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麦肯锡: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

2021-01-26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观中国 ,作者华强森 成政珉

观中国

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

导语

中国在历经30多年的教育改革后,如今的焦点已转向如何推动技能转型与升级,并在企业和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未来“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麦肯锡最新研究认为,新形势下,技能发展硬覆盖所有劳动者,内容应广泛包括各种技能,且应伴随劳动者终身,无处不在。采用数字技术、构建协作体系、优化职业教育路径和强化激励机制是推动这一转型的有力抓手。

本文转自:观中国

本文原标题为 "Transforming world's largest workforce into lifelong learners"

作者:华强森 (Jonathan Woetzel)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

成政珉 (Jeongmin Seong)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董事合伙人

过去30年来,中国为了让年轻一代接受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但现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让所有人都拥有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技能。

今天,91%的中学教师拥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24%。2019年大学录取人数为910万,而2000年仅有370万。虽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上看,中国的教育体制满足了中国工业经济的需要。

然而,中国正在迅速向“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从工业转向消费、服务和创新。中国的人才发展体系也需要转型,才能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转变为终身学习者。

转型要求

就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随着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崛起,未来所需技能的类型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数字化和自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学习新技能、为将来可能换新工作做好准备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显示,预计到2030年,5160亿工时的工作或将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按照每名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约相当于平均每名劳动者或将有87天的工作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从事相关工作的劳动者需要学习掌握新的技能。到那时,体力和人工操作技能的需求可能会下降18%,而高技术技能的需求可能会上升51%,多达2.2亿中国劳动者可能需要更换职业,约占劳动力总数的30%。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规模上亿的中国农民工群体大多从事着技能较低和收入较少的工作,很少有时间或资金用于培训。他们的工作内容中有22%到40%可能会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终身学习

中国需要实施一项大规模的职业培训计划,帮助劳动者学习新技能,为未来从事新工作做准备,其关键在于三个“E”:

首先,每个人 (Everyone) 都需要接受培训。中国劳动者队伍已达7.75亿人,这就意味着到2030年,教育所覆盖的范围或将需要是目前(在校生)规模的三倍,即覆盖全部劳动者。年轻一代劳动者的流动性增加,导致用人单位在提供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低。只有不到30%的中国工人认为新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迫在眉睫。

第二,培训内容要包罗万象 (Everything),这样才能让人们获得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广泛能力,特别是高认知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和决策)、社交和情感技能(如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力)以及技术性技能(如高级数据分)。这需要在传统教科书以外的内容上加大投资开发力度,比如开展案例研究和实践项目,以及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培训等新的授课方式。

第三,技能培训应在劳动者的一生中无处不在 (Everywhere)。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2.91亿农民工中,仅有300万人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此外,城乡之间在资金和师资方面的差距也需要进一步缩小。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整合力量

基于对中国和世界各地最佳实践的调查,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列四大举措着手,开展试点项目,将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首先是采用数字技术。利用数字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覆盖更广的人群。内容提供方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提供“微课程”,并通过人工智能、虚拟和增强现实 (VA/AR) 以及游戏化等工具,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和个性化程度。超过9亿人将受益。中国在数字化教育培训方面占据优势地位,2019年,全球教育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总额的56%。

二是构建协作生态体系。扩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有助于解决劳动力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错位。企业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与课程设计、培训和招聘的全过程。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校企联盟,有望吸引30万家企业参与。

三是优化职业教育路径。劳动者重返学校、接受再培训、追求更高技能的工作需要更大的灵活性。中国可以创建多个入口点,并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例如扩大“3+4”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使学生们能够直接进入应用型大学学习。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更多地走进企业,获取最新的行业知识,反之亦然,企业也可以派出代表到职业学校任教。到2030年,80%以上的高职教师将拥有相关领域的行业经验。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四是要转换思维,加强激励。要支持上述转变,首先需要态度的改变:对个人而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道路,应利用好信息平台和“微认证”系统来进行职业规划,实现技能提升;对企业而言,要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共同筹资或税收减免等形式,对企业提供财政支助。

技能转型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实现起来不仅需要大量投资,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机构,尤其是企业的全面参与。国家应在顶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战略;地方执行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落实;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也可以发挥教育者和投资者的关键作用。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能否保持经济活力,促进民生福祉,实现持续繁荣,取决于国民技能的提升和革新,这项工作需要现在就开始。

原标题:《教育|麦肯锡: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