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城市群:珠三角——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人气王

2021-01-24 17: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化网 ,作者陈红艳

城市化网

城镇化(城市化)、农民工、城市、城市群、规划、建设、房地产、市民化、小城镇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由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个内地城市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总占地面积为5.6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10%。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

珠三角一体化时间轴

1994年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第一次提出“珠三角城市群”概念,建立“多核心结构”城市群目标和中东西“三大都市区”结构。

2008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大城市群的多元化发展策略,为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提速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相当于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纳入了香港和澳门,珠三角的东莞、佛山、广州、惠州、江门、深圳、肇庆、中山、珠海9个城市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局面。

2004年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将区域中心调整为两主一副,提出“一脊三带五轴”区域空间结构。

2015年

《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充分衔接新型城镇化规划。

■ ■ ■ ■

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现状

GDP增长强劲

2020年1-3季度,珠三角城市群GDP总量为6.33万亿元。其中最高的是深圳,达到1.98万亿元;其次是广州市,达到1.74万亿元,这两个城市的GDP突破1万亿元。

人均GDP国内最高

珠三角的人均GDP为10.5万元。深圳人均GDP达到20.35万元。广州、佛山和东莞人均GDP均超过11万元。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佛山与东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过5万元,显示出较强的吸引力。

2020年前三季度珠三角城市群GDP情况:

2020年1-3季度GDP(万亿元)2020年1-3季度人均GDP(万元)珠三角城市群6.3310.5深圳1.9820.35广州1.7411

以近10年人口增量排名第二的东莞为例,2000年,东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分别为13563元、4477元和10442元,这一数字在2010年上升到53959元、18106元和41179元。到了2019年,这三个数据分别上升到112507元、47505元和74628元。

成为“人口赢家”

珠三角经济区的人口总数6028.18万人,始终是全省常住人口数量增幅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12339.03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5.96%。2018年常住人口12161.38,比2017年增加177.65万人。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增长情况(万人)表:

总人口数(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2018年常住人口珠三角城市群6028.1812339.0312161.38深圳

1343.88万人1302.66万人东莞

846.45万人839.22万人

深圳“人口倒挂”

2019年深圳净流入人口793.17万。全市年末常住人口达1343.88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增长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增长0.1%,占比63.2%。外来人口明显超过了户籍人口,呈现出典型的倒挂现象。

深圳的落户门槛相比京沪要低很多,而且近年来大幅放开,因此深圳的户籍人口增长较快。在这部分户籍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工作后才落户深圳的毕业生。目前,深圳仍是一二线城市中最年轻的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当高。

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

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度继续加大,人口年龄结构继续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总体特征,常住人口婚姻状况保持稳定。

珠三角城市群民营经济活跃、整体年龄结构较轻、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等因素,导致该地在过去10年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成为“人口赢家”。

以东莞为例,在东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数量上,2005年工商登记户数合计为353266户,2010年上升到518544户,2019年上升到1238646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在2005年为293124户,2010年为402405户,2019年为677487户。民营经济、个体经济是新增人口就业的重要一环,就业机会更多,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 ■ ■ ■

各城市错位发展产业

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存在梯度差异,因此根据不同城市的定位进行错位发展。

先进制造业

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电子信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金融产业

“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平台,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和产权交易中心,深圳发展以深交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中国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粤港澳发展绿色金融、海上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广州、深圳的创新研发能力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推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壮大为新支柱产业。

海洋经济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国澳门发展海上旅游、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

■ ■ ■ ■

打造产业集群

过去十几年重工业化和加工制造企业规模化的进程决定了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地区,必然选择大城市优先的城镇化模式。打造“特色金融+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必然是推动珠三角城市群的优势产业转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特色金融业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是其优势产业之一,国家也大力支持粤港澳湾区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证券业

粤港澳大湾区证券市值规模仅次于纽约湾区,坐拥两大交易所,证券业发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证券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保险业

依托中国香港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保险业未来发展方向在于融合创新。

银行业

未来更多粤港澳本地银行以及国际银行有望在广东省内设立或增设营业机构,内地银行机构有望引入更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财富管理投资业务,增强三地银行业之间的资本流动与合作。

现代物流业

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珠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化物流业、实现对内畅通要素流动,对外联通贸易交流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机场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湾区机场群,共有9个机场,呈现3+2+2的机场群格局。

3个国际枢纽机场: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

2 个干线机场:中国澳门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

2个支线机场:惠州平潭机场、佛山沙坪坝机场。

整个大湾区在半径8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7个运输航空机场,被称为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空域。从人均出行看,人均乘机次数不到3次/人,远低于纽约湾区(6次)和旧金山湾区(11次),需求挖掘空间巨大,产业优势有望加强。

港口

形成以广州港为核心,诸多中小港口为补充的多层级港口群。2019年全球前10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中粤港澳湾区占三席,深圳港、广州港和中国香港港分别位列第4、第5和第8位。通过协同整合,港口产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铁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计划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内铁路网总规模将达到4700公里,对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和县级行政区实现100%全覆盖,最终形成“六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和“四纵两横”的普速高铁网,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广东省已于2018年上半年提前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未来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小时城轨交通圈,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底色,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产业发展主要任务。作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和科创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5G、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电等领域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5G助攻

到2020年底,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5G产值超3000亿元;到2022年底,珠三角建成5G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形成万亿级5G产业集聚区,5G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迈入先进行列。随着5G基础设施的加速落地,珠三角城市群有望迈入5G发展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大

广州、深圳、肇庆、佛山以生产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为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提供营销、服务为主;珠海、东莞、中山、惠州等地主要生产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9市2区协同发展,形成粤港澳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智能家电遥遥领先

珠三角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家电重要产业基地。从产能上看,空调和彩电产量领先于其它城市群,洗衣机、电冰箱产量仅次于长三角。

■ ■ ■ ■

未来展望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吸纳度高,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共引入外来人口近100万,珠三角仅广东省一地新增外来人口就超过82万人。从长期看,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涌现长期性投资机会,重点关注5G、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家电等优势板块。

2020年5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重点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全国制造业最为活跃的地区,有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 ■ ■

来源:大箩筐(daluokuang001)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原标题:《聚焦城市群:珠三角——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人气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