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杜祥琬院士:通过高耗能产业提高GDP这种思路有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20-12-26 09:5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有的地方急于把高耗能产业如钢铁、水泥的产能再拉上来,想通过高耗能产业的复苏把GDP拉得更高,实际上,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

12月24日,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应积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转型,在能源利用上应积极开发非化石能源,挖掘本地的可再生能源。

12月24日,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化石能源富集省份仍需挖掘非化石能源潜力逐步转型

中国强化了气候行动目标,对于化石能源富集省份应该走怎样的碳达峰路径?

杜祥琬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这些省份也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过去没有很好的开发,现在资源量足够,技术能力也在提高,成本在下降,有了更好的开发条件,可以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形成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协调互补,多元发展,逐步转型的一条发展路径。

我国不同省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在国家的整体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是否需要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

杜祥琬表示,各个地区确实有差异,也确实要通过差异化的路径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比如太阳能丰富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太阳能资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西南等水能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水电。

杜祥琬介绍说,河南兰考当地的太阳能、风能资源都不是非常丰富,三年前,当地开始试点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目前兰考靠着自身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由3年前主要依靠外来的煤电,转变为主要依靠自身的非化石能源的电力,到明年,兰考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可以全部满足本地用电需求。

“到这一地步,我觉得就很有意义了。”杜祥琬说,中国的东部地区,虽然不像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那么丰富,但其身边同样有可以利用的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资源,“所以,虽然各地能源资源禀赋不一样,但还是可以立足本地优势,有选择地向非化石能源过渡。”

在碳达峰的时间上,杜祥琬认为,东部地区要率先早达峰,西部地区可以稍晚一点,但全国总体上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从这一点而言,全国各省份是没有差别的,只不过路线图不同而已。

解决电力稳定供应问题需靠储能技术进步

国家主席习近平本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在讲话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并网风电2.1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0亿千瓦,共计4.1亿千瓦。为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还要再增加近8亿千瓦的发电总装机容量。

对此,杜祥琬说,从太阳能、风能资源量来看完全可以满足上述目标,即使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也才用到总资源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技术的可行性和资源量都没有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太阳能、风能发电的间歇性波动问题,这就要依靠技术进步,靠发展储能技术等。”杜祥琬说。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