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运路上防新冠病毒,这4样东西不能少

2021-02-10 0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腾讯医典 

还有几天就是除夕了。

虽然今年春运的防疫政策严格,客流大幅减少,但在外忙碌一年,也有不少人归心似箭,选择了回家,并做好了多次核酸检测的准备。

在回家路上,要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呢?

腾讯医典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春运防疫物品清单,看看你准备好了吗?

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的人(大巴、火车、飞机、出租车等),口罩肯定是必须全程戴的,包里多准备一沓,有备无患。

建议尽量选时间最短的交通方式,出发前先在家吃饱喝足。

因为在路上时间越长,吃饭喝水的次数越多,免不了多次摘下口罩,增加感染风险。

如果路上一定要吃喝,最好找人少的地方,速战速决。

对于自驾回家的人,一个人在车上可以不戴口罩,如果有家人一起,还是建议都戴上。

N95口罩可以备几个(不建议佩戴有呼吸阀的),每天佩戴不建议不超过8小时[2],主要是为应对紧急情况。

比如路上突然通知,你到过的地方新发现了疑似/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你自己或离你很近的人突然开始频繁咳嗽、查出体温异常等等。

其中有些情况可能会被临时带走隔离,戴上N95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一般情况下,戴上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了,能阻挡大部分飞沫。

一次性口罩不能重复使用,建议4小时换一次。如果暂时不戴(比如吃饭、刷牙时),可以把口罩和嘴接触的面朝里对折,装进一个干净的封口袋里。

不要直接把口罩塞进衣服口袋和包里,这样不卫生。

戴口罩前,记得先洗手;口罩用完要扔掉时,马上摘下,拎着挂绳丢进带盖的垃圾桶里就行。

在有垃圾分类的地方,记得扔进“有害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

很多人不知道,洗手防病的作用比口罩还重要!

但经过我“行走江湖”多年的观察:

很多火车、高速服务区的洗手台只能水龙头“冲一冲”,并没有配备肥皂和洗手液。

别看肥皂只有几块钱,“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却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美国CDC都推荐的新冠病毒日常预防方法;在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时,也经常提到肥皂洗手[3]。洗手时,要采用七步洗手法,时间在30秒到1分钟左右。

含酒精洗手液,一般就是指免洗洗手液了,也能彻底清洁,优点是方便携带,最大的麻烦是过不了安检。(注意,洗手液里的酒精浓度一定要在60~80%,才能起到灭活新冠病毒的作用。一些标明“不含酒精”“能过安检”的免洗洗手液,有效成分一般是苯扎氯铵或银离子,但它们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几乎不能杀灭新冠病毒[9]。)

首先飞机不用说了,超过100毫升容量的液体、含酒精的液体都不能带上飞机(酒精含量≤70%可以托运,>70%连托运都是禁止的)。

而且机场、飞机一般都有洗手液,登机前还会给每个乘客进行手部消毒[11],携带的必要性不大。

在火车和汽车站,含酒精的洗手液属于易燃易爆物品,遇到明火会燃烧[5],一般会被安检扣留。

很多人问,如果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擦手,是不是可以代替酒精洗手液呢?

很遗憾,消毒湿巾里只有少量酒精(0.2~0.5 毫升),效果不会比普通肥皂洗手更好[4]。(而且含酒精的湿巾,如果是一沓包在一起、而不是单片独立的小包装,同样上不了飞机。)

所以建议坐火车、汽车回家的人,带上一小块肥皂完全足够了。自驾回家的朋友们如果对卫生要求比较高,可以考虑带上含酒精洗手液。

上完厕所要洗手,这个大家都不会忘,因为出来就是洗手台。

但是拜托,当你拿出水果、打开盒饭和泡面、把手伸进零食包装、戴上口罩之前,以及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也记得去洗一洗手,好吗?

没洗手的时候,就不要用手乱摸鼻子、眼睛、嘴巴了,这都是病毒容易钻进去的地方。

对于普通人来说,75%的医用酒精是最方便易得的、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7]的日常消毒剂。

前面提到,含酒精液体过不了安检,所以不妨带上独立包装、浓度在60%以上的酒精棉片(飞机、火车、汽车都是可以带的)。

根据民航局的最新规定,如果是独立小包装、密封好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消毒棉棒,只要没有游离液体、包装完好,旅客因医疗需要必须在旅途中自用时,经安全检查后可以随身携带[10]。

(来源:中国民航局-旅客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运输指南[10])

手机壳、小桌板、座位扶手、安全带扣……对这些你的手需要高频接触的东西,用之前都可以拿酒精棉片擦一擦。

出门不建议自带水银体温计。万一打碎了,里面的液态汞会跑到各个角落,挥发吸入后可能造成汞中毒。

如果担心自己或同行人在路上发烧,可以带上电子体温计,随时测量腋下温度。

很多人担心“电子读数体温计不如水银的准确”,但在实际临床使用中没有明显差异[8]。

如果体温不超过37.3°C,一般是正常的;

如果体温在37.3℃以上、是否无论有咳嗽症状,但不超过38℃、也没有气短、憋喘的症状,建议在路上一直戴好口罩,尽快报告司机或管理人员,自身应加强防护,落座隔离区或听从指挥。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报告防疫人员并就医。

体温超过38℃,有明显气短、憋喘的症状;或者之前的症状加重、以及本身是慢性病患者、肥胖、孕妇等人群:

如果是乘坐大巴/列车的人,除了戴好口罩,还要和司机或列车员说明,在最近的站点下车,尽快乘坐非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最近的定点救治医院或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

如果是坐飞机的人,要及时报告,自身加强防护,佩戴口罩,听从空乘人员的安排,无论是继续飞行还是临时备降就医,都要积极配合。

除了上面4件必备物品,回家前还要了解目的地和返回工作地的相关政策,检查你的健康码、是否需要测核酸等等。

国家卫健委已经明确规定,在春运期间(从1月28日到3月8日),返乡人员(特指返回农村地区)需要持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

更详细的解读见:如果你是上面文章里提到的3类人群,建议提前准备好核酸报告。如果实在预约不上,返乡后也要在目的地及时检测。

为了保证你的健康码是绿码,回家时注意避开中高风险区域,提前了解是否有封路、交通不便等情况。

最后,在春运旅途中,大家还要注意2个细节:

多通风:冬天寒冷,很多人习惯性关着窗,空气容易不流通,给病毒带来了更多传播机会。还有一些空间直接就是密闭的,比如机舱里。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在停车、行驶较慢、外面不太冷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多开窗通风。

老人少出门:高龄老人、长期患病的老人体质较差,对新冠病毒抵抗力较差,一旦感染,造成的伤害相对严重。建议家中有高龄老人的不要出远门,有呼吸道问题及时去医院,陪同看病的病人家属也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目前,国内多地疫情反弹不定,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希望回家的朋友们平安出行、健康归来;就地过年的朋友也度过一个别开生面的春节,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审稿专家:卢学新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免疫学博士

参考文献

[1]http://news.sohu.com/52/39/news208653952.shtml

[2]杜建, 岳淑敏, 谢忠尧, 等. 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的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10):633-636.

[3]https://www.cdc.gov/sars/travel/advice.html

[4]https://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rr5116a1.htm

[5]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7-12/13/content_20063064.htm

[6]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2275/202001/t20200121_211326.html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8/0a7bdf12bd4b46e5bd28ca7f9a7f5e5a.shtml

[8]Dolkar R, Kapoor S, Singh N V,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cording of temperature by the clinical mercury thermometer and digital thermometer[J].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rch, 2013, 9(1): 40-46.

[9]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hand-sanitizer.html

[10] 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旅客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运输指南(版本号:YQ-LK-2020-1)[S].2020-2-10

http://www.icscc.org.cn/upload/file/20200319/20200319105645_63052.pdf

[11] 后疫情时代旅客乘机指南(附图片)[J].中国民航报.2020-05-22,6020: 003 http://epaper.caacmedia.cn:81/detail?record=1&ChannelID=12168&randno=25632&resultid=26626&presearchword=NPID=1*pubdate=2020.05.22*page2=003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