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看到的顶尖美本录取游戏规则”

2020-12-25 20: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爱娃 爸爸真棒

认识Brian已三四年了,当时他已是留学顾问界如雷贯耳的大神:他指导的学生,10余年间共有19位哈佛、47位耶鲁、更有其他数不清的藤校 offer。

可以这么说,每年国内藤校(尤其是大藤)录的学生,基本都要过他的手,或至少要来拜拜他的“码头”。

而他自己也顶着英国七橡树中学、耶鲁本科、斯坦福硕士的炫目光环,放着马来西亚家族企业不继承,却从2007年来到上海自己创业做国际教育,成绩斐然。2017年,他以"藤校孵化器"的称号登上《福布斯亚洲》的封面,可谓实至名归。

但同时,Brian又是“爸爸真棒”的老朋友。别看他光环加身,平时却毫无架子。编辑部经常因为美国留学动态“骚扰”他,他都知无不言。

魔幻的2020已经接近尾声,美国的新冠患者已逼近1800万,大选落地,中美冲突,有人焦虑,有人观望,有人迷茫。而在这个被舆论贴满了"史上最难美本申请年"的当口,我们又迎来了2021届的美本早申放榜时刻。

今年早申(以下简称ED)到底像传说中那么惨吗?ED 过后,常规录取(以下简称RD)怎么办?政治到底对留学生影响多大?家长和孩子到底该如何准备海外升学这条路?

前两天我们又来到了棒呆国际教育的办公室,和 Brian 再度深聊了一个下午,为大家梳理了海外升学的7个进阶版问题。

Brian Ong

棒呆国际教育创始人,高端留学申请专家。在国际教育拥有十多年经验。截止 2020 年 12 月,Brian 已先后辅导数百名学生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高校。曾登上《福布斯》亚洲版 2017 年 9 月版封面,发表对国际教育的见解。

Brian 高中毕业于知名英国高中七橡树中学,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经济与国际研究系,之后于斯坦福大学取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现担任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常务理事,也是 5 个孩子的父亲。

01 。

今年确实是史上最难申请季吗?

从我们查到的数据看,申请人数上,哈佛今年早申人数比去年暴涨57%,耶鲁暴涨38%,哥伦比亚大学暴涨49%。

这里有普林斯顿暂停早申而分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今年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不强制要求提交SAT成绩,导致“买彩票”式申请藤校的人数暴增。

从早申的中国学生录取数字(包括中国和美高学生)来看,属于喜忧参半。比如耶鲁、哥大、杜克等大幅跳水,斯坦福、芝大却比去年还要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康奈尔和西北等均与去年持平。混乱,但还是比我们想象得要好不少。

从棒呆的数据看,2021届早申已斩获耶鲁2枚,哥大1枚,斯坦福1枚,宾大2枚,布朗1枚,康奈尔2枚。和棒呆去年的早申成绩不相上下。

Brian说,早申的数据往往是“玄学”,因为涉及到有多大程度把美国 ABC 群体纳入总数的问题。目前来看,国内的数据相对准确,国外的数据就很难说了。

但总体来讲,美国名校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数量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量级。美国大学对中国学生还是持开放态度的。

02 。

ED过后,RD怎么办?

一直对自己学生RD信心满满的Brian坦言,ED只是第一轮,真正的大考是后面的RD。

如何提高RD的命中率?Brian说,没有秘诀,就是好好准备每所RD学校的申请。

说着Brian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的申请邮件,这位来自上海某著名双语学校的D同学在做完夏校申请后的2、3月就开始申请,从Stanford、Tufts到威廉姆斯到南加大,每一所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整个申请工作量其实对学生的挑战很大, “但很多事情就是要花时间,下笨功夫。”Brian说。

就像我一开始问Brian,听说今年如何看待今年Defer似乎很疯狂的现象,他也很淡定。

申请人数暴增, Defer自然变多了。但真的不用太在意,因为研究Defer并不会提高你被录取的概率。

对于很多ED没有进的学生,我的建议就是往前走,然后就不要太把ED当回事,就当做是你报的十几个学校的其中一个。

包括很多人担心的美国政策对留学的影响问题,拜登上台后,或许未必有很大的进步,但也不太可能比现在更糟了。

实际上,海外升学我们还是回归本质,把该做好的准备都做好,其他的不确定因素交给时间就好了。不必太过恐慌或焦虑。

03 。

申请上中国家庭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Brian接着分享了他看到的“翠拒”案例,这里面有几个很典型的中国家庭申请上的误区:

罗列和堆砌

比如某双语学校来咨询的一个女孩,她的申请文书打开就是密密麻麻的奖状和证书,但是没有经过筛选,这些奖项是成功参与奖、优秀入围奖、杰出获奖者、或者是最终大奖?级别如何?国际影响力如何?如果你全部都堆上去,意义不大。相反,她却把文书里几个重要的英文标题都拼错了。

这种申请,美国的大学看了一定很反感。你要去美国的大学,就要试着去理解美国人的思维,越多未必越好,堆砌无法给人留下印象。

停留在中式的思维,不够国际化

再比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申请材料来给我咨询时,有的孩子整个申请都在围绕中国历史,还有孩子的申请主题是研究中国的京剧,这些都很好,但是别忘了,你要去的是美国。

这背后存在国内家长的一个误解,有种说法是,美国大学要的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但实际上,美国招生官要的还是“能融入美国文化的中国学生”,他希望你去学校的合唱团、爵士乐队、橄榄球队,但并不希望你去那里弹古筝。

所以我一直鼓励学生多接触西方文化,多看美剧、原版书,提高对美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04 。

国内家长常见的错误的感知

其实以上几个被拒的案例背后,是国内家长常见的错误的感知:

重理轻文

以上海好几所著名双语学校的学生为例,我看到他们的选课,Higher Level几乎都是从物理、化学、数学、经济/商科这里面选,英语也只选Standard的水平,二外基本就是中文。

其实就是家长和孩子在选课的时候,思路太保守,都是以“出分”为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你要提高英语的人文素养,而不只是语言水平,是需要从小花时间精力去积累的,不是光靠刷题就能短期提高的。

另一方面,学校也被这种需求绑架了,所以各个学校出来的学生,差异越来越不明显。

花了大量精力去竞赛和考证书

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或考证(其实很多竞赛也是机构在Cross Sell),因为觉得这些可量化的结果可以加分。但竞赛考证现在在国内越来越市场化了,实际上在申请名校过程中起的作用越来越低。

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懂做减法

这在双语学校也很常见,比如既要学奥数、围棋,又要搞体育和音乐;既要准备海外升学,又不放弃国内升学,但是孩子总共就这么多时间。这方面我觉得国际学校的孩子比较简单,他们只选一条路,反而更容易集中精力和时间。

所以建议要走海外升学的家长,还是要多了解美国大学顶尖大学申请过程的游戏规则,有的放矢。

05 。

那么美国顶尖大学申请的游戏规则

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第一,文理要均衡。 理科生也要体现出人文方面的素养。

第二,语言能力要强。这个是必备的。英文是你的学术语言。

第三,要有个性Personality,要有社交的技能,这点很重要,而不能只是一个学霸。

最重要的是在申请的时候尽量做减法,能简化就简化。

这里,Brian特别强调了社交能力,这是美国大学非常看重,但中国孩子又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Brian说,过去我们最重视的是能量化的东西,证书、考级、分数。但现在要走海外升学的路,你不会社交,你就根本拿不到Offer。比如,在面试时就能看出你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所以早一点开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比如孩子小时候就可以带他和几个家庭一起周末吃个饭,孩子可以看到家长们是怎么社交的,这是一种最佳示范;比如让孩子去参加团队运动,这个也一向是美国文化里很重视的;再比如像玩乐队、组社团也很有帮助。

美国的文化里,就是喜欢这种很能融入他们community社区的人,如果你社交能力强,还会一门体育或者音乐,就更加分了。所以我们说从小培养孩子一项兴趣爱好,与其说是为了申请大学,倒不如说是多了一项能够帮他交朋友的工具。

06 。

申请规划和人生规划,是两回事

另外,我感觉有的家长还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大学申请跟孩子的人生混在一块了,什么意思?

就是从人生的层面,很多家长会先从孩子以后要找什么工作,在哪里生活这种目标来倒推,但是我觉得人生目标是不适合倒推的,人生和升学是完全两个Game,两种游戏规则。

比如说目前我觉得一个中国学生最理性的选择是去美国留学,读完书以后最多待一两年就可以回来,不必留在美国,因为中国人在美国迟早有一天要碰到天花板。

我接触了这么多耶鲁、斯坦福毕业的学生,其实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像Zoom创始人那样成功,大部分也就是在美国过着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相比而言,国内的创业机会更多。

你的人生发展地,还是要考虑这个地方足够包容你,你有认同感,也不是一个少数族群(Minority),这个地方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地方,有很多创新,这个肯定是中国。

家长找到我,一方面是很具体的方案,比如要考虑到孩子要选什么夏校、选什么课程,另一方面又会有很抽象、很大的期待,比如我的孩子快乐就可以了,他要寻找到他的人生梦想之类的。但其实跟这个申请过程是两码事。

很多家长的心态非常有意思,我只要看到某个家长开始跟我讲他佛系了,我大概可以猜到他孩子已经完成一个阶段了,就像下图:

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一直是上下波动的,我觉得家长要做的就是要理性一点,要把这个波动尽可能去拉平。

要不然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现在很多孩子都有抑郁症,跟家长对他们的期待不切实际很有关系。

比如你希望你孩子去拯救世界,但要先解决你孩子的物理分数、SAT 的分数,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07 。

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找我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要不就高估孩子,觉得他们天生就应该去藤校;要不就低估孩子的能力,觉得他一无是处。这个现象太普遍了。

我还记得我参加藤校活动时,有一个校友,提到他3岁的女儿婉转地拒绝某位想抱她的长辈的故事,这位妈妈激动地觉得她女儿是天才。

我觉得这种心态也很正常,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是觉得他们怎么样都可爱。但是你如果要以这类只适合饭桌上闲聊的故事让我来评估你孩子有没有潜力进藤校,那我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我觉得作为父母,你需要经常跟孩子互动,观察他们,理性地评估孩子。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才知道他的培养方向。

采访的最后,我们聊起了Brian近两年一个众所周知的变化,他现在已是五个孩子的父亲。

身份和岁月带给他的变化是实在的。如今的他,除了名校生、公司创始人、教育专家的身份,他更投入的角色是“父亲”。说起自己种菜、养花、带孩子的经历,滔滔不绝。

Brian形容自己:如果有一条关于“接地气”的横坐标,他每年都在慢慢地往“接地气”的那个方向移动。他说自己的目标是5年后,别人介绍他时,不再是什么藤校生,而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如今聊起他轻车熟路的国际教育,他的理念也越发朴素:回归本质,大道至简。

原标题:《再访“藤校孵化器”大神Brian:我看到的顶尖美本录取“游戏规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