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喝酒伤身,怎么减少危害?盘点9种解酒方法,有效的只有1个

2021-01-01 14: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罗贯虹 丁香医生

年关临近,大大小小的聚会、应酬少不了要喝酒助兴,丁香医生后台也出现的很多留言询问「解酒」方法。

但大家口中「解酒」的含义其实是五花八门的,我们统计了一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想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以护胃护肝为主;

想加快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让酒精快点排出体外。

网传的方法和产品也不少,我们筛选出了其中比较常见的 9 个,请专家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些所谓的「解酒秘诀」到底靠不靠谱。

罗贯虹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第一类:护肝护胃

01

吃点东西垫垫

传言:喝酒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能保护胃。

真相:吃点东西垫一垫,最多只能让你醉得慢一点,但并不能护胃。

喝酒前吃东西,只是不会让你醉得那么快,但并不能消除酒精对胃的伤害。

约 70% 的酒精是在小肠上部吸收的,另外 30% 是在胃里被吸收的。如果空腹喝酒,酒精会更快地通过胃壁扩散进入血液。

而「垫一垫」能够延缓这个过程,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减缓酒精进入肠道的速度,减慢了酒精吸收过程。

但是!只是稍稍延缓,并不影响影响酒精整体的吸收。

喝下肚的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一分不会少。

02

提前喝点牛奶、酸奶

传言:喝酒前先喝牛奶、酸奶,它们可以与酒精反应,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

真相:牛奶和酸奶并没有什么护胃作用。

有人认为,酒精会跟牛奶和酸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它就不会再伤害胃了。先不提这个说法对不对,首先它就忽略了一点——

我们的胃内是一个高酸的环境(pH 0.9~1.5),喝下去的牛奶酸奶,蛋白质可能已经先一步和胃酸反应变性了,压根轮不到酒精上场。

提前喝点奶起到的效果,其实跟吃东西垫一垫差不多,只能减缓酒精的吸收。

03

吃胃黏膜保护剂

传言:吃点保护胃黏膜的药,就不用担心酒精伤胃了。

真相:保护作用很有限,且不能盲目当做预防用药。

胃黏膜保护剂,比方说「铝碳酸镁片」,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但是!这种保护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

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需要达到一定量和浓度。

如果只是小酌,提前吃胃黏膜保护剂有点过度;而暴饮时,嚼两片「铝碳酸镁片」能起到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又十分有限,并不是吃了就万事大吉。

更何况,在酒精的危害中,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只是一小部分。

它最大的坏处还是在于吸收入血以后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影响。这个问题,胃黏膜保护剂就更起不了啥作用了。

不过退一步说,铝碳酸镁是比较安全的非处方药,只要不超量服用,也没多大坏处。

但不要盲目当做预防用药,也千万不要以为有药兜着,就能敞开喝了。

04

吃保肝药物

传言:喝酒前吃点保肝的药物,能保护肝脏。

真相:目前没有药物能明确预防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市面上的保肝药物和产品层出不穷,我们主要讲讲听起来还靠点谱的「谷胱甘肽片」。

「谷胱甘肽片」的主要成分是还原型谷胱甘肽,它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解毒功效,确实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针对「药物毒物相关肝损害」的保肝治疗药物。

但是!不要以为这个药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它起到的作用,只是有限地治疗或者说「挽救」已经发生的肝损伤。

也就是说,酒精该怎么伤肝还是怎么伤肝,这个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第二类:加快酒精代谢

05

吃解酒丸、解酒糖

传言:酒后吃几颗解酒丸 / 糖,可以快速醒酒。

真相:目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

以市面上比较火的几款解酒丸、解酒糖为例,在宣传中,它们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姜黄素——一种从姜科、天南星科中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二酮类化合物。

图片来源:电商网站产品图

而姜黄素的功效,在互联网营销中被夸大了。实际上,在促进酒精代谢方面,姜黄素并没有明确作用。

还有说法是姜黄素可以保护肝脏,但目前关于姜黄素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功效的临床研究非常少,而且质量等级也是一言难尽。

目前没有被临床研究认可的解酒药,莫把那些糖糖丸丸当做敞开喝酒的心理安慰。

06

多喝水

传言:酒后多喝水,能加快酒精代谢。

真相:多喝水能稍稍加速酒精的排出,但作用十分有限。

喝了很多酒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尿里有酒味,这是因为有 2%~10% 酒精是可以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喝水多排尿,那么通过尿液排出的酒精理论上也会增多。但也别急着开心——即使逻辑成立,但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毕竟绝大部分酒精还是得乖乖交给肝脏来处理,这可就不是水能管得着的了。

不过多喝水没啥坏处,可以试试。

07

喝蜂蜜水、葡萄糖水

传言:喝蜂蜜水或补充葡萄糖水能够帮助代谢酒精,加速醒酒。

真相:这些糖水在酒精代谢上没什么帮助,但可以改善酒后低血糖。

有观点认为酒精代谢过程需耗能,补充含葡萄糖的蜂蜜或糖水,可以提供酒精代谢所需的能量,从而促进代谢。

实际上,酒精代谢速度主要还是受限于「乙醛脱氢酶」,葡萄糖很难起到加速作用。

不过,饮酒后血糖有降低的倾向,低血糖一般发生在中等量或大量饮酒后的 6~24 小时,但也可在饮酒后快速发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补充糖水或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酒后的低血糖状态,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此外,与多喝水一样,补充糖水或输注葡萄糖注射液也可以促进排尿,能让酒精排泄稍微快一点。

08

吃维生素片

传言:喝酒后可以补充维生素,能够加快酒精的分解代谢。

真相:补充维生素不能加快酒精代谢,但想吃也可以。

首先,没有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可以加快酒精代谢。

但长期大量饮酒患者,可能会出现氨基酸代谢障碍及维生素 B6 及维生素 D 的缺乏,而吃维生素补剂理论上可以部分改善上述情况。

补充维生素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吃几个维生素片就能「解酒」了。

09

催吐

传言:喝多了可以催吐,酒精吐出来就好了。

真相:三个字——不推荐。

催吐虽然看似把喝进去的酒精吐掉了,可以减少摄入。但等喝完后,下肚的酒精也吸收得七七八八了,吐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风险很大,不仅会影响血压,还有可能造成胃贲门撕裂,很可能吐着吐着就不是吐酒而是吐血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传闻能解酒的方法千千万,实际都不怎么靠谱。

相比于酒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它们要么没用,要么就是能有一点点点微小的改善。

并且,国际权威杂志曾发表论文阐明,酒精的安全剂量为 0。所以,我们隆重推出第十招——

不喝酒

减少酒精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别给它进入身体的机会。

(餐桌上实在想举杯庆祝一下,喝点咱中国的茶,不也挺好的嘛。)

今日清单:关于解酒的 10 个真相

真相

1. 吃点东西垫一垫,最多只能让你醉得慢一点,但并不能护胃。

2. 提前喝牛奶、酸奶也没有什么护胃作用。

3. 胃黏膜保护剂作用很有限,且不能盲目当做预防用药。

4. 目前没有药物能明确预防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5. 目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

6. 多喝水能稍稍加速酒精的排出,但作用十分有限。

7. 蜂蜜水、葡萄糖水不能帮助醒酒,但可以改善酒后低血糖。

8. 吃维生素片并不能解酒,但酗酒者可能会出现氨基酸代谢障碍和部分维生素缺乏,想吃也可以。

9. 酒后催吐风险大,得不偿失。

10. 减少酒精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别给它进入身体的机会。

关注我们更多有趣、有料的知识与你共享

长按右边二维码查看更多

科审专家 张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策划 丁哥哥

监制 Feidi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