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人文】内罗毕的“宽窄巷子”|中国投资

2020-12-18 12: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李佳璇 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在非洲开了一个中餐馆,守着自己的小家,支撑着二十多个本地家庭,陪着一群选择留下或祈盼回家的非漂们,走过了这不平凡的一年,目睹了无数唏嘘嗟叹的真实

●疫情突发惨遭重创,转型外卖求生存

●东非“清华”毕业生跑来看大门

●下个春节,非洲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飞速的发展来了一个急刹车。时间仍在走,但生活的节拍都似多了一个长长的音阶。可就算一日不出门,人也要进三餐。疫情期间,堂食营业额近乎遭遇腰斩的国内餐饮业被迫转型线上,加紧扩张外卖送餐业务才得以幸存。

九千公里外,非洲的中国餐饮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而我,恰巧在非洲开了一个中餐馆,守着自己的小家,支撑着二十多个本地家庭,陪着一群选择留下或祈盼回家的非漂们,走过了这不平凡的一年,目睹了无数唏嘘嗟叹的真实。

生存,成了围绕着我这个非洲小小中餐馆的唯一主题。

⬆ “宽窄巷子”就餐区

疫情突发惨遭重创,转型外卖求生存

2020年一月,肯尼亚内罗毕。这里的华人们已经提早进入了春节的气氛。人们对节日气氛的把握,开饭馆儿的人最清楚不过了。因热爱美食和自由,我和老公两个九零后小青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了一家小小的川菜馆。起名“宽窄巷子”,营业至今也有两年多的时间。

我仍记得当晚在大厅的投影屏上播着春晚,陈柏霖迪斯科的魔性旋律占领全场。几十个小伙伴围在电视前闲谈,欢声笑语。我们为所有客人都准备了抽奖红包,气氛热烈。

可能国内的人无法想象,在荧幕上背着“贫穷”、“战乱”代名词的非洲,那里的中餐馆一定是凤毛麟角,一家独大。实则不然。

在和中国经贸关系非常紧密的肯尼亚,中国驻外公司和衍生的华人服务从业者遍布各行各业,大到建筑材料供应、中资背景银行支持,小到农场种菜、生鲜采购都竞争激烈。

今年三十儿和正月初一的年夜饭,内罗毕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中餐馆家家爆满,一片喜庆洋洋。尽管饭桌上人们还在谈论着武汉的消息,甚至庆幸自己所处非洲,地远偏僻,算得上是能够自由活动的安全区。可第二天,一个消息如一颗惊雷在本来平静的华人社区炸起千层浪。

肯尼亚华人的微信群中到处流传着:一位搭成22日飞机从武汉前往内罗毕的华人未遵守居家隔离规定,在除夕当夜和朋友在一家中餐馆聚餐。当晚在同一地点就餐的中国客人超过百来人。

这个短时间未辩真假的消息让内罗毕的华人华侨开始人人自危,客人们一夜之间取消了预订,在这个本该喜庆出门聚餐的春节选择了居家,减少和外界不必要的接触。饭店的营业额一落千丈。我们作为一线接待和从业者心里也开始发怵。

看着全球各地到处如烟花爆炸一般的确诊病例,病毒传到对欧美国际航班缺乏防范的肯尼亚是迟早的事。

可是一整晚一整晚的没有客人,我们还要不要开业?防护意识薄弱的当地员工仍然通勤上班,会不会有感染传播的风险?虽然我们在当地的中餐馆中体量较小,但也有两名中国师傅和二十多个本地员工。

战战兢兢熬过了业绩惨淡和提心吊胆的二月。3月12日,肯尼亚不幸确诊了第一例由英国传入的新冠肺炎患者。

一边是一天只有三四单的营业额,另一边是医疗条件落后的肯尼亚防治新冠肺炎能力的担忧。作为当下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关闭饭店意味着难以承受的亏损。与此同时肯尼亚政府宣布境内外航班全停,进退不得。巨大的两难压力之下我们选择了最艰难的路——关闭堂食转作外卖。是否能做到在疫情高发时既能最大限度降低自身风险,又能养家糊口。

大家最终决定:留下四个当地男员工连续四个月吃住在店里,全面关闭堂食,转做外卖业务。不仅仅是炒菜和卤味,火锅也可以外卖,配套锅和电磁炉一同送出。同时严格对送餐员工进行培训,口罩、手套、消毒液等全部配齐,每单消毒。措施到位,消除疫情期间客人对食品是否会携带新冠病毒的担忧就这样,“宽窄”在低迷的市场中坚持着,走过了肯尼亚自确诊第一例后最难熬的四个月。

进入七月,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缺医少药、民生艰难的非洲抗疫在经济停滞的挟裹下已开始呈现疲态。当下的肯尼亚,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在确诊病例中高达92%,很多本地人都倾向于“新冠肺炎已不存在”的论调,自由的穿梭在街头。

为采购餐厅用的东非花布基腾卡(kitenga),我带着两层口罩和护目镜前往了内罗毕最大的纺织布料市场——索马里人聚集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疫情最严重的伊斯特雷区。驶过着几个伊斯特雷区特有的连环减速带,司机带着我来到了各个纺织商场的中心。这里大街小巷已没有人佩戴口罩。戴着传统服饰面纱的索马里穆斯林女人竟成了街上唯一遮住口鼻的群体。

回国的航班一经开通,国人归乡心切,大批量回国。以往的客源流失,外卖业务到了一个新低谷,反而堂食需求开始增加。应市场之变,我们也在严格遵守肯尼亚政府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开放堂食。

“宽窄巷子”这个小小的中餐馆,竟成了一颗能窥见疫情下肯尼亚民众生活百态的小小胶囊。

⬆今年十月,餐厅员工为作者庆祝这一特殊的“口罩生日”

⬆ 本地厨师埃列克斯目前可独立为客人烹饪“地锅鸡”,和中国师傅一起贴锅贴

东非“清华”毕业生跑来看大门

自第一例确诊病例一周后,肯尼亚政府迅速颁布的封城和市场停业的政令虽是为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减缓传播的速度,降低国民感染新冠病毒的机率。但这样未能因地制宜的铁腕政策也直接导致服务业基层人员大规模失业,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肯尼亚民众不仅需要面对病毒蔓延的恐惧,更可怕的是失去那唯一的收入来源,无法购买一家人所需的口粮。

4月27日,肯尼亚总统乌胡鲁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明确餐厅可在卫生部的监督下有条件的开业。先前的员工都主动打电话来:“玛达姆(Madam),我能回去工作吗?拜托了。”电话另一头的声音无不透露着谦虚和期盼。

为了安全,我们还是决定推迟开放营业的时间至九月。八月最后一周在按照肯尼亚卫生部的要求下统一为员工安排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这些或为两个青春期少年的母亲,或为喜获二胎的父亲,或为独自扛起养家重任的长女,都马上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有人在别处找到了工作,餐厅也在翻看着一份份简历中迎接新的成员和血液。

一个下午,从门卫处递来的牛皮纸信封让我坐立难安。这是一封求职简历,但绝非寻常。

这信封里的材料只有三张:一张潦草写成的求职信,一张毕业证书,还有一张A5纸大小折叠的成绩单。那张毕业证书上明晃晃的写着:某某,内罗毕大学,数学系,本科学士学位。而他的竞聘职位是餐厅的门卫。

内罗毕大学排名东非之首,在华人圈中素有东非小“清华”之称。对平常人家来说,那必是相当拔尖才能考取内罗毕大学。内罗毕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也是非常抢手,他们的优秀毕业生几乎代表了行业的标杆。

而我的区区小庙能装下内大毕业生的名号吗?

一边是震惊,一边是好奇,我仍按着简历上留下的电话打了过去,约了这位应答自如、礼貌非常的应届大学生前来一见。不到二十分钟,这位大学生就出现在餐厅,自我介绍他的名字是德里克。德里克出生在肯尼亚沿海地区克里非郡。家里父亲早亡,妈妈独自抚养四个孩子长大,德里克排行老二。做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德里克是母亲的骄傲。可是考上全国第一的大学并没有让德里克的生活轻松起来。没有奖学金,一个学期十几万先令的学费全部都需要德里克自己做几份兼职才能筹得。而同时几份兼职的代价是长期缺课,成绩处在下游。

今年九月毕业的他拿着并不出彩的成绩单四处碰壁,低迷的经济没给他过多的希望。在生存和自尊心间,他选择了生存。经邻居介绍,找到我们这家小餐馆来试试运气“我很需要这份工作。现在我什么要求都没有,只要您能给我一份工作,做什么都可以,我很谦虚,很感激。”德里克很诚恳的说。

我的心里却在打退堂鼓。作为雇主,我心里期待的是工作职位和个人能力的匹配,能够令在他的工作价值内获得相对平等的回报。但面对德里克,我一方面为他的遭遇痛心,想要去帮助他;另一方面,却又深觉得是一场不平等的交易,他的所求和回报无非是一份糊口的薪资。可他本人具备的价值远高于我们能够提供的,也超过我们虽需求的。

我确实可以左右他能否获得这份工作,但我不情愿做这个“救世主”,这种“主宰”甚至算上“施舍”他人命运的权力令我倍感负担。在与脑海里的小人一番争斗后,我还是留下了德里克。我努力说服自己:如果现在拒绝了他,下一步他也许会直接去工地搬砖。

每次经过大门时我不敢看德里克,总怀有一丝愧疚:是我亲自把这个东非顶级大学毕业生变成了一个在小型中餐馆看大门的。在这里,他的地位还不如工龄两年的洗碗工。

德里克上班穿的很体面,夹克衫,细格纹衬衫,腰带和浅色软皮鞋。干净,整洁,腼腆,少言寡语。总是戴着耳机听着什么,但不耽误工作——为来往餐厅的车辆开关大门,为访客检查登记体温。

发工资这天,我问这个22岁的小伙子耳机里听的是什么。他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一个电台,会讲圣经。”

⬆肯尼亚当地客人探索传统中国火锅吃法,酷爱椰汁

⬆ 疫情期间餐厅送火锅外卖的买家秀

下个春节,非洲过!

在奔波回国和未来不确定性的两者之间,餐厅的所有中国员工还是选择留在肯尼亚,继续守望。

日复一日的接送外卖订单中,结识了太多有趣的“饭友”和“网友”,说我们是一起抗疫的“战友”也不为过。

“疫情结束了一定去你家吃顿刚出锅的”成了外卖客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在与各“饭友+网友”的闲聊中得知,一波又一波在这个艰难时刻仍从国内前往新冠疫情高危地区肯尼亚的驻外人已经获批接种疫苗。这场几乎已持续一年的全球性震荡才真的让人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在获取家人的支持后,我决定丑年春节还在肯尼亚过。也许是为了弥补上一个年味儿被病毒冲淡的春节的遗憾。经历了这一年的历练,不论在防护还是心理素质上,都要比一年前的措手不及要强上许多。

希望过了这个春节,全球的人们已经采取最有效的手段适应和病毒共存的生活。

热爱非洲的我们也终能无有顾忌的说走就走。

在这个动物王国开起越野车,自由的穿梭在稀树草原,坐热气球看壮阔的日出,在山顶摇着香槟赏瑰丽的日落,和持长矛的马赛人共舞,Hakuna Matata(斯瓦希里语:没有烦恼。电影《狮子王》经典主题曲)的歌声能够再次回荡在篝火上方。

人们彼此依偎着,不惧呼吸。

原标题:《【社会人文】内罗毕的“宽窄巷子”|中国投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