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再现百年前砖瓦,小青瓦被点上“熊猫眼”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邹娟 实习生 顾芳铭
2021-01-20 09:4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正进行几十年以来最大最全的闭馆修缮,中共一大纪念馆拟于今年4月底实现竣工。视频拍摄:张呈君 视频剪辑:王思琪(01:18)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今起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瓦当上点上熊猫眼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正进行几十年以来最大最全的闭馆修缮。重新开放后,如果你去参观,请一定记得抬头看一看这栋老建筑的屋顶。那里,能看到百年前建筑独有的“熊猫眼”。

史料显示,中共一大会址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造于1920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

屋顶的旧瓦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建筑,用的是小青瓦,每个瓦当上,画着两只熊猫眼。”在一大会址房顶,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一大项目修缮项目副经理赵为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那时造房子,梁上铺望平砖,砖上铺防水层,然后才铺瓦。每一列瓦的最前端,做瓦当。既为固定瓦片,抵挡风雨,也美观。

“那时候的瓦叫小青瓦,跟现在的瓦片工艺、厚薄都不一样。但这个项目的要求,是尽量复原百年前建筑原样,所以一砖一瓦,乃至建筑工艺,都尽量用的百年前的。”赵为华介绍,中共一大会址屋面修复面积达八百平方米,有的屋面瓦片已经损坏。施工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遍寻上海郊区,从浦东川沙拆除的老建筑中收集到差不多年代、款式的瓦片、檐口瓦、砖望板。

工人在修复屋顶

不过,川沙找到的瓦和砖数量有限,不够支撑整个修缮项目。于是,建筑队只好扩大搜寻范围,最后,在太仓一处老建筑拆除工程中,找到同年代材料,当即买下3万片小青瓦和望平砖,运回上海。

材料到齐后,施工队也不敢马虎:瓦片怎么重叠,固定瓦片需要什么材料?也都有讲究。比如,固定瓦片的材料是采用纸巾石灰与黄沙一比六的比例调制的,其中的纸巾石灰是将稻草掺合在石灰中,等待三到六个月,稻草自然分解后,才能使用。这样的粘合剂,能保护瓦片经过风吹日晒,不易开裂。赵为华称,这种传统修复工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很多古建筑都采用这种技术来修建屋面。

工人正固定瓦片

更为有趣的是,建筑原本的瓦当很有特色,白底上有两个黑圆圈,被称为"熊猫眼",此次修复,也在所有瓦当上重新绘制、复原百年前的建造风貌。“这就是建筑上说的画龙点睛。我们做了那么多老建筑,‘熊猫眼’还是比较有特色。”赵为华说道。

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方透露,中共一大纪念馆拟于2021年4月底实现竣工,7月1日前正式开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