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剑:作为私人选本的《钱锺书选唐诗》

2020-12-22 18: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钱锺书选唐诗》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左起:张剑、刘宁、葛晓音、臧永清、谢思炜、周绚隆、陈坚

作为私人选本的《钱锺书选唐诗》

文 | 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据作者在分享会发言速记稿整理

非常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先读为快的感受。刚才三位老师讲了很多,能留给我讲的空间已经不多了,好在周绚隆先生(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发布会主持人)给我定位是宋代多讲一点。其实我的硕士是跟着董乃斌老师做唐代,博士期间跟陶文鹏老师做宋代,后来精力一直放在宋代。我在各位老师讲的基础上谈两点感受。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

一、偏爱宋调的钱锺书先生

第一,这本书对研究钱先生的诗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看选本选了308位诗人、1997首诗,覆盖面相当大,其中入选诗人最多的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共184首,其次是介于盛唐和中唐之间的杜甫,共174首。其他入选的诗人的诗作数量都是两位数或者个位数。盛唐诗人的代表李白,仅入选23首,他排在第20位,我觉得这个结果可能还是反映了钱先生本人的诗学观念。

钱先生在《谈艺录》里谈到“诗分唐宋”,把中国诗歌审美类型分两种,一个是唐诗类型,注重丰神情韵,一个是宋诗的类型,注重筋骨思理。钱先生总结的这两个类型非常具有开创意义,他指出“诗分唐宋”非朝代之分,而是就风格分类,是体格性分之殊。唐诗里面也可以有宋诗的类型。这不是从朝代分的,而是从审美风格上做的划分。

我想到钱锺书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中国诗与中国画》,那篇文章谈到对白居易、杜甫、李白三个人的诗歌的概括,他说李白是词气豪放,杜甫是思力深刻,白居易是议论畅快。思力深刻和议论畅快都是宋诗审美范型,都是宋诗最重要的特点。钱先生选了思力深刻的杜甫174首,议论畅快的白居易184首,这很明显体现出他内心深处对宋诗审美类型更为倾心。是不是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他选李白稍微少一点的原因——不是说李白诗写得不好,而是从他自己审美的偏爱来看更偏爱宋调。

另外,我们看到这部选本的特点是,特别重视中晚唐诗人。我统计了一下,不管从入选的诗人还是入选诗歌的数量,中晚唐的诗人占了80%-90%多,诗歌数量占百分之八十几,中晚唐这样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其他的选本往往盛唐选得比较多,而《钱锺书选唐诗》这部选本有偏重中晚唐这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刚才,葛老师、谢老师也谈及此点。我统计了一下选诗数量前十名的诗人,白居易、杜甫、李商隐、杜牧、元稹、王建、寒山、刘禹锡、孟郊、姚合。这里面除了杜甫算盛中唐之际,还有一个就是寒山,寒山是一个方外人士,而且他的生活年代不好确定,故几乎没有初盛唐的诗人入榜。而且我统计了选诗数量前五十名的诗人,初唐和盛唐诗人入选占的量也非常少,也只是个位数,包括了王维、李白、孟浩然、高适这些。其实这也反映出钱先生选的诗和他一直喜欢宋调这个审美范型有一定关系,因为中晚唐和宋代的诗学都是一脉相承的,像宋初三体:晚唐体、西昆体、白居易体(白体),其实都是承自中晚唐而来。而且史学界有一个说法,如陈寅恪先生亦谈及,中唐事实上开创了宋型文化的先河。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钱先生选诗的特点。

二、富于“个性”的唐诗选本

第二,除了研究钱先生诗学思想的意义,这个选本在整个诗歌选本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不管官方选诗,还是诗人选诗,绝大多数的选诗者总是选给世人看,让诗歌选本的面世体现更多的社会功用,所以选本中的“公”的意识更明显一点。钱先生的选诗不太一样,这个选本是选给杨绛和女儿钱瑗的,是私人化的选本,可以不戴面具随其所好大胆地选,不必体现出社会教化的目的或政治标准。

如同谢老师、刘老师所讲,这个选本有点“任性”。然而,他不是很片面的任性,他在选诗之前对宋代诗歌整体面貌和唐代诗歌总体面貌是非常熟悉的,他在博通的基础上的“任性”,可以说是“个性”。当然由于钱老本人的观念,像《谈艺录》里面写的忧患,他也会有自己很多家国情怀投射在他的选择里面,但选本里,更多地体现出他自己的个性。

《钱锺书选唐诗》插页

此外,他除了选在艺术风格上注重生新、新奇、比喻等等具有宋调色彩的诗歌比较多之外,他还选了不少能体现人类共同的情感、人类普遍情怀的诗歌。这一点,刚才葛老师也重点讲了。比如帝王诗,帝王诗我们一般首选唐太宗的《帝京篇》,因为它气势又恢弘,又能表现帝王悠适的“雅致”,或者说不选《帝京篇》也肯定会选《赐萧瑀》,唐太宗赐大臣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表现帝王对大臣的勖勉和信任。但是,就我体会,或许是钱先生觉得这是端着帝王的架子,不是一般的普通人,普通人也没有机会讲这些话,所以他没有选这些。他选帝王就选唐明皇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这是我们共有的对先贤怀念悼念的情绪。而且他选了武则天的《如意娘》。《如意娘》其实表现也是人类女性的真诚的相思。另外他选了江妃的《谢赐珍珠》,《谢赐珍珠》里也是人类普遍的感情,就是弃妇之怨。他还选了章怀太子的《黄台瓜辞》,那也是体现一个人处在危险境地里面的一种忧惧,一种怨刺,这些都是回归到人性本身、可以共通的情感体验。

《全唐诗录》稿本第一册首页

他还选了孟云卿的,他就选了两首,一首是《古挽歌》,表现人们对死去亲人的悲伤,该怎么超脱出来、怎么劝慰,都是这样普遍的情感。他还选了首《寒食》,《寒食》体现的是另外一种情绪,我下面会再细讲——他体现出一种幽默。《寒食》写了和以往寒食诗不一样的内容,“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就是说一个人太穷了,不是因为寒食节才不举火,而是他天天不举火,经常不举火,这就在逆境中体现出自嘲的幽默来。

钱先生重视选择人类泛化的、共通的心理情感外,他还比较喜欢选表达日常生活情趣,特别在人生的逆境里面能体现出幽默、能够自解的诗歌。我想,这或许和他的知识分子经历有关系,在逆境中通过自我的审美能力或文化超脱能力,能够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幽默自解。我再举一首有名的诗,比如他选老杜的《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老杜的这首诗我们现在一般选本不会选。因为这首诗写的就是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喝醉了,从马上掉下来受伤,他的周围朋友赶快拿着礼物来看他,还有拿着酒来看他,他一看忍不住,既然拿酒来就再喝,结果又大喝一场。我们看这首诗好像没有什么高格调,但老杜把这一件生活中不顺心的琐事写得很有趣,开篇回忆自己少年时的骑马英俊之姿,笔锋一转,写如今想重温当年之勇,结果廉颇老矣,估计马也不配合,把他尥下去了,所以“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所以人生太得意的时候,往往乐极生悲;诸位朋友知道这个信息皆来慰问,于是又起来畅饮,“酒肉如山又一时”,至于杜甫怎么解释的,说“初筵哀丝动豪竹”,而压根未吸取醉酒的教训,反以嵇康著《养生论》而死于非命来自解,其实就是要及时行乐的意思。

我注意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诸家选本,包括萧涤非、倪其心、聂石樵、莫砺锋等先生的杜诗选本,都没有选这首诗。我想可能因为他们选择诗的时候是抱着选给世人看、选给读者看、选给大众读者看的目的,所以要稍微选点更积极的、有教化意义的诗。这是“公”的社会角色在起作用。但钱先生在选诗时不必去体现这些东西,所以他大胆地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

所以说这部诗选得非常有个性,可能更贴近人性,也非常好玩,可以和诸家唐诗选本形成视角互补,形成公与私视角的交叉,在选本史上值得好好讨论。

最后我讲一些题外话,我拿到这本书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因为钱先生对我们的意义不一样,我也是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调到北大的,对社科院的前辈学者十分敬仰。而且《钱锺书选唐诗》这部书装帧这么好,设计中,又有庄重而喜庆的寓意。今天又是北京的第一场雪,今年因为疫情大家闷了一年,我想,大家都说诗歌有疗伤、治愈的意义,审美有超脱苦难的伟大力量,我想今天是不是一个吉兆,预示着我们将要翻过今年这种紧张的一页,钱先生这部书,是开启一段新的幸福的机缘。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钱锺书选唐诗》

钱锺书 选   杨绛 录

《钱锺书选唐诗》的底本是1983年到1991年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的一部唐诗选手稿,其后近四十年,这部手稿从未对外公布。此次首次出版,人文社编辑部对手稿进行了必要的整理,对照《全唐诗》校勘了诗歌正文,增加了诗人小传和难解语词注释,撰写了出版后记。这部唐诗选本收录诗人308位、诗作1997首,体现了钱锺书先生选唐诗的主观立场和独特视角,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比较全面呈现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状貌的大型选本。此外,杨绛先生在抄录手稿时留下了日期、诗歌评论、书法评论、生活杂记等文字,也体现了钱杨夫妇的品评互动。

在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这部尘封数十年的唐诗选稿,以《钱锺书选唐诗》的面貌正式排印成书。

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朋友不仅能研习欣赏钱先生选出的可以概括唐诗全貌的2000首诗歌,也能看见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这是一部迷人的充满家庭生活温暖且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出版这部书是我们对钱、杨两位远去学人的诚挚纪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