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移居与思乡,充满苦难的逃荒之旅

2020-12-24 10: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从东汉末黄巾起义到隋朝定鼎,中国经历了前后四百年的分裂与动乱。三国之后司马懿后代建立的西晋,也没有维持长久的统一。此后由于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首次出现了民族大移动。北方的汉族成群结队的移居到南边的长江流域,自此南北的文化开始融合,江南迅速得到开发。

本文摘自日本学者森鹿三的中国文明历史系列之《魏晋南北朝》,作者从“向南”的中国人说起,讲述了移民的“江漂”与江南的开发。

01.

南进的界线

自西晋末年、四世纪初开始,中国中心的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战祸波及所有地方,亦不知何时停息,人民家焚田荒,惨被暴掠,尸横原野者多不胜数。幸存的人集合起来,成镇、成村地由有能之士领导,寻求安全的地方避难。北方的人甚至逃到辽东半岛。在西边的人,则逃到沙漠地带附近的凉州。但是,逃到南方长江对岸的人最多。

昔日吴国的国都建业,当时被改名建康,已是足以与洛阳、长安东西两京相媲美的大都会,天下闻名。有名的左思(西晋诗人)歌咏这繁荣的南方都市的赋脍炙人口,很早就已在知识分子之间广为流传。而且,晋朝王族琅邪王司马睿在名门之士王导的辅导下,保障了江南的和平。被铁蹄践踏,即将熄灭的中国文明之灯,在长江对岸又继续燃亮了起来。知识分子自然会为此灯所吸引,而为求自身安全的一般民众也纷纷南渡逃亡。

“向西!向西!”的口号在美国史中,寄寓着人们追求新财富的希望。而“向南!向南!”对于四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则意味着充满苦难的逃难之旅。虽说是充满困苦之旅,但中国人大举南下,有着与美国史上黄金热同样的效果。

02.

移居与思乡

当时的长江流域,好像美国印第安纳,有着很多民族,他们就是被称为“蛮”的各种民族,比如“山岳”“賨”。他们渐渐被赶到更南方,又或被汉人混血同化。这些人本来用着原始的耕作法来耕种土地,因汉人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其生产力突飞猛进。涌入的汉人避开已开发的土地,转而开垦新田,有实力者围起丘陵和沼泽,投入劳动力开垦,建造了广大的庄园。当地温暖的气候亦适宜耕作。长江流域的生产力就这样大大增长了。

充满苦难的南方移民大潮始于四世纪初,历时一个多世纪,到五世纪的中期,比起因长期战乱而荒废的北方,南方的经济已经领先。这时南方的市场盛行剩余农作物贸易,来往长江上下游的商船很多,金属货币成为必需品。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要发行更多的货币,为政者认真讨论了这一经济议题,并如此实施开来。同一时期的北方则没有这些问题。

但江南的开发并不是那样直线前进的。人们来到这里,并没有满怀要在南方建立新天地的希望,大多数人放弃住惯的家乡,只是逼不得已逃亡至此。上自政治家,下至庶民,都只想在南方暂住,之后要回到北方,这种愿望从一开始就非常普遍。

03.

流亡贵族的政府与文化

首先创建上层政府的是西晋以来的名门琅琊王氏的王导。他集合由北方来到建康朝廷的知识分子,并向很早之前定居于南方的大族(从吴国的时代开始,朱、张、顾、陆并称四大名门。画圣顾恺之即顾氏之后)寻求协助,推动建立以文人官僚为中心的国家。这个国家继承了在北方灭亡的西晋的政治方针,保卫了中国文明的传统。

《琅琊榜》

如此这般,江南地区发展出以文官统治为原则的贵族政治,并以贵族为中心创造出高端的文化。一流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著名诗人谢灵运等人,都是一流的贵族,他们因传承文化而自豪。若联想到在西欧以古典文明的继承者、复兴者见称的卡尔大帝(768—814年在位),就知道两个世界有很大的分别。中世纪是“黑暗时代”,这个讲法在中国并不成立。

由北方到江南避难的贵族,本来也想收复中原,但后来知道这并非易事,于是便站稳脚跟,在新天地安居,开创出新的文化。这种转变,亦出现在北来的一般民众中。

04.

移民与定居

中原大乱时,成镇、成村,又或单独南来的民众,形成了与土著不同的集落。他们期待有天能返回故乡,很多人用故乡的名称称呼暂住的地方。东晋亦因要安定他们,故容许此事。就这样,长江流域出现了很多以北方地名命名的郡县。移民的户籍上所记载的籍贯,是他们北方故乡的地名,以示与土著不同。

但北归始终无日。到了半世纪后的四世纪后半期,本来的新集落中的墓地,已树立起父母的墓碑,他们逃难时所经历的苦难,在孙辈的脑中只能归于想象,而被渐渐淡忘。上代魂牵梦萦的故乡,对生长在新土地上的第二、三代来说,是并不能让人牵念的。

就这样,人们逐渐在江南安定下来。作为朝廷的一方则需要用行政手段管理各地移民村落,整理那些自行建起来的郡县,不再允许他们的户籍用那些有名无实的地名,而是要将其改写成他们的实际所在地(用黄色木牍所写的户籍,当时称黄籍。朝廷想增加录入黄籍的人口),并向他们分别征税。这种政策称为土断法,在东晋时已渐渐推行,后来又被代晋立宋的刘裕更加大力推行。也就是说,土断法显示了朝廷的一种倾向,要建设稳稳扎根于江南的国家。

如上所述,流民逐渐在江南安定下来,成为支撑南朝的力量,这样的过程在另外一个例子中也得到清晰体现。这涉及我们刚刚提及的南朝宋的创建者刘裕出身于何种背景这样一个问题。

05.

流民的军队

四世纪初由山东南来的流民集团中,有郗鉴率领的达数万人的大集团。在东晋成立后不久发生的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中,郗鉴站在朝廷一方,对平定叛乱有很大功劳。郗鉴他们进驻江北的广陵和对面的京口,将这些地方发展为根据地。339年,郗鉴临终时向天子上书,其中这样写道:

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示以好恶,处兴田宅,渐得少安。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太常臣谟,平简贞正,素望所归,谓可以为都督、徐州刺史。臣亡兄息晋陵内史迈,谦爱养士,甚为流亡所宗,又是臣门户子弟,堪任兖州刺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是以敢希祁奚之举。

朝廷当然为此军团瓦解而烦恼,于是按其遗言安抚兵士。被授田宅的称兵户,成为世袭的职业军人,其长官称镇北将军、征北将军、北中郎将等,因其将之名号有“北”字,故其军团称“北府”。

06.

北府

北府之外,尚有以长江上游的荆州(今宜昌附近)为根据地的西府军,两者都是支撑东晋的精锐军团。但由于北府兵的根据地京口在首都附近,朝廷要依靠它的地方最多。然而不管怎么说,北府军团最初发展自流民团体,因此朝廷一方面要维持其团结,一方面还要保护并安抚他们,这是第一急务。

朝廷任命的历代长官,都是如郗鉴进言“素望所归”的人,他们必须同军团有某种联系,同时又能进入把持建康政权的贵族的世界。这样基本上在东晋时代,北府兵成了支持贵族政权的一种力量。383年,苻坚大军从北方大举入侵,打败他的就是贵族谢玄所率领的北府兵。

但在淝水大胜使得北府兵名震内外的同时,军团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久,谢玄的部将刘牢之就将军团收归自己统治。而后,长官虽然仍由贵族担任,就如王恭(太原王氏,西晋以来的名门),但军团已不听贵族指挥。事实上,掌握了军团的刘牢之出卖了王恭(398年),之后又出卖了权势显赫的宗室司马元显(402年)。

一直支持着贵族政权的北府兵,现在有了独立行动的可能性,就像支持着藤原政权的源家和平家的武士,各自要建立自己的政权一样。出身北府的刘裕,就如上文所述那样完成了北府的独立。

07.

军人刘裕的得势

刘裕在363年春天生于北府兵的驻地京口。其父是官府的下级书记官,一家贫困度日。更糟糕的是,其母好不容易生下刘裕,又因难产而死。其父面对饿肚子哭喊的婴儿,连雇乳母的钱都没有,不知如何是好之下,甚至几次想勒死自己的儿子。正好这时,刘裕的从母生下第二个孩子,不忍见此便决定亲自哺育刘裕。差点因为要减轻负担而被弃养的刘裕,这样的穷人之子,后来甚至做到皇帝,这在当时是谁都想象不到的事。

刘裕的祖先避西晋末年战乱,由故乡彭城来到长江南岸京口,可以想象他们就隶属于前述郗鉴的集团。前面已提到这些移民集团如何变成战斗力强大的北府兵。在北府兵淝水大胜时,刘裕已经二十出头,之前他有时务农,有时行商卖草鞋,拼命劳作以助家计,之后他加入了北府兵这勇敢的军团,选择了武人立身之道。贫家子弟以其豪胆和勇气迅速脱颖而出,首先是因为身处此军团,军团的发展是其发展的基础。

08.

孙恩起义

399年,刘裕出头的第一个机会来了。道教徒孙恩席卷浙江,北府兵出动镇压。

孙恩自称为“长生人”。他们中间若有人死去,便会异口同声地说:“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他们相信只要遵从天师道,就会获得永远的幸福。有时候,他们会召开集体狂宴(与其说是宴会,不如说是集体进行的宗教实践、祭典),狂宴之中的宗教狂热又会迅速地在民众之中蔓延下去。而南方土著一直对从北方逃亡而来的贵族执掌东晋政权的做法多有不满,因此不只一般民众,南方土著的豪族之中也有相当多的人支持孙恩。就这样,他们的势力从浙江扩展到江苏,甚至威胁到了都城建康。

东晋命刘牢之率北府兵征讨孙恩,刘裕率领一个小队参与。即使是在劲旅北府兵中,刘裕的一队也是最勇敢的。特别是401年,孙恩的大军逆长江而上突袭京口,刘裕马上回军迎击,从而解除了首都和京口的危机。之后他又穷追孙恩,将之赶到海上。当然,刘裕的地位也在提升,他获得将军头衔,成为北府兵中很有影响力的部将。而且,他的部队最是“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

09.

政变

402年,政局一变,桓玄率西府兵入都掌政。与桓玄妥协,让他入都的北府兵首领刘牢之被杀(据《晋书·刘牢之传》乃自杀——译注)。桓玄想削弱北府的势力,比刘裕辈分高的诸将多遇害,但一直定居在京口和广陵的北府兵很是团结,并不能轻易被瓦解。刘裕等一直在耐心等待时机。403年十二月,桓玄篡晋建楚国,这给予了刘裕团结北府兵竖起反旗的绝佳借口:“打倒篡国桓玄,为刘牢之复仇!”京口、广陵,以至首都和历阳(今安徽和县)的北府旧人暗中联络,准备起事。

404年二月,京口、广陵起事成功,桓玄的人被杀,旧北府兵归刘裕指挥,直趋建康。三月,桓玄弃建康西遁,五月被消灭。刘裕于是成为光荣的北府兵“总司令官”,他再兴东晋王朝,并对其极为拥护。这样的功绩无人可否定,要从头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身份低微的刘裕以及佐官级别的北府武将、书记官等人策划的政变。相对于东晋建立时贵族王导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事态发展到今天已完全不一样。四世纪过后,进入五世纪,主导权已归入军人之手。

10.

光荣之路

与刘裕一同起事的刘毅亦是豪杰,而他一直将刘裕视作竞争对手。刘毅有一点学问,同贵族也保持密切联系。这二人连赌博时都要相互较量,因为骰子是单还是双,刘毅红了眼,而最终还是刘裕猜对了骰子数。就如这故事所预示的那样,412年刘裕将统领原来西府军的刘毅消灭,国内再没有能跟他对抗的军人。

刘裕于是北伐灭南燕(410年),更远征长安,将其暂时夺回(417年)。以武力为基础而拥有无上权力的刘裕,也配得上皇帝的称号,禅让的剧目如例上演。420年,由一介贫民成长而来的武将,又戴上了灿烂生辉的帝王冠冕。东晋灭亡,宋朝成立,新的军事政权的诞生,对贵族社会亦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

《魏晋南北朝》

作者:[日] 森鹿三

原作名: 中国文明の歴史4:分裂の時代 魏晋南北朝

译者: 陈健成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出版年: 2020-7

编辑 | paddy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原标题:《移居与思乡,充满苦难的逃荒之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