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迈克·埃默里纪实摄影:中国1980

2020-12-27 1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80年春天的上海,23岁的英国人迈克·埃默里走下一艘轮船。那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他也是第一批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之一。

辗转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80年人们的生活和笑脸。

1980年,北京。

迈克·埃默里和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

1980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显得遥远,又放佛就是在昨天。

岁数大的还舍不得换掉蓝绿灰,但是小孩子都先鲜艳起来。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似乎每个小女孩都有纱网质感的红色或者粉色发卡别在脑袋上。

少先队员们胸前的红领巾经常干巴巴的卷着,总是羡慕人家刚买的新红领巾,也特希望刚拿烙铁烙平的红领巾能多保持几天。

1980,北京。

看到有人拍照,小男孩特别激动

1980年,北京。

小女孩头上都爱戴这种薄纱质感的发卡

年轻人都渴望拥有“三转一响”——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抬缝纫机、一台收音机。

而自己那辆崭新的二八大杠儿,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挺难骑。

那时候的收音机真的很大,扭着旋钮总是吱妞儿吱妞儿。

能开汽车的可不是一般人,实际上那时候的小汽车也都是公家的。

1980,北京

一水儿的二八

1980年,上海

奢侈品!收音机!和掩饰不住的骄傲神情

1980,北京

前面应该是曾用来接待外宾的“上海”

后面可能是辆“波罗乃兹”

1980,天真烂漫的孩子,穿着白衬衣蓝裤子、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平静安详的老人,互帮互助的邻里,以及街市上的小贩。还有人们身后的故宫、长安街、天坛、外白渡桥、南京路……这些身影和景物都被迈克·埃默里用当时人们还觉得新鲜的、咔嚓响的尼康相机,带着一点点误解和无比的热情和真诚记录下来。

1980年,上海

迈克·埃默里游轮上的理发师在外白渡桥滑旱冰被围观

1980年,北京。

颐和园石舫上戴红领巾的小学生

1980年,北京

在天坛买票的友好女士

1980年,北京。

在给这个小男孩展示了如何操作相机后,小男孩眨了眨眼

1980年,北京。

“我猜:在中间的小男孩不想让我给他拍照”

北京,1980年。在中央气象局幼儿园门口

迈克·埃默里最初还以为这里是孤儿院

1980,是60后、70后成长的年代,这些照片总让他们倍感亲切;1980,是90、00、10后未曾见过的年代,这些照片让他们感到有趣新鲜。回望1980,你可以看到人们眼中的纯真,没有压力,生活很简单,纯粹的幸福似乎会从这些动人的微笑中流淌出来。

1980,北京

织毛衣

1980,北京

修鞋

1980,北京

成长的男孩

1980,北京

玩拍手游戏的女孩

还有这样的书包和水壶你背过吗?

当年的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或50多岁了。在北京、在上海,在这些千万人口的现代化的城市中,他们也许成为了教授、公交司机、老板、医生、超市收银员,他们或许刚刚退休了,或许早早离开自己的故乡,像迈克·埃默里一样生活在海外。

每年,埃默里都会看着这些照片,他总是思索要如何好好的整理这些让他始终牵挂的照片。一有机会,他总是把这些照片分享出来。

在《中国·1980》这本图册的末尾,迈克·埃默里回忆道:

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在中国旅行时拍摄的这些街头照片有多么意义非凡。

从这些孩子的笑脸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纯真。没有压力,生活很简单,纯粹的幸福似乎会从这些动人的微笑中流淌出来。

《中国·1980》的字里行间藏着迈克·埃默里对照片中的人们的挂念和对中国深深喜爱。

原标题:《迈克·埃默里(Mike Emery)中国•1980》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