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祝绪丹:等着我变强大

2020-12-20 21: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姜涵育 新周刊

忙碌是她此刻最享受的状态,维持这个状态的口诀是“不要怂”。带着一种挣脱舒适圈的劲头,她想用自己的能量感染别人。

祝绪丹攥紧拳头,忍着寒冷说:“我七十多岁的时候,也要工作。”她正在录制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嘉宾是一位71岁高龄的美食家,他为大家做了一道红菜汤,祝绪丹觉得“特别好喝”。

为补拍镜头,祝绪丹在大门两端进进出出,她错误估计了实木门板的重量,拉动金属把手时发出咣当一响。“对不起,我太粗鲁了!”祝绪丹向身侧的摄影师致歉。

祝绪丹善于共情,新冠疫情的报道和视频曾让她“看一条哭一次,歇一会儿再看,然后再哭”。对那时的祝绪丹而言,在床上躺着都是煎熬,她祈祷疫情快点过去,“特别希望能去工作”。

全面复工后,祝绪丹拍了两部戏,并在不久前迎来了新剧《心宅猎人》的开播。

所有辛苦都是乐趣

在家乡齐齐哈尔,爷爷奶奶陪伴祝绪丹度过了她的孩提时代。祝绪丹说,奶奶非常厉害,曾在某剧院任职,参加过二人转及舞蹈队,年过六旬还能下横叉。奶奶爱听京剧,有时会教祝绪丹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把家里变成舞台。

祝绪丹的爷爷在部队军乐队担任指挥之余,还自学了手风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爷爷喜欢吟诗作赋,经常在祝绪丹和奶奶还没睡醒的时候站在阳台上读诗。从儿时起,祝绪丹就感到爷爷身上有“艺术的气息”。

祝绪丹小时候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舞动。“当时跟着爷爷奶奶学广场舞,跳得特别有激情,学动作也蛮快,然后他们觉得,那就送去学舞蹈吧。”

在学校舞蹈班,祝绪丹最期待跟小朋友们一起排练群舞——大家化好妆,等着老师带他们去各地演出。考入北京的院校后,兴趣变成了专业,单纯的好奇和快乐被现实无情冲刷,祝绪丹想家,练舞又辛苦,于是她把心一横,开始制定“出逃计划”。

“我记得当时从北京到我们家的火车票要三百多块钱,我开始攒钱。那时候要控制饮食,我不可能有很多钱,但我会把每周发下来的钱都存起来,想着什么时候存够三百多块钱,我就逃!”

祝绪丹脑补了自己背着包袱,翻墙逃出学校,再买车票回家的全过程。但到家之后怎么办?是再次被家人送回学校,还是另有下场?后来,出逃计划就此搁置。坚持了一年,祝绪丹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想着逃跑,“既来之,则安之”。

然而,静下心来学习的祝绪丹,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舞蹈老师或舞蹈演员。她一直觉得,18岁时拍广告的经历让自己走上了演员之路。但实际上,演艺事业的种子,在多年前便已埋下。

祝绪丹的姑姑是一名演员,看录像带时祝绪丹发现,电视上的姑姑跟平时完全两样——有时风情万种,有时懵懂青涩。祝绪丹觉得演戏很好玩,表演欲被激发了出来。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小祝绪丹会扯来长长的卫生纸,一端放在肩头,另一端拖在脑后,模仿《新白娘子传奇》里的女主角。

姑姑在东北拍戏时,剧组里没有地方洗澡,有时就住在一个大通铺上,毛巾都冻硬了,条件非常艰苦。即便对演员的辛苦心知肚明,祝绪丹也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她觉得自己从小学舞蹈,是挺能吃苦的一个人。同时,祝绪丹深知“其实每个行业都很辛苦”。

大一时,祝绪丹开始跑组。在北京的几大演员招募地,她第一次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别人都有彩色的卡片,简历也有好几页,我那时才知道(应聘演员)原来是这样的。”回到学校,祝绪丹自己排版制作PPT,连小时候参加舞蹈比赛的经历也写进了简历。

一些同学对祝绪丹的做法不太理解,他们觉得跑组、试戏是毕业之后的事。“但我觉得在上学的时候,就要积累经验了。”对于学表演的人来说,剧组是最适合学习的地方,跑组也是能最快上戏的方式。忙碌的祝绪丹有种干事业的感觉,“去见组、面试,很开心,乐此不疲”。

出道以来,祝绪丹阳光乐观的心态始终如一,哪怕大冬天里淹在水下,被大乌龟道具压着,她也不觉得辛苦,“还挺乐在其中的,我并不把这些当作苦。”

将内心作为依据

每拍一部戏,祝绪丹对表演的认知就刷新一次。“每部戏都会让我积累到经验。可能最开始得到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会只研究自己这个角色,想着怎么把这一部分演好,但后来慢慢地,我会考虑更多。”

人是复杂的,角色亦然,不能片面地评判和归类。祝绪丹在表演时会考虑人物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每个角色都不一样,同一个角色对不同人的态度,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为什么现在有句话说‘你永远都不要从别人的口中了解我’,因为我对每个人能一样吗?在角色里也是如此。”

如何塑造一个丰满立体的角色,是很难用言语厘清的事情,“所以很多东西必须从心里去找,不能从表情上去找,那样就表面了”,祝绪丹认为,演员的信念感必须从内心生发出来,恨也是从内心里恨,爱也是从内心里爱。

在祝绪丹心里,真诚占据着最大的分量,这是她表演时最在意的态度。“你对这个角色真诚,这个角色也会对你真诚。你真诚地对待对手的时候,对手也会感觉得到。”

但这种真诚也很难完完全全做到,“毕竟有些事情在你身上没有发生过,你要去想象”,为了建立信念感,祝绪丹一直在学习,把握每一次机会,尝试不同的戏路和作品。祝绪丹演过令人发指的反派,也演过天真活泼的“菜鸟”。遇到成熟的职场总监角色,她也会尽力让自己去贴近人物。

“首先,我没有过分挑戏,其次,既然选择了演员这个职业,就要让自己更丰富一些。”只有在不同的时空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才能保持表演的新鲜和痛快,如果把自己框到一个角色类型里,是很无聊的事情。“比如《心宅猎人》是民国背景,有点奇幻,也有一点悬疑,在生活中不可能经历那么多刺激的事情,但是在戏里面都能体会到。”祝绪丹说。

祝绪丹所饰演的角色,或多或少会在她身上留下印记。不久前,一位男编导在节目录制现场帮她拿了一瓶水,主动提出帮忙拧瓶盖,祝绪丹半开玩笑地回应:“我不是那种拧不开瓶盖的女生。”当时,她脑子有点元慕青的影子:“可能她也是这样的吧,不用别人帮忙,也会说类似的话。”

元慕青是祝绪丹在《心宅猎人》里所饰演的角色,虽然是富家千金,但毫不矫揉造作。元慕青直接、爽快,以当警察为理想,“是一个比较坚强、有正义感、很乐观的女孩”。祝绪丹觉得,新时代的女孩并不一定要被男生保护,她们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在自己强大的时候保护男生。

祝绪丹所向往的女性魅力,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角色实现了,比如,元慕青的果敢和共情能力,让祝绪丹感同身受:“可能那是一个跟她没太大关系的人,但元慕青会愿意为了别人做一些牺牲,努力帮助人家。”在展现兄妹情的单元里,祝绪丹触及到了人物内心最柔软、最私密的一隅。剥橙子的时候,元慕青对着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哥哥说话,这种亲情的执念让祝绪丹颇为震动。

曾有人问过祝绪丹选择剧本的标准,她当时回答,希望演一些积极向上的作品,现在,她依然这样认为:“我想接一些起码是能鼓励到大家、比较正能量的戏。”《心宅猎人》整部戏拍下来,祝绪丹跟随不同的故事,走进不同的内心世界,就像在参观一间间别有洞天的房子,她总会找到一个温馨的落点,在人心里探寻现实生活的意义。

由于场景切换频繁,所以剧组需要不停地搭景、换景,祝绪丹和搭档演员们几乎每天都在赶着“杀景”,经常熬夜拍摄,她回忆道:“这个剧拍得还蛮细致的,走戏也会走好多遍。有时候可能一条过了,还要保一条,然后再保一条。”

与祝绪丹同为“90后”的男主角演员侯明昊,经常戴着片场的面罩吓唬她,逼真的道具和化妆,激发了演员们真实的表演状态。祝绪丹说:“有一个场景是受害人被水泥封住了,因为我这个角色很勇敢,要亲手去验尸,对手戏老师身上真的全是水泥,一动不动。当时在进入到人物状态的时候,我就感觉很真,确实挺吓人。”

无论是在表演中,还是在生活里,祝绪丹都非常乐于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除了演技和心态的成熟,她关注和思考的议题也发生着转变。

人永远无法停留在某个特定的人生时刻,祝绪丹也不想一直停在自己刚出道的时候,“因为人总要进步”。

往前冲,不要怂

在表演上,祝绪丹比较贪心,没有尝试过的角色她都想尝试,与好剧本擦肩而过时,她会心碎:“特别喜欢一个剧本时,但现在还达不到(要求),我看到定了别人就会难过,想着怎么现在就拍了呀,不能等我两年吗?”

再过两年,祝绪丹就30岁了,她偶尔也会感受到年龄带来的危机感。身边的演员朋友说希望自己能快点成熟,变得复杂起来,但祝绪丹却希望,能够尽量保持那份干净和纯真,知世故而不世故。

与祝绪丹一起录制节目的71岁老者说,烹饪是需要积累的,到了他这个年纪,才能做出更好吃的东西,做演员也是这样。但祝绪丹却不完全认同:“虽说演戏时积累的越多,专业度就越高,各个方面更成熟,但你永远都演不回之前的那种青涩了。眼睛是骗不了人的,青涩时眼睛的干净程度,与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眼睛的复杂程度不一样。”

祝绪丹眼中的自己,“算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有时候,她觉得身体里住着好几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他们会互相鼓励、互相打气。

今年“双11”,祝绪丹发了一条微博:等着我变强大吧,往前冲,不要怂。她说:“后一句话是我跟粉丝经常说的,很多时候我内心里其实是有一点胆小的,爱紧张,但是再紧张或者再胆小,我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完成某个事情。”她想用这句给自己带来力量的话激励身边人。

家人和粉丝的爱,是祝绪丹在逆境中的另一束光。从小到大,父母对她的支持都是无条件的,祝绪丹说:“他们这么信任我,我不可能放弃,不能不努力。”

迷茫时,祝绪丹也从粉丝的留言里寻找慰藉,看到他们给自己做的东西,祝绪丹时常感到惊异:“你有什么能力,让这些人以你为偶像,为你无缘无故地付出、去鼓励你?你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就觉得,必须拍好戏来回馈他们。”

但舆论并不总是好的,这是作为演员必须应对的课题。祝绪丹自认性格有点极端,“心大的时候是真大呀,心细的时候也是真细”,她会过滤一些无端的恶意,因为它们背后的人往往并不了解她。祝绪丹开导自己——“永远都从那些营销号或者别人嘴里知道我,那才不是真正的我。跟我接触吧,接触以后你会更喜欢我。”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真实的自己,祝绪丹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着忙碌的状态,让自己的斗志和精神时刻在线。跟71岁的厨师爷爷聊了一下午,祝绪丹感到他思维特别清晰,观念与时俱进,所以她期待自己也能工作到七十多岁,“这样子会使人年轻”。

当人们提起祝绪丹,她希望那是一个能给大家带来能量的女孩:“虽然我也有脆弱的时候,但是希望这些脆弱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时强大的光芒也能照耀别人,让我身边的人感受到这种力量。”

✎作者 | 姜涵育

原标题:《祝绪丹:等着我变强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