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顶流遭遇“强赎”谣言,“柳暗”会否见“花明”?

2021-02-05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点绛 东方财富网

前两日,高毅资产旗下私募大佬冯柳的重仓股突然轮番大跌,以致流言频起:冯柳旗下产品遭到强制赎回。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01

顶流基金经理“塌房”了?

2020年毫无疑问基金的大时代。在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里,基民们也在翘首等待着牛年跟牛人,牛人领牛市。除了抢下“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应援口号的国民爱豆易方达张坤、“涨了蔡神,跌了蔡狗”的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吸引无数粉丝跟风抄作业的“最牛私募经理”冯柳也成为顶流。

然而就在昨天,市场上突然传出高毅资产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冯柳的产品被“强赎”的消息,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对此,高毅资产不得不在做出紧急回应:

1、冯柳所管理的产品根据基金合同,不存在“强赎”条款,网传所谓“强赎”事项系谣传。目前冯柳产品已处于封闭申购状态,且绝大部分客户为三年以上长锁定期,最近月度开放赎回金额占比小于1%。

2、近期有一些媒体报道的冯柳所管理基金的持股是基于2020年第三季度的上市公司公告,间隔一个季度不具备可参考性。目前基金运作良好,持仓状况受限于私募基金的监管要求不予披露。

3、公司保留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声明很及时、很确切,但似乎并未阻挡住吃瓜群众们猜测乃至阴谋论的扩散思维。

“强赎”消息的来源,还得从几只股票的大跌说起。2月2日至3日,冯柳的多只重仓股轮番大跌,前有2日跌停、又在3日以极其诡异的姿态涨停的上海家化,后有3日午后毫无征兆突然闪崩跌停的科大讯飞,再加上同期大跌的东方日升、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木林森等,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冯柳旗下产品遭到了强制赎回。

3日晚间,科大讯飞针对“公司2020年度业绩不达预期”“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未获股东大会通过”的传闻发布公告,表示据最新的财务审计工作进展,业绩预计范围进一步明确至:2020年度累计净利润为122,876.39万元~139,259.90万元,同比增长 50%-70%,并强调当前,公司经营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不知是声明起效,还是科大讯飞作为AI创新龙头的实力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今天的科大讯飞在科技股的一片绿中闯出了不错的成绩,截至收盘,报45.30元涨2.00%。

并且,冯柳旗下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私募基金也并非科大讯飞的十大流通股东之一。

02

短期内两度陷流言

这已不是高毅资产和冯柳第一次遭到质疑。早在去年11月,一则“GY被查”的传言曾将高毅资产推上风口浪尖,当时高毅资产的辟谣也跟这回一样精准高效:近期网传“被查”谣言不属实,公司以及旗下基金经理目前均保持正常运营和工作状态。我们已着手调查谣言源头并对相关造谣传谣行为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追诉的权利。谣言止于智者,请大家勿轻信谣言和传播谣言。

而作为舆论焦点的冯柳,更是于当天下午在微博转发了高毅资产文章《致广大而尽精微,高毅资产孙庆瑞详谈从宏观到个股的进化过程》,应该算是变相辟谣。

这也是冯柳光秃秃的微博账号里仅有的三条动态中的最后一条。剩下两条,除了去年二月应邀开设微博账号时与基民“多关注、多交流”的问好,就是转载上海证券报在对他的专访:《如果你读懂了冯柳,就会知道“抄作业”没有用》。

03

学霸早提示:

不要抄我作业!

其实,在上证报这篇值得细品的报道中,冯柳就已直言对投资者跟风模仿他持仓策略的投资方式并不认同。他表示,自己并不太强调判断,而是由市场推动去做选择的。在选择个股之外,他更多的时间则用来跟踪处理信息。大家看到的公开信息是不完整且延迟的,填仓出发点和需求也因人而异,所以没必要去研究他的持仓策略。

他同时强调,买错时一定要“动起来”:“根据我的体系,价格大幅向下变动后就必须无条件地行动起来,要么加要么减,不加就要减,没有中间状态。如果加了,自然就摊低了成本;如果减了,那就降低了仓位。所以,我一般不会在重仓股上出现很大的亏损。这是一个无条件的行为机制,主要是强迫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不使自己陷入被动和丧失行动力。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看得清楚,往往是拖延和麻痹使自己陷入深渊。犯错不重要,哪怕一动就错也远比丧失行动力要好,因为后者会令人无力且自欺欺人,越陷越深。”

从过往经历来看,冯柳并非一开始就是职业投资人。他毕业后曾在娃哈哈集团从事快消品销售工作,直到2003年才开始专注二级市场投资,后于2014年加盟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打造的高毅资产,成为A股市场上最优秀的投资高手之一。从韭菜做起的经历让冯柳深谙散户在投资市场上的信息劣势,谨慎控制风险,不用杠杆、不多纠结、不失机遇。他习惯持高仓位,因为这会避免低位买股票时容易触发的情绪波动。也正因此,冯柳才会严肃告诫散户们“抄作业”的危害。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标题:《顶流遭遇“强赎”谣言,“柳暗”会否见“花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