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版《人生七年》:为什么拼尽全力,孩子依然势不可挡地成为了普通人?

2020-12-22 22: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课长 快微课

我们的上一篇推文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人民大学储殷教授的很不赞同清华大学刘瑜的育儿观点:

储殷认为,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听信专家的鸡汤,搞什么快乐教育,鼓励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教育才能让普通孩子跨越阶层。

两位教授隔空发表截然相反的观点,让人不由得感叹现代社会的最大悖论:

“想要实现阶层流动,关键是教育。”但另一方面,“一个人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父母的阶层、职业和收入”。

对于储殷教授的演讲,一些网友觉得句句戳中心窝:

也有人觉得,这样的演讲没有什么意义,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案,徒增家长焦虑。

很凑巧,看完储殷和刘瑜的演讲,我在腾讯视频里看到一部日本纪录片:

将这部纪录片与两位教授的演讲对比起来看,很有意思。

刘瑜说,我的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储殷说:东方国家的考试是为了决定你毕业以后挣1万块钱?5000块钱?3000块钱?还是到劳动力市场去打零工!所以,我们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专家的快乐教育鸡汤论,得拼命。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人拼尽全力,就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吗?日本这部纪录片《人生七年》通过跟踪13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说出了答案。

日本版《人生七年》,是翻拍自英国BBC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史诗级纪录片:《人生七年》(the up series)。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真实跟拍,记录下了14个孩子从7岁到63岁的人生。去年,这部纪录片播出了最新一集《63up》。

1992年,日本翻拍了这部纪录片。与英国版不同的是,日本这部片子主要记录的是日本中产家庭。

所以,今天我们和大家聊这部片子,因为同样作为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以及无比重视教育的中产阶级,日本版的这些家庭的生活轨迹更贴近我们国家的百姓生活。

选择13个家庭,每隔七年,节目组会采访一次,2020年,这13个孩子已经36岁了

纪录片里,接近中国中产家庭孩子生活轨迹的,有一个叫贵子的女孩。

她是90后,正如我们身边的孩子一样,贵子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在给孩子打鸡血。用中国的语言来说,就是鸡娃。

在教育上,日本家庭的鸡血程度,一点都不比中国家长逊色:

7岁的贵子每天都要辗转于各种辅导班之间。周一钢琴,周二游泳,周三书法、周四剑道,父母每周会2次坐火车送她去上名师补习班。

和很多中国孩子一样,贵子也会疲惫,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贵子看着窗外的天空,很想拥有自由自在的童年。

她说:“如果世界上有两个我就好了,一个负责学习,另一个就可以玩。”

不过,懂事的贵子一直很听话,很勤奋。她按照父母的规划,很努力地上培训班、很努力地学习。

遗憾的是,贵子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入学考试中,考得并不如人意。每一次升学,都没有考进理想的学校。

在大学毕业后,贵子当上了航空公司的空姐。

那是她的人生高光时刻:“我感觉终于让爸爸妈妈自豪了。”

但贵子在当上空姐之后,才发现服务行业并不好做。工作稍有疏忽,就会被人指着鼻子大骂。贵子每天都感觉压力很大。

28岁那年,贵子任职的航空公司宣布破产了,贵子刚刚就业,就失业了……

不能不说,从小就奔波在各个培训班的贵子,起跑线算是比其他孩子要超前了,但是她依然势不可挡地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另一个孩子——直树:

直树就是一个从小放养的孩子,他喜欢打游戏,不想爸爸妈妈生妹妹,否则会觉得房间拥挤。

而父母对直树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快乐。

这个男孩无忧无虑地长大,在上大学前,他还认为“大学很轻松”。

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检察官。虽然小时候没有努力,但是,他长大以后还是学会了努力地念书。

但日本的法律考试并不是那么容易,直树虽然努力了几年,但是最后还是没有通过法律考试。

大学毕业后,直树放弃了当检察官的梦想,去了一家咖啡店打工。

从小是学霸,长大就不会成为普通人吗?纪录片里的另一个主人公:由美,是从小学习用功的孩子,妥妥学霸一枚,家里很重视教育,她自己也很要强:

7岁的时候,由美想当钢琴师,14岁时,学霸由美的梦想是去出版社工作。

21岁大学毕业后,由美给20多家出版社投了简历,却都石沉大海。最终,她没有去出版社,而是去了一家企业餐厅当营养师。

在校园里顺风顺水的学霸由美,步入职场后,却开始体会到了现实社会的残忍。

由美说:“学习中的难题,咬咬牙总能克服,而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却是你把牙咬出血来,也找不到突破口的。”

在这部纪录片中,还跟踪拍摄了几个家境贫寒孩子:健太和光平。

健太是农民的孩子,他对未来的期待是:继承家里的一块3.4公顷的稻田。

光平的爸爸是陶器匠人,他们的家族祖祖辈辈都是做这个的。7岁的光平时常被父亲耳濡目染——“我想制作陶器”。

多年后,健太和光平分别从高中技校毕业。20年期间,日本的主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健太家里那块田的收入早已远远不如当年,而健太长达后也不想要那块田了。

想要继承祖业的光平也说自己已经厌倦了陶器。

后来,原本要继承家里稻田的健太去了一家工厂当临时工。

光平虽然不喜欢陶器,但是迫于生计,下只能跟着父亲继续学习制陶。

两个出身寒门的孩子,没有脱离家族的阶层,依然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当教育越来越不公平,教育还可以解决问题吗?作家魏城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

“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都理应是弥合阶级鸿沟的桥梁,但如果教育成为高价商品,那它起的作用就会相反,成为富人固化本阶级优势的黄金天梯,穷人只能望梯兴叹。”

每年的全国高考,只有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985的只有0.79%,能读211的只有2.41%,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也终将平凡。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努力。尽管知道我们的孩子会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依然会拼尽全力。

正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们可以去期待最好的结果,但也会接受他们的平凡,如果孩子终将平凡,我们也爱她(他)如初,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我们的平凡影响了她(他)。

——END——

素材来源:腾讯视频《人生七年》。

原标题:《日本版《人生七年》:为什么拼尽全力,孩子依然势不可挡地成为了普通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