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汶川地震遗址上的笑声为何刺耳?

2021-01-26 0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1月24日,四川阿坝。一段视频显示,有游客在参观汶川映秀震中遗址时不停说笑,导游现场喊话“请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请你出去”。县文旅局表示,祭奠场合游客不应在发笑。澎湃新闻记者 郑朝渊 实习生万青  视频(01:00)
1月25日,一段“汶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导游斥责不文明游客”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位身穿米白色上衣的导游正在地震遗址前为游客讲解,而一旁几名游客不但没专心听讲,还不停说笑。随后,导游斥责了游客的行为,并提醒游客“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请出去”。

视频发出后,不少网友对导游的行为点赞。有人说,汶川地震遗址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应该尊重逝者,尊重幸存者内心的悲痛。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前两年,我和老公一起去了汶川地震遗址,看到那些倒塌的房屋,眼泪都不自主地流下来,无法相信怎么还能有说有笑”。“之前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的时候,也看到有人在里面嘻嘻哈哈,还有不停地自拍,虽然我们不是亲历者,感触可能不会那么深,但大家一定要敬畏逝者和生命啊。”

也有网友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些受灾的地方设立景点?游客们在参观的时候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是地震纪念馆,也是逝者之地

众所周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为了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而建设的纪念馆。该馆于2013年5月9日正式开放,包括“三遗址两馆一中心”, 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沙坝地震断层遗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主馆、副馆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2020年12月21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主、副馆共占地面积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万平方米,建筑方案“裂缝”寓意为“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  视觉中国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主馆承担着“地震纪念馆”的角色,基本陈列《山川永纪》真实记录“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副馆是科普体验馆,以“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为主题,配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让访客了解地震、防灾、避险与救援的相关知识。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内部  视觉中国

2020年07月15日,四川绵阳市北川县,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大地震中被损毁的汽车。 视觉中国

室外遗址包括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沙坝地震断层、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其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保护范围面积1.2平方公里,2010年5月面向公众开放。

受灾的校舍建筑  视觉中国

被曝光的视频中,导游带领游客参观的正是四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该中学是汶川大地震中受损失最严重的地点之一。震前该校共有学生1527人,教师133人。地震中,学校校舍大面积倒塌,导致众多来不及逃生的学生和老师被残垣断瓦压在底下,最终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

教学楼废墟前,还安放着一个硕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表盘,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  视觉中国

地震遗址保留着当年倒塌的学校主教学楼,这片无言的废墟让每一个站在它面前的人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恐惧的下午。教学楼废墟前,还安放着一个硕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表盘,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

四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是整个汶川大地震遗址参观的必经之路,每年的5月12日这一天,漩口中学遗址前广场也都成为汶川大地震的祭奠主会场,许多人来到这里缅怀遇难同胞。

四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

笑声为何刺耳?

视频中游客的放声大笑“刺耳”,因为毋庸置疑,大家都知道这里不仅是一个地震科普和防灾减灾的教育基地,还是一个祭奠遇难同胞的地方。

据封面新闻报道,视频中的导游何晓艳表示,当时,她正带着一批游客进入汶川地震遗址参观。发出大笑的游客,大概有3、4个大人,还带着小孩。他们看到有讲解员,于是跟随众人听讲解。在她发出怒斥后,几人也赶紧拦下孩子,悄悄离开了地震遗址。“地震遗址是缅怀遇难者的地方,进入遗址不能喧哗。”何晓艳说。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入口处安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静”字,提醒来到这里的游人们尊重逝去的生命,缅怀死去的亡灵,负责导览的讲解员一般也都会发出温馨提示,让大家不要喧哗。

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入口处安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静”字。

网友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前往遗址参观过,也看到过类似现象,一群年轻游客在废墟前合影时发出欢呼声,仿佛在一处普通旅游景点前一样开心,这样的情景不但让人觉得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也令人生气。

“年轻人不懂事,就让人觉得挺无所谓的,但是你要知道这里是地震遗址,不是其他什么普通的旅游景区。如果你是为了放松,为了开心,就不应该来这种地方。”黄女士表示。

其实不光是这次事件中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记者发现不少网友在其他的纪念馆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2018年,我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遇到几个人,他们看到万人坑里骸骨造型,调笑骨架姿势奇怪,我当时就非常气愤,这时旁边一个大哥也看不下去,直接呵斥了他们,”网友Kevin说。

网友“伊伊”说,她曾经和朋友一起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当时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里面乱窜,嬉笑打闹,大人也不在身边,还有小孩钻进围栏里摸展台。“当然我也理解小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展示的内容,但家长也需要适当引导。”

对逝者的尊重,心怀敬畏之心是每一个参观者的基本礼仪,是文明的底线。

不管是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还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等,这些场馆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不只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陈列馆,还记录着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浩劫,是缅怀重大灾难遇难者的场所。而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心怀敬畏之心,是每一个参观者的基本礼仪,是文明的底线。

同时,我国《旅游法》也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参观普通的博物馆、纪念馆,也不能大声喧哗和嬉笑打闹,影响他人。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导游何晓艳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说,如有拒不改正的游客,通常他们会“请离”,拒绝其继续参观。

“黑色旅游”背后的意义

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带着沉痛记忆的遗址上打造纪念馆,并向公众开放?

在全球,把灾难遗址做成景点,供游客参观的例子有很多,它们被统称为“黑色旅游(Black Tourism)”或“悲情旅游(Grief Tourism)”,意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黑色旅游”的概念始于1990年代,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旅游学界,也是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人们认为,借由参访这类曾发生“黑暗事件”的地点,能更正确地认识并深入省思历史上种种黑暗及悲情的一面。

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是“黑色旅游”的经典案例之一,其前身是臭名昭著的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素有“死亡工厂”之称。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将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保留了遗址上的囚犯营房、化学实验室、毒气浴室、焚尸炉等设施。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

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  视觉中国

每年,全世界有数十万各界人士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被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纪念馆的日接待能力上限是8000人,参观虽免费,但参观者须通过网络登记或者参加导览团。博物馆的参观须知上写着,“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参观”,同时还标明参观者应表现出适当的庄重和尊重,并穿着得体。在博物馆馆内时,参观者必须遵循导游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示,不擅自偏离标示的路线。对于违反博物馆规定的游客,保安人员有权进行干预,并要求游客离开博物馆。

不光是战争遗址参观,2019年3月11日,“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8周年之际,曾遭海啸侵袭的宫城县县立气仙沼向洋高中开放作为“震灾遗址”的旧校舍,供普通民众参观。

海啸曾经淹没了共有4层楼的气仙沼向洋高中,校舍里被海啸冲来的汽车、破碎的瓦砾、坏掉的课桌和储物柜等都保留原样,参观者可以在校舍内步行参观。遗址旁边设置的“传承馆”内,参观者可以通过市民们拍摄的海啸视频及照片,了解受灾情况。

校舍里被海啸冲来的汽车、破碎的瓦砾、坏掉的课桌和储物柜等都保留原样。 资料图

在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JNTO)的官网上,可以看到,为了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日本政府还推出了多条“震灾遗址”观光路线,游客可以乘坐震灾教育直通车,沿着受灾路线,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受灾地区的当地居民担任导游,讲述灾难的故事,并向游客展示灾后的照片,游客能够看到人们是如何重建家园,并理解他们是如何在团结中找到力量。

游客可以乘坐震灾教育直通车,沿着受灾路线,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资料图

2019年7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一项命令,将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为游客创造一条绿色走廊,取消拍摄照片和视频禁令。他表示,基辅应当向全世界的学者和游客展示切尔诺贝利,让全世界了解核泄漏事故的惨痛教训。

2019年7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一项命令,将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为游客创造一条绿色走廊。 资料图

坦桑尼亚石头城内的奴隶市场遗址,让游客了解“黑人奴隶”的惨痛历史。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学者菲利普·斯通把“黑色旅游”粗分为六类:战争场所、浩劫场景、死亡的遗迹、奴隶制残景、监狱旧址、以及纪念碑。这些纪念遗址用一个直白的方式,让人们亲身体验历史惨剧,从而提高忧患意识,珍惜生命,珍爱和平。

2008年11月30日,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日前开园。 视觉中国

当然“黑色旅游”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如何防止“惨剧娱乐化”,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如何避免影响城市形象和当地人的生活。要强调的是,这些景点吸引访客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和教育价值,而非它们与死亡及痛苦之间的联系

在灾难之外,我们也该看到人类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社会各界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大爱和人性之光,这是学会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堂必修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