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社部:不以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价的前置条件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2021-01-27 12:3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发布会现场。   @中国教育在线 图

破“五唯”是近年来教育评价、教师评价方面的重要导向,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中如何破“五唯”?

1月2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对此进行了回应。她表示,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不以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价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论文发表数量、引用情况、期刊影响因子等仅作为评价的一个参考,核心是要评价研究本身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

此次改革还提出,不得在职称评审中简单规定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规模等条件,不得将出国(境)的学习经历、获得人才称号情况等作为限制性条件。目的就是要避免将某一个条件或者指标作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

破除“五唯”之后,进行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时评什么、怎么评?

刘冬梅介绍,这次改革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强化师德和教育教学的要求。把好思想政治关,强化教师思想政治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把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审中所占的比重。

二是突出质量导向。探索将项目报告、技术报告、学术会议报告、教学成果著作、论文、标准规范、创造的作品等这些高水平的成果作为代表性成果,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贡献等情况。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以及高校招聘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坚持严把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可以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

三是实行分类评价。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类型、不同的专业门类,建立分类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类别教师的实绩、贡献、能力。尊重人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刘冬梅表示,在这方面,很多高校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让很多虽然没有论文,但是教学受到师生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评上教授。

四是强调同行评议。这次改革强调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鼓励采取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同行评议、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灵活评价的方式,鼓励探索引入外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并且强调要给评审专家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评鉴,引导评审专家负责任地提供客观公正的专业评议意见。在规范评审专家的评审行为方面,此次改革提出,要建立评审专家的诚信记录、履职尽责评价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尽可能地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