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何人到中年就容易油腻

2020-12-20 13: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早看到朱岳感叹:“人到中年,不招人讨厌很难。”

这让我想起此前有一次和朋友的相谈,他刚过四十,早就是职场高管了,不过他说,现在和年轻的90后下属说话都很小心:“不小心说错一句什么,可能就会让人觉得挺‘油腻大叔’的。”

当然,能这么想的,通常就已经不会“油腻”了,因为真正“油腻”的人,恐怕才不会顾及别人怎么想。不过,这确实也表明了当下社会心态的一种微妙变动:人到中年后,就要为自己的形象负责,不要让人(=年轻人)嫌恶而不自知——每个人都年轻过,于是这又常常意味着“不要变成自己曾讨厌的样子”。

1

“油腻”,是2017年才蹿红的流行词,就像很多这类网络用语一样,它并不是以前没有,但却在网络社区的年轻人亚文化中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含义。

尽管它盛行已久,但似乎还很少有人认真去考虑这样一个社会现象:为什么“油腻”一词经常和“中年男性”联系在一起?又为什么会在此时才变成一个“问题”?

这个词的盛行,起于作家冯唐的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在这里就已经将“油腻”和“中年猥琐男”挂钩了起来。所谓的“油腻”,在他笔下大抵指的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做派,诸如身材走形、不修边幅、举止粗俗,简言之,是一种不体面、不优雅还不自知的外在表现。

据此来看,它原本的意涵其实是审美取向的,带有某种嘲谑的意味,而所呼应的则是近年来对男性气概的危机感和焦虑感: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大多数人的精力和志向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个体化的闲暇生活中去了,此时,在一个日渐多元的社会生活中,男性品味和风格款式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这种多样化不仅造成了男性气质的混乱认识,很多人陷入无所适从。很多男性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形象”也是需要“打造”的。

到此为止,这仍然是时尚生活才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两年来,“油腻”开始被迅速挪用来指代任何令人厌烦的做派——那不一定是外表上的不修边幅,倒常常是言谈举止中的世故,那种“说话一套一套”的腔调。

渐渐地,这已经不再是一个中年男性自我警醒的外形修饰了,而成了年轻一代反感不同领域中年大佬说教倾向时的锐利武器。体现在人际互动中,就会带来一种微妙的相互感应:很多中年高管都曾和我感叹过,如今“队伍不好带”了,就算自己是出于好意在教下属,也可能会因为不自觉流露出来的“教你做人”意味,而招致年轻人的嫌恶。

耐人寻味的是,当这种审美趣味和权力结合起来之后,最终表现出来的“油腻”,其实很接近于传统所说的“俗”。这在文艺领域尤为明显,一些中年人不思进取,大半辈子都爱画青春美少女,审美既陈旧,趣味也单调,还夹杂着对女性过时的权力关系想像,这就让人感觉“俗不可耐”。

这样,“油腻”作为一种标签化的指控,表达的是年轻人对权力规训的警惕、反感和拒斥,它乍看是审美的,其实却是“反权力”。对“油腻”的反感,正折射出对“单纯”、未被污染的推崇,借用《卧虎藏龙》里玉娇龙的台词,“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见得到本心?”

2

当然,在任何一个时代,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看不惯前辈的倾向,这恰恰是一个社会自我更新创造的活力所在,但在此仍有必要问一问:为什么是在此刻出现这样的流行语?这究竟折射出什么社会心态?

毕竟,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些不满的根源,不仅无法回应问题,甚至新的一代恐怕也很可能又会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油腻”。

在这里,“油腻”其实指的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在长久的生活历练中,顺应并接受了外部规范,学会在名利场上逐渐变得世故、依傍权力而失去本心的过程。这是无数现实主义小说中一再出现的现象:一个人在向上爬的过程中,逐渐变质了,他变成了somebody(重要人物),但离自我越来越远了。

美国学者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回忆1980年代来华时的经历,就曾说道:

我在中国遇到的生物学家,大多年满五十岁就在心理上宣告退休,一心一意保护既得的地位,避免被年轻人夺走,尽量不引人注目,等着领退休金。

像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导致在整个心态上认同现有的权力结构,甚至转过来教训年轻人“做人”。也正是因为他们“多年媳妇熬成婆”,在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使得很少人能公开刺穿他们的“油腻”,其结果使得他们更加“油腻”而不自知。

这也是为什么“油腻中年”的形象很少会和女性联系在一起,因为至少在中国社会中,往往是男性更多在名利场上打滚,人到中年也更有可能跻身“大佬”,占据社会资源,而女性由于在权力结构中边缘化的位置,相对就较少受到这样的诱惑与腐蚀。更进一步说,女性也始终更关注自我形象——既是出于自我欣赏,也是出于对他人评价的更加敏感,这本身就阻止了她们变得过于“油腻”。

从社会心态上来说,这也意味着当下年轻人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毫无疑问,“油腻”的反面是“本真性”,也就是坦诚地表现真实的自我。对这种理念的推崇几乎到处可见,像“活出你自己”、“我就喜欢”这类广告词的流行绝不是偶然的。在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含蓄的批评:你们这些老人为了向上爬而压抑、放弃自我,但“我们”不会。

这可能是“少年中国”可贵的勇气,也可能只是太天真,又或者,不过是一种玩世不恭的嘲弄。但它至少做到了一点:将原先谁都不觉得有问题的一件事,变得“问题化”了,从而至少促使人们竭力设法去避开“油腻”这个标签。

这能不能推动真正的社会进步且另说,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观念的萌生,就说明社会的进步已经出现了。

原标题:《为何人到中年就容易油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