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近花甲却仍在一线,这个老民警重回梦开始的地方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巩汉语 记者 俞凯
2021-01-10 18:5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如果你漫步在梧桐掩映的衡山路,来到天平路口,一定会看到这样一位交警: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精神饱满、手势利落、步伐有力,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他已经是临退之年。

他是上海徐汇交警雷树森,一位诸多荣誉加身的“老先进”,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重回梦开始的地方

对于现在工作的天平路、湖南路地区,雷树森再也熟悉不过了。“1993年,我就是在武康大楼前开始站马路的,所以,对于这一带我是有感情的。”

二十多年前,曾当过海军的雷树森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交警生涯,凭借着严格却又不乏温情的独特执法风格,他很快崭露头角,周边群众有口皆碑。

2007年,上海南站投入运营,当时新成立的交警八中队青年民警急需“传帮带”,雷树森被派至以他名字命名的石龙路龙川北路“雷树森岗组”工作。

2008年,上海南站地区徐汇交警“雷树森岗”授牌

2019年,恰逢上海公安交通属地化改革,老雷所在大队被撤并,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想让他退居二线岗位。但雷树森却说:“我不想现在就‘养老’,如果真的要照顾我,就让我回到淮海路去吧!”就这样,雷树森又回到了自己梦开始的地方。

不过,由于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已有合适的人选和勤务安排,三个路口外的衡山路天平路口成了他的新岗位。

“我在天平路住了几十年了,这个老警察,我有印象的,以前站在路那头淮海路上的,相当认真,没想到十多年后又回来了,我们也相当开心。”沿线居民吴老伯说。

90年代中,雷树森在淮海中路常熟路口执勤

如今,雷树森仍然坚守一线,在衡山路天平路口疏导交通

不变的“执法艺术”

“明、勤、严、理、忍”是雷树森工作的五字要诀。

但很多时候,他信奉信任比简单处罚更有效。“一时处罚虽能让交通违法人‘疼’,但不一定心悦诚服;而以事论理、逐一感化,却能让他们铭记于心。”雷树森说。

十多年前,有位男青年在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淮海中路上骑车,被雷树森拦了下来,依照交规需要处罚。

男青年急得面红耳赤,但翻遍口袋也没找到钱,差一点就要哭出来。雷树森看到他知错了,便掏出20元递给了他:“小伙子,这罚款我先替你交了,你还不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淮海中路都是机动车通行的,不能骑车,这是很危险的。”

男青年有些诧异,眼含泪花匆匆离去。当天下午,他又来到路口,把钱还给了雷树森。之后一段时间里,他还多次义务来路口帮老雷当起交通志愿者。这个故事也是都市交通“调音师”雷树森30年间交通执法的最好写照。

时光穿越30年

传承肩头的责任

一本本执勤日志上,事无巨细地记录着雷树森工作生涯的日常,尽管现在有了移动警务终端,他还是习惯于此。

但他并未放松学习新技术,对于移动警务终端、分局协同办公轻应用平台等使用,遇到不懂的便问后辈们,直到弄懂为止。“站马路,我是老师,但弄起手机电脑,他们是老师。”雷树森说。

雷树森的徒弟有不少,公安部一等功获得者、徐汇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王润达是其中之一。“警校学习时就知道徐汇有个劳模雷树森,他非常敬业,也非常爱护和帮助年轻人。”王润达说。

王润达回忆,刚从警不久的他,有一次拦下一名乱穿马路的醉酒男子,但对方大吼“你凭什么管我”“警察要打人了”,还不断往王润达身上贴靠,王润达一时不知所措。只见雷树森迅速窜到醉汉身后,果断将其制服,并呼叫增援,将其送至派出所约束至酒醒。

“如今,师傅已年近花甲,却仍在一线,我们队里年轻人对他都是一个大大的‘服’字。”王润达说。

“今年真的太有意义了。”2021年,雷树森就要退休了,这一年,迎来了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将迎来建党百年。“我们共产党人都是有初心的,我还记得我当年的从警志愿是‘当水兵时是保卫祖国,现在上岸了,我还要保卫祖国和人民’。这么多年了,我觉得我对得起自己当初说过的话。”雷树森说。

    责任编辑:杨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