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春运母亲”11年:时代与人,并肩前行

澎湃特约评论员 与归
2021-02-02 15:5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历史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

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年轻母亲被巨大的行囊压弯了身躯,左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右臂中还揽着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婴儿。女子红扑扑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透着坚韧。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周科摄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流传,并成为“春运表情”,这位女子也被称为“春运母亲”。一张照片,便有千言万语,诉说着古老的母爱和不屈服于生活的坚强。这不仅是一位典型的“春运人”,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

这样的场景,十年前确实有过不少。早年在火车站,我就亲眼见过一位结实的中年男子,一手拎着一个大包,嘴里还叼着一个。无论是他们还是她们,身上都散发出蓬勃的力量,眼里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之光。

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2021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当年按下快门的记者,找到了新闻图片当事人,她叫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接受采访。周科 摄

11年前,她只有21岁。

看了新闻和照片,我特意对比了下,11年过去了,这位母亲没有特别显老,黑袄换做了粉红色的绒毛外套,坚毅的脸庞绽放成了灿烂的笑,还扎了一个发髻,脸上有些淡淡的妆,画了眉毛。时代的变化,映照在了她的脸上。

当然,更打动人的,是巴木玉布木的故事。11年来,她走出山村在南昌打过工,也重新回到农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种植起了烟叶。从6亩到15亩,从收入几千元到几万元,再到2020年突破10万元,巴木玉布木家实现脱贫。

从巴木玉布木身上,我们看到,我们的人民,缺的不是力量,更不是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机会,一道门,一扇窗。授人以渔,这便是打开了一道门,让勤劳的人,踏上了自我致富的路,实现了人与时代的双赢。

报道中,有很多很多巴木玉布木生活变好的细节。但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巴木玉布木的几个儿女。

巴木玉布木自己没有上过一天学,如今大女儿读初一,次女读小学,小儿子上幼儿园,他们的人生,都有了更多的可能。不仅是她们家,当地的新民中学,学生人数也从2015年的873人增加到现在的2425人,女学生比例由15%增长到51%。

这些改变,才是最令人振奋之处。儿女们并没有单调地重复母亲的人生,而是受到了更多的、更好的教育,有了更高的台阶和机会,这才是迭代,才是时代的生长,才是人的延伸。

时代与人,并肩前行。11年过去了,“春运母亲”的脸上,一直记录着这个越来越开阔、浩瀚、多元的社会,承载着中国人民勤劳、乐观、奋斗的精神。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

    责任编辑:李勤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