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月球上真的有“广寒宫”,这份“中国式浪漫”只有我们能懂

2020-12-19 16: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好啊,我是朵朵~

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土”回来了!它穿着迷彩服,戴着大红花,回到了研制人员身边。

网友一句“妈妈的好大儿”充满了大家对它这次成功执行任务的激动。

就在刚刚落到地面时,还出现了一个“抢镜”的小家伙:

一只小动物刚好路过,大家纷纷猜测:是玉兔吧!这是玉兔吧!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从古代流传至今,如今,我们真的“到了”月球,也许有天,人们还真可能去月球旅行呢。

神话故事是个传说,不过如果真的去到月球旅行,你会发现,上面真的有“广寒宫”!

除了“广寒宫”,还有紫微、天津、泰山等等27个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方,今天朵朵和你一起来分享这些月球上的中国印记~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它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拥有对各行星和卫星命名的权力。

IAU有一套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程序和规则,目前月球上有9000多个地形被命名,其中27个,是以中国元素命名的。

有些是咱们自己起的,有些是国外起的,但都围绕着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或者与月球相关的文化人物。

月球上27个“中国地名”分布

图源:澎湃美数课

这么看上去,有不少我们熟知的人物。

1

蔡伦、毕昇、张钰哲

2010年,我们国家首次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这也是中国首次对月球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蔡伦(61年-121年)改进了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7位。

毕昇(972年-105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发明传到了世界各地。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1456年,德国有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戈登堡圣经》,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张钰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发现并命名了“中华”小行星;组织拍摄了中国境内第一张全日食照片;第一次提出通过研究哈雷彗星的回归,来解决“武王伐纣” 究竟发生在哪一年的历史悬案。

月下梅花图-元 王冕

2

织女、河鼓、天津

2019年1月嫦娥四号登月后,它的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天河就是银河。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

这里的“天津”可不是我们现在的“天津市”,这三个环形坑的名字,都来自中国古代天文星图。

3

紫微、天市、太微

名字同样来自古代天文星图的,还有“广寒宫”(嫦娥三号着陆点)附近三个撞击坑:紫微、天市、太微。

3

嫦娥、万户、郭守敬

“嫦娥、万户、郭守敬”是三座月球环形山的名字。

嫦娥是我们熟知的神话人物,“嫦娥奔月”是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在人们的想象中,嫦娥吃了不死药,飞进了月球上的仙宫。

嫦娥月宫图-宋 刘松年(传)

万户本名叫陶成道,被称作“世界航天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把47个自制的火箭筒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想借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起飞。但装置发生爆炸,他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为了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郭守敬(1231年-1316年)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

他向忽必烈建议在元疆土上建立27个“天文观测站”用于测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海测验”。他在公元1280年,编制了《授时历》,推算的回归年为365.2425日,这可比现在我们使用的《格里高利历》推算出的365.2422日足足早了300多年。

为了纪念郭守敬,在1977年,经过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1981年国际天文会将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以此纪念他诞辰750周年。

复杂的航天科技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但这份“中国式浪漫”,却非常让人动容。

我们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我们的量子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墨子是中国最早的逻辑体系的创始人;

墨子跟光学的工作是紧密相关的。

他的发现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我们的第一艘飞船叫“神舟”;

我们的航天站叫“天宫”;

我们的气象卫星叫“风云”;

我们的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

我们的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

我们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我们的火星探测卫星叫“萤火”;

我们的发动机叫峨眉,太行,岷山,泰山,秦岭,昆仑……

把他们送往太空的火箭,一直以来都没变过,名为“长征”。

这些命名无需解释,只要是在中华文化中长大,自然就会懂,这是深植于血脉里的文化。中华文明从刀耕火种到如今宇宙翱翔,这是五千前历史风霜后,最好看的模样。

原标题:《是真的!月球上真的有“广寒宫”!这份“中国式浪漫”只有我们能懂,太燃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