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究:埃博拉病毒或在幸存者体内长期潜伏,建议长期监测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2021-01-28 17:50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1月28日,学术期刊《自然》最新研究显示,在康复大约200天后,一些埃博拉幸存者的抗体水平回升。这项研究暗示,埃博拉病毒可能在康复患者体内潜伏,并重新出现,从而引发抗体反应。研究团队认为,应考虑对埃博拉幸存者进行警惕性随访,以防止病毒在康复患者中复发。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因非洲中部的埃博拉河而得名。在美国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一书中,埃博拉病毒被喻为“人类的橡皮擦”,和埃博拉打交道是“通往死亡的快车道”。这种病毒的感染症状极其恐怖,病人会呕吐,腹泻,全身不规则出血,内脏器官被严重破坏,最终身体会像融化一样腐烂。

埃博拉病毒主要分为6个种,包括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雷伊顿埃博拉病毒和邦巴里埃博拉病毒。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88%,是带走上万人生命的“死神的镰刀”。 

当一个人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后,体内会产生抗体来对抗这种疾病。抗体浓度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为机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免疫记忆。

在《自然》的这项研究中,利物浦大学研究员Georgios Pollakis及其同事对115位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的幸存患者进行了长达500天的抗体跟踪。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发生在2013年至2016年。

研究团队发现,患者体内的抗体浓度在急性恢复期下降,但在大约200天后意外增加,之后又下降。他们在约43%的参与者中观察到了这种特殊模式。在51位接受纵向随访的参与者中,有39人出现了这种模式。研究团队认为,抗体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免疫系统重新遇到体内已经存在的病毒抗原。

研究团队没有在参与者血浆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但论文作者、利物浦大学研究员Georgios Pollakis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幸存者血液中的抗体滴度降低很久之后又再次上升,暗示病毒可能在康复患者体内长期存在,隐藏在眼睛、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免疫特权部位,然后重新开始复制,促使新的抗体反应。“其他研究也表明,这些部位在患者康复后较长时间内都存在病毒。”

此前,已有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在幸存者体内持续存在的报道。2016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的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在埃博拉幸存者症状恢复565天后检测到病毒RNA,他们当中,一些人的精液样本在康复后12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呈现埃博拉病毒RNA阳性。

Georgios Pollakis和他的研究团队建议对埃博拉幸存者进行长期监测。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