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评手机App高频读取信息:执法不能隔靴搔痒

@人民日报评论
2021-02-09 08:35
舆论场 >
字号

 刚聊过的商品,转眼就收到广告推荐,你被App“偷听”了吗?

当前,一些即时通讯工具、输入法和导航等App,超出用户许可范围,将读取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途径,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工信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通报的657款App中,有“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或“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问题的占40%左右。个人隐私被侵犯、个人信息被违规用于广告精准投放等令用户焦虑不安,可能的信息泄漏、被电信诈骗等隐患更让用户忧心闹心。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并非无法可依。但保护起来为何这么难?根源还在于违法成本远低于潜在收益。

对此,执法不能隔靴搔痒,监管更要念响“紧箍咒”,对于那些整改不彻底、屡禁不止的,要通过加大罚款、市场禁入等,真正让违规企业感到痛。

当然,个人才是隐私的第一保护人,不能有“隐私换便利”的想法,更要主动给个人信息加把“锁”!

(原题为:《#画里有话#》)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