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专家共话上海数字化转型:创造标杆,塑造一个全新上海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陈伊萍 高级记者 栾晓娜 记者 张慧 见习记者 陈悦
2021-01-05 11:3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面向未来,上海如何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关键之举,也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月4日,上海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等。

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这是上海的决心和魄力。

那么,数字化转型,上海将如何实施?又会给上海带来什么改变?澎湃新闻邀请四位专家进行解读。有专家认为,《意见》计划设计和塑造一个全新的上海。需要注意的是,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没有标杆可以借鉴,上海就是在创造标杆、做示范。

对于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数字之都的愿景,有专家认为,这需要上海将“数据”真正看作是“资源”,类似石油、矿产资源等可流通的资源,这不仅要求上海打通、整合自身数据资源,还要吸引和汇聚世界各地的数据资源。

面临哪些挑战?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针对超大型城市的系统性谋划,抓住了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契机。”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惠志斌认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经济、生活、治理三个维度间有机联系,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在构建一种新型生产力关系。

在他看来,上海进行城市数字化转型拥有良好的基础。在技术基础方面,上海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在国内长期领先,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包括去年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在线新经济等,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再次,上海有大量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各种服务业体系、传统的工业制造业,都是接下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应用场景。

在推动力方面,上海在过去几年吸引了众多信息技术公司,培育了很多数字型企业。上海自身孕育出的B站等企业茁壮成长,优刻得、依图等人工智能企业也在上海发展,华为、腾讯等都在上海进行重点布局,这些为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惠志斌认为,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能力建设。城市的各种组织、各种系统都高度数字化以后,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变成整个城市的安全风险。所以,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一方面要进行数字化的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投入足够多的资源进行安全保障,确保城市里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否则可能变成数字灾难。

其次,数字化转型中也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的问题。数字化转型涉及新型生产关系,关乎多方面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权利关系,“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需要处理好几者间的关系,让公民、企业、政府都能很好地利用数据。因此需要围绕数据,进一步进行立法、强化标准制定。”

他还表示,转型中要重视对所有人的数字赋能,除了面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数字无障碍,缩小数字鸿沟,还应该有针对国外居民的赋能,“上海是一个超大的开放型城市,应该让更多人融入进来,更好地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如何搭好数字城市框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表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一脉相承,二者同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让城市更加美好的大愿景之下。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续,实现其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影响方面的升级。

《意见》提及,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如何搭好数字城市框架?凌鸿提出“理念-系统-技术”理论框架。首先要在理念上加以改变,强调城市的个性化;其次是在系统层面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运营模式;最后要充分利用技术特性,搭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数字城市框架。

达成2025年目标的路上,还应注意什么?凌鸿提出,要在观念上做出改变,“要真正理解数字化为民众带来什么”。例如,数字化不应只是监督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同时也应该让数据发挥作用,让交通更加畅通。其次,让数字化提供越来越方便的功能服务,这也是智慧城市发力的方向;技术为人,还要从百姓使用的方便角度考量,如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

《意见》提出,到2035年,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在凌鸿看来,《意见》提出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是明确的,上海也具有达成目标的基础和能力。对比全球其他城市,上海在积极利用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占据优势。

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凌鸿表示,这需要上海将“数据”真正看作是“资源”,类似石油、矿产资源等可流通的资源。这不仅要求上海打通、整合自身数据资源,还要吸引和汇聚世界各地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数据资源的概念很广泛,数据越多,整合的价值越大。

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是怎样的?

在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石建勋看来,《意见》的亮点之一,就是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部分,即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并推动三大领域相互协同、互为促进,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第一个是数字经济,《意见》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战略举措。”石建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重点是如何应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制造业,优化提升服务业,以及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如在线经济等。

第二个是数字生活,即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扩大数字应用场景,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让老百姓少跑腿,生活更便利。“实际上,数字生活和数字经济是并行的。”石建勋认为,数字经济带给了人们更方便的生活,比如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老百姓办事就更便利。

第三个是数字治理,即政府怎样用好数字技术,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治理水平,通常讲就是让数据多跑腿,老百姓少跑腿。”石建勋表示,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为政府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支撑和数字治理基础,比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理等。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石建勋认为,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要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在应用数字经济方面当好引领者、示范区、排头兵、试验田,要用数字技术赋能新经济,用数字技术改善城市治理,发展智慧城市,方便老百姓的生活,并提升整个城市治理的能级、效能和效果。

“《意见》的出台,对上海成为集聚全球高端生产要素、改善营商环境、更好地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作用、更好地发挥国际大都市和中心城市的作用,都将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他说。

设计和塑造一个全新的上海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目标,真正能彰显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

曾刚提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是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变,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大家正经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由网络数字技术、脑科学与智能技术为核心内容,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上海应该审时度势、抓住在新兴领域大展宏图的历史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曾刚表示,这份《意见》计划设计和塑造一个全新的上海。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没有标杆可以借鉴,上海就是在创造标杆、做示范,这也是数字上海和过往发展模式不一样的地方所在。

“以前,中国和上海在向国外学习,接下来,我们希望在某些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并拥有国际话语权,实现引领发展。”曾刚说,上海推行数字化转型有其优势所在:中国已在若干数字技术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系统服务能力强,在新技术产业革命方面具有后发优势。

曾刚认为,应该看到,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单个领域的突破,而是倡导城市经济、生活、治理的全方位转型,未来的上海将与昨日的上海、今日的上海不一样。

其次,数字经济是一种具有临近效应显著、成本低廉、客户友好特征的新经济形式,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上海数字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和巨大的市场腹地,上海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生活、城市治理等方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与社会力量主导的新体制机制,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前景令人神往。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