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离婚后防治“儿童多动症”离不开“家庭”和睦

2021-01-14 2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云中跑步 泰医赵伟

离婚对每个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灾难。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可能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难处理以下情况:

情绪的管理。多动症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悲伤、焦虑、愤怒或悲伤。

过度敏感:多动症的孩子非常敏锐的注意力,而且他们从离婚——生活中的重大变化走出来。

很难灵活思考。多动症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轴”,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往往缺乏灵活的思维技巧来改变和调整他们的看法。

一项研究证实了离婚后青少年和父母双方保持牢固关系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困难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在现实世界中,很多父母离婚之后,抚养孩子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由于父母不住在一起,孩子不能和父母保持稳定的关系。

这样会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症状,如头痛、头晕、胃痛、焦虑、抑郁和失眠。这表明,离婚后与父母双方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如果孩子在离婚后与父母双方的关系都很好,离婚似乎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不会影响孩子的自尊或健康。

你可能无法阻止离婚给孩子带来的许多麻烦。但是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种方法帮助你的孩子。

1. 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

在孩子确诊之前,孩子的照料者通常对孩子异常行为的原因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孩子“太敏感”,有的则认为孩子“脾气太着急”。

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安排的互相冲突、对发生的事情的不同解释感到非常困惑。父亲不准这样,母亲不准那样,这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冲突。作为离婚的父母,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非常重要。统一观点,形成一个共识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少一些失控的感觉。

2. 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离婚时就应该告诉孩子,离婚后一些事情会发生改变。不要一下子让孩子负担过重。离婚之后,父母的安排也要早点告诉他,不要等到最后一刻钟才告诉他。这会使他感到惊讶,以一个适合的方式描述将要发生的事件。例如,“我们周六要去永旺吃午饭,爸爸要和我们一起吃甜点,然后我们一起去看奶奶。”或者,“周末你和妈妈一起度过,爸爸会在周末晚上接你回来”。

3. 在不同家庭中要保持一样的规则。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他们可以依赖的生活模式。尽可能保持相同的就寝时间、玩游戏的时间和其他习惯。对你的孩子过于疏于管教可能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4. 规律作息。

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有规律的活动:如运动,音乐课,或者玩伴。保持相同的作息时间。

5.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应该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他理解新的规则和世界。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关注孩子,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一边试着去倾听。

6. 不要漠视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

倾听孩子的感受很重要。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例如,孩子感到生气发脾气,这可以理解。但打人是不行的。告诉孩子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如果看到孩子有失控的情绪或行为,或者如果孩子不愿意对你坦诚,这就要进行治疗。

7. 谨慎再婚。

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会很快依恋父母的新欢。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这些东西,并不是孩子“失忆”,不记得原来的父母。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一旦这些关系消失,他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艰难。所以这段关系稳固之前,尽量避免让别人进入孩子的生活。

8. 要强调离婚不是孩子的错。

许多孩子把离婚当成是针对自己,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更有可能离婚。要清楚地表明离婚是你和前夫(妇)之间的问题,没有人会因离婚责怪孩子。

9. 尽量在你孩子面前用友好的语言评价你的前夫(妇)。

他(她)再不堪也是孩子的父母,不要把你的孩子作为离婚问题的“武器”。不要拒绝一方跟孩子接触,应该让其参与放学后的运动和周末活动。

10. 不要让对方缺如。

向孩子保证,你(和你的前夫)会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帮助他们适应随之而来的一切。让一方的缺如是万万要不得的,双方经常互相争吵,互相责备也是有害无益。

11. 双方应该坐下来解决更实际的问题:

“我怎样才能帮助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当孩子们嘲笑他有多动症时,我该怎么办?”

12. 确保双亲对药物治疗计划保持一致性意见。

不要一方要求中药,一方要求西药治疗。同时要和心理治疗师建立和加强积极的关系。因为从最初诊断到显著改善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就孩子而言,离婚后子女养育需要有效的沟通——父母双方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都很重要。即使二人不喜欢对方,或在许多问题上有分歧,离婚后仍然需要像团队一样合作。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机会得到健康的成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