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头婚:妻子掏出两百块,你一百,我一百,这叫男女平等?

2021-04-21 0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侯虹斌 侯虹斌客厅

近年来,江浙一带兴起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两头婚”。

这种婚姻实行AA制,男方不付彩礼,女方不出嫁妆,结婚时男女双方家中都办喜事,结婚后在两边居住,需要的房子、车等由双方共同花钱买,同赡养双方家中的老人等。

“两头婚”盛行的浙江水村

最大、最明显的特点是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男方的姓,一个随女方的姓。结婚以后夫妻俩两头走。

听起来很平等是吗?但凡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

从妻子的口袋里掏出两张一百块,一百块给丈夫,一百块留给自己。你说这叫公平?

1/3

不少新闻里都连篇累牍地表扬这种“两头婚”,意思是对双方家庭都很公平。

报道的由头,是基于一位学者赵春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的田野调查。据了解,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关注到了“两头婚”的现象。2020年7月,她与其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政策学院教授范丽珠合作的论文《论婚姻与生育的社会属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乡村婚育模式嬗变的田野观察》(《河北学刊》2020年第4期)对此更详细地作了调研。

《中国青年网》对赵春兰进行了采访,里面有一些要点:

1. “两头婚”中提到“两头”是指两边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间。

2. “男不叫娶、女不叫嫁”,两边都没有聘礼上的往来。

3. 生两个孩子,硬性标准,因为两边都需要子嗣的延续。

4. 孩子的姓氏也基本上一边一个姓。两边住也是比较典型的特征。

5. 为什么“两头婚”兴起在江浙一带?年轻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父母有点钱,不愿离开家。

6. “两头婚”的家庭中大部分都是拆迁户,最起码是相当一部分。“两头婚”的家庭可能有很多套房,而且房子只是他们财富其中的一个部分。

7. 现在女性的话语权很大,所以才有“两头婚”。

赵春兰承认,“传宗接代的观念”是有“两头婚”的最重要原因。

《娘道》

从她在浙江水村的调查来看:

“到了2000年左右出现了夫妻‘两头婚’和孩子‘两头姓’的婚育方式,意在化解无男嗣家庭传宗接代的困境。目前,这种婚育方式在水村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俨然成为该区域的主流婚姻形式,在80后人群中,以‘两头’形式结婚的比例达到70%~80%。除非当地男子娶了水乡片外的女子。”

在一些新闻的评论区里,我看到有人说:“我们那儿也是这样”,“我听说有熟人就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

说明,水村的“两头婚”并不是某个村子的孤例,而是一种在一定情形下的普遍现象。

2/3

传统家庭里,无非就是主流的“男娶女嫁”,和少部分男性的“入赘婚”。本质就是,只有男性才有继承权,女儿从父权家族里,通过“嫁人”,转移到夫权家族里,并为男方家庭生育和服务,才能分享到男方的财产。当然,男方不与你分享,你也没办法。

女儿是无法从父系家庭里那里继承财产的,顶多是以嫁妆的形式做一点弥补,但往往与父母家庭的财产不成比例。

《知否》

这种情况下,连妻子本身都是夫系家庭的附庸,孩子当然也是夫系家庭里的,你只有“抚养权”,但不具有“所有权”。以前的农村里,如果女性坚持要离婚,不管是因为被打得很惨,还是什么原因,基本上都是光溜溜地净身出户的,不仅带不走孩子,还不允许探望孩子。——相当于“逃奴”身份。

入赘是少部分女性的父系家族占主导的婚姻。这时候选的女婿,基本上都是家境和经济条件极差的,与女性远远无法相配。但从近年来的一些新闻来看,这种婚姻危机非常大,轻则这些男性软饭硬吃,花着女方家的钱还要作威作福,耍男权的威风,重则变成刑事案件上社会新闻。

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认为男尊女卑。

《双面胶》

“两头婚”比起传统的这种嫁娶模式,是有一定的进步。

赵春兰的论文里写到:

“今天的水村,在各个方面基本上实现“男女平等”,处于经济发展机会较多的杭州郊区,在土地征用、自建房立户、房屋拆迁补偿等各类国家、地方性政策上都是男女平等,一律有份。地方社会对于经济分配( 补偿) 上的男女性别平等的遵守,加之女性普遍接受教育、有更佳的工作机会等优势,都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论婚姻与生育的社会属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乡村婚育模式嬗变的田野观察》)

两头婚首先出现在江浙一带,是因为这里的农村较为富庶,而且拆迁户多,房子多,有财产可继承。此外,这里的计划生育执行得好,独生子女都多,有一定的“男女平等”观念,男女都可以继承财产。因此,“独女户家庭通过婚姻的缔结也得到了传宗接代的机会,独女户不再被视为‘绝户’。”

《都挺好》

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家庭有财产,独生女家庭也有财产,大家相对平等,也就带来了协商的空间与可能。

跟传统婚姻相比,这种掺杂了一点现代方式的“两头婚”,似乎提高了独生女儿的地位;至少女儿不用去男方的家族里成为对方的附庸了,女方也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了。

但且慢。这里透着种种的诡异。

这段婚姻当中,男女双方在金钱上,是完全平等的,就是互相不付出;OK,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女方必须生一个孩子,送给男方的家里,跟对方的姓,这样自己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娘道》

就不说生孩子的生命危险和巨大的痛苦了,妻子就不爱第一个孩子了吗?明明家境优渥还要强行送一个孩子给别人(可以去探视),是什么感受?还有,女人必须生两个孩子,那她在职场上还有多少机会?

大家想想,学历高、家境好的女性,因为生育而损失的金钱和精力,本来比贫困女性是多很多倍的。因为她有巨大的机会成本。

男方家庭净赚,白捡了一个有自己血缘关系的娃,还有女方的好基因。

赵春兰的论文里证明了这一点:

“水村的年轻人对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强,年轻母亲常常这样讲:‘如果不是因为两头婚,要为两家各生一个,我肯定是不会再生的。我有几年的青春可以耗得起?’”(访水村人阿阮,2017年9月11日)

女人何尝不知道自己吃了大亏?必须生一个孩子送人,才能赎回自由身,这算什么婚姻,又算什么公平?她自己的人生呢?自己的事业呢?自己的意愿呢?

《婚姻故事》

但她们也拗不过当地的风俗。正如实施几千年来的婚姻制度一样,那些夫妇们结婚的时候根本不懂、也不想懂,就沿着别人的路走就是了。

这种“两头婚”,把这种“从一个人口袋里掏出两百块钱,你一百,我一百,我们很公平”,叫做平等?显然,整个制度从头到尾就是错的。

3/3

更深层的问题是:

“两头婚”,是把传统婚配中的夫权主导,改为了父权主导。

《女教皇》

两个家族当中的父亲确实平等了。就像是两个家族的长老在商量分财产,并且为了获得男方这种具备传统优势的家族的长老的首肯,必须让自己的女儿生一个孩子送给他们家族,作为“投名状”,才能赎回女儿和另一个孩子。

男方家族的长老啥也不用付出,笑纳了。

女儿能表示反对吗?不能。因为她必须服从父系的安排,这样才能继承来自父亲的财产。你要说,这就是代价,那么,为什么男孩就无需代价,就能继承他自己父亲的财产呢?

《婚姻故事》

父权主导并不比夫权主导更优越。

另外,在“两头婚”里,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权制的传宗接代的工具,养老的工具,不允许他们脱离自己的羽翼。

两个家族是否能联姻,主要看两家的“长老”是不是好说话,是不是能商量。子或女,通过领结婚证这种形式,生下两个合法的孩子之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在这里,从头到尾考虑的,都是父母的利益:是不是门当户对,姓氏能否得到权承,财产有没有人继承,有没有人养老……就压根儿不关两个要结婚、要一起睡觉、要一起生娃的青年男女什么事儿。

他们不过是长老意志的实现工具。

对下一辈来说,不限于男女,都应该及时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可以是结婚,可以不婚,总之,脱离父母独立生活,是人生的必修课。

《知否》

要知道,孝道和传宗接代,这些都是反现代文明的。虽然因为强制的计生政策下多了一些独生女,但是,传统的大尾巴还在,女性想要财产继承权,就必须生两个孩子,一个送给夫权,一个送给父权。

这样的婚姻,我觉得,就是形婚。

肯定有人说,为了家里的几套房子继承权,价值两三千万,值得啊。但想一想,明明是家庭条件这么好的女孩,她可以自由,可以放飞,可以实现无数种可能;但却被锁在父母身边,成了他们的繁衍后代的工具和养老保险,这不比贫穷女性的迫不得己,更可悲吗?

* * * * * ** * *

原标题:《两头婚:从妻子口袋里掏出两百块,你一百,我一百,这叫男女平等?||价值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