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种“古老疾病”不仅致残率高,而且主攻“青壮年”

2020-12-21 14: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疾病,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疾病,并且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战胜它。

古印度医学典籍《印度药草治疗》成书于公元前800年至1000年之间, 书中已经有明确记载:人们通过身体锻炼和按摩来治疗慢性风湿病[1]。

公元4世纪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有对风湿(Rheuma)一词的描述,而我国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有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的系统论述。

(黄帝内经)

在缺医少药的时代,类风湿关节炎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这种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病人常年饱受病痛折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

在古往今来的众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他笔下的人物通常拥有丰满明亮的脸颊和甜美悠闲的气质,但在雷诺阿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饱受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折磨,关节功能也逐渐丧失,不得不以轮椅代步。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画)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把身体正常的关节组织当做威胁,并且对其发动攻击,导致软骨、滑膜、韧带和肌腱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许多人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个误解,认为它是一种老年病;但实际上,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的患病人群将近500万[2], 80%的患者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3]。

不少人都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受了风寒湿邪,抹抹药、理疗一下就行,治不治都可以,其实不然。

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关节病是目前我国肢体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远远高于交通事故、脊髓灰质炎和脑瘫等原因。而在这些关节病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高居首位[4]。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患者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之间,全国21家医院的风湿免疫科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40例患者中有171例存在关节畸形,发生率高达50.3%;其中有64例(17.6%)患者满足北京市残疾鉴定标准。女性、病程长、存在关节外表现等都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5]。

除了给关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病,还可能会对全身多个器官都造成损害。

比较常见的是对肺、血管、心脏和眼睛等器官系统导致的损害,例如导致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血管炎、心包炎、神经系统病变等等。

虽然人类对治疗方法的探索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依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大部分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知非常低。

这种病起病隐匿,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能仅仅感觉关节疼痛,或是出现一些发热、疲劳的不适感,甚至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这样一来,不少患者以为自己得的是滑膜炎、腱鞘炎等常见的外科疾病,自己随便买一点外用药敷衍过去,错过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时机。等到出现关节畸形等症状时再去就诊,损伤已经不可逆转了。

即使有心求治,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延误、误诊和治疗不当的现象在国内也十分常见。

调查显示,在已经确诊的患者中,首次就诊就能“准确”选中风湿免疫科去看病的人仅占23.2%,多数人会先去挂一个骨科或者普通内科、外科的号,造成迟迟不能确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国内不少医院还未设置风湿免疫学科,也会使大量患者“求医无门”[6]。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面,不规范用药和误治在国内也比较普遍。

部分患者会用未经科学验证的“秘方”“偏方”代替正规治疗,或者滥用激素治疗,这也是病情不能缓解和高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每年秋冬季,不少上了年纪或者一时贪凉的人会出现关节或骨头怕冷、怕潮,遇到吹风或者变天就开始酸痛不适。

这时心里就会惴惴不安:我是不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

实际上,许多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怕冷、怕潮、酸痛不适等症状,是否真的中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招,还是要到医院去仔细检查;医生会通过特异性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

类风湿关节炎有遗传相关性,所以有风湿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此外,如果身体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检查确诊病情:

1、早晨起床时感觉关节僵硬,且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2、关节出现肿胀或变形。

3、骨关节部位持续性疼痛,导致活动受限。

目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进展,减少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小分子靶向药物及植物药制剂)、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温家平.世界运动医学史简介[J].成都体院学报,1982(S1):91-97.

[2]周云杉,王秀茹,安媛,李春,张晓盈,段天娇,朱佳鑫,李小峰,王莉枝,王彩虹,王永福,杨荣,王国春,卢昕,朱平,陈丽娜,靳洪涛,刘金婷,刘湘源,孙琳,陈海英,魏平,王俊祥,崔刘福,舒荣,刘白鹭,张卓莉,李光韬,李振彬,杨静,李俊芳,贾彬,张风肖,陶杰梅,韩淑玲,林金盈,韦美秋,刘晓敏,柯丹,胡绍先,叶丛,杨岫岩,李昊,黄慈波,高明,赖蓓,李兴福,宋立军,王轶,王晓元,穆荣,苏茵,栗占国.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残疾及功能受限情况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08):526-532.

[3]葛均波,徐永建.内科学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006年第二次全国参加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12月1日)

[5]栗占国. 类风湿患者健康三原则[N]. 保健时报,2014-09-11(003).

[6]栗占国.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低认知度和高致残率不容忽视[J].中华医学杂志,2009(27):1873-1875.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