日,第十五届台商论坛在江苏淮安举行。

第十五届台商论坛现场。 本文图片均由淮安市委宣传部提供

台商论坛是海峡两岸第一个也是唯一以“台商”命名的论坛。15年来,该论坛已成为各地台商交流的重要平台。

“淮安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彰显。”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说,台商论坛已走过15个年头,淮安将以台商论坛为契机,推动淮安“台资高地”建设再出发,认真践行“101%”优质服务理念,“努力把淮安建设成为台商之家”。 

抢抓“交通枢纽”新机遇

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在此交汇、南北分界线穿城而过,淮安自古以来就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换乘枢纽。不过,近代以来,随着运河的地位逐渐被铁路取代,交通短板已成为长期制约淮安发展的“痛点”。

不过,日前随着徐宿淮盐、连淮扬镇等高铁的开通,以及未来宁淮铁路的开建,淮安又成为多条高铁路线十字交叉、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淮安到2小时内到南京、3小时达上海。

“高铁开了,老板就高兴了。”有台商在会上称,过去,有昆山的台资企业想要来淮安考察调研,去程5小时、回程5小时,“想想就很辛苦”。本次论坛结束,有不少台商就是坐高铁回苏州、上海,时间比以前少了近3个小时。

全国台企联会长、上海冠龙阀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宏说,2007年第一次来到淮安,就认为淮安是一块还没开发的宝地。“淮安一直深受台商认可,依托高铁的发展,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台资在淮安落地已经有30余年。1988年,淮安就迎来首家台资企业,淮阴赛福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落户。紧接着就是源通制帽、旺旺食品、膳魔师、富士康……2014年,淮安成为苏北首个台企超1千家的设区市。

如今,淮安市主要产业布局中,龙头企业均由台资企业担当。比如生产汽车铝部件的敏实集团,如今已经成为淮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火车头”。

截至目前,淮安已累计设立台资项目1400个,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的“半壁江山”。澎湃新闻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淮安还将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密机械、精品农业与绿色食品、精细化学品等四大台资产业。

交通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协同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比如,长三角区域的两大台资重地——南面的昆山与北面的淮安,近几年就互动频繁,淮安已承接了大量的台资企业的迁徙。

昆(山)淮(安)台资经济协同发展已初见成效。在产业的承接上,淮安决心做好“配套专家”,承接昆山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链条的补充。此外,针对昆山台资食品、现代农业、临空经济等尚未形成链条的产业,淮安则积极挖掘和延长产业链条,发挥淮安食品产业的优势,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淮安有当年昆山的味道”

“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国内两大台资高地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地台资经济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产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加强交流合作,合作也经历了从民间自发松散到政府主动引导的变迁。

在服务台商、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两地更是高度的一致融合。在发展初期,这也是吸引台资相继落地的重要因素。

今年2月,疫情防控形势尚处严峻之时,台湾南宝集团以“云签约”的方式,在淮安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年产千万件碳纤维零配件项目。

“淮安的领导很热情,让我想起当年的昆山,有昆山的味道。”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南宝树脂集团大陆区董事长孙德聪说。

从签约到取得营业执照,南宝项目只用了18天,孙德聪惊讶于这样的效率。如今,他也成了淮安在台湾的“义务推销员”,“要让更多的台商知道淮安的热情”。

台湾有101大楼,淮安有“101%服务”品牌。有台商坦言,“淮安在细节方面的用心让我们觉得很亲切”。淮安方面提出,对台商台企提出的合情合理合法要求会100%满足,此外再多为台商台企提供“1”份贴心的服务和惊喜,这就是淮安对台商的“101%服务”品牌的名称由来。

“101%服务”赢得的口碑,帮助淮安打开“以台引台”的招商新局面。淮安也连续7年被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极力推荐城市”。

今年9月,淮安市台商台胞服务中心升级后重新开放。过去台商台胞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才能办成的事项,现在只需到服务中心,就可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站即成”。

最近,全稳生技农业科技公司董事办秘书李心乔来给新公司办营业执照,当天申请,当天就办下来了,“执照办理速度太快了,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尽管对于台资数量以及投资额度上,淮安目前尚未能达到昆山的能级。但放眼未来,淮安在台资高地的建设上也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比如,土地容量空间大,人力资源成本低等。“从工厂用工的需求度来看,淮安本地的高职院校能够提供5万人年轻的职业新工人,这对台商的投资选择上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淮安副市长顾坤说。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