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流失百年的国宝亮相春晚,我们等着更多的国宝回家

2021-02-12 1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好呀,我是朵朵!

牛年快乐!虽然今年是这么多年第一次没回家过年,但和伙伴们还和在家一样贴春联、包饺子,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

春晚的“归国文物”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五牛图》、虎鎣(yíng),以及2020年回归的:天龙山石窟佛首!

在海外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是在2020年12月12日回归祖国怀抱。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到祖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也是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

图源:国家文物局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

图源:国家文物局

除了节目中的文物,曾经在国博展出过的《伯远帖》《中秋帖》《五牛图》、圆明园兽首、秦公晋侯青铜器、青铜虎鎣、王处直墓浮雕、龙门石窟佛像等,也都是回归的珍贵文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欢迎回家,国宝们」

1

《伯远帖》

晋 王珣

藏于故宫博物院

将手机翻转看珍贵全图

2

《中秋帖》

东晋 王献之

藏于故宫博物院

将手机翻转看珍贵全图

回归故事:这是两件“同甘共苦”的回归国宝。

乾隆酷爱书法,在养心殿西暖阁里隔了一间“三希堂”专门存放三件书法珍宝:《伯远帖》《中秋帖》《快雪时晴帖》。

清朝灭亡,溥仪出宫时,敬懿皇贵妃把《中秋帖》《伯远帖》带走了,被她亲戚卖给古玩商,后转手抵押给香港汇丰银行,最后被汇丰银行出售。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知道后报告给周总理,周总理亲自指示要将“二希”收回,最终,《中秋帖》《伯远帖》以巨资从汇丰银行赎回,在1950年12月藏入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王珣传世的唯一真迹,也是“三希”中唯一的非临摹正本,因为上面有王珣的落款。

《中秋帖》是宋代米芾的临摹,虽然是临摹,但米芾本身就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临摹的能力非常强,能有王献之的神韵,所以也是稀世珍品。

3

《五牛图卷》

唐 韩滉

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源:官网@故宫博物院

回归故事:周恩来亲自下令买回的稀世名画

《五牛图》号称“镇国之宝”,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热点。北宋时,它曾被收入内府;元灭宋后,赵孟頫得到这幅名画,曾留下“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清代时被征召入宫,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然而它没有逃过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这件珍宝落入外国人手中。

直到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爱国人士来信:这幅画近日要在香港被拍卖。画主人要价10万港元,自己无力购买,希望政府能出自收回。当晚,周恩来就给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出紧急电报,只有八个字:不惜代价,抢救国宝。

戏剧性的是,最后负责联系的黄作梅与拍卖的委托方吴衡孙私下沟通,以6万港币低价抢回了国宝。

为什么重要: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五牛图》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图中画了5只形态不一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每一只看起来都仿佛拥有自己的性格。

其中有一头牛,画的是正面。如果你有绘画经历一定会知道,相对而言侧面的立体感还比较好把握,正面则很容易失真。这里就能看出作者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了。

韩滉是谁呢?他是唐朝中期的宰相,太子少师韩休之子。他擅长画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画牛、羊、驴等动物尤其传神。

牛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传统题材,与“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有很大关系。而这幅《五牛图》可能就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

放大看,不论是头部还是眼睛处的毛发,都根根分明,笔笔入微。《五牛图》似乎完美诠释了一首甜甜的歌曲:《睫毛弯弯》。

睫毛弯弯~

眼睛眨呀眨~~

话说到嘴边~

怎么又转弯~~

“看我~”

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4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鼠首、兔首」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源:微博@中国国家博物馆

回归故事:坎坷回家路。

圆明园的“十二兽首”至今没有完全现世。鼠首、兔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流失100多年鼠首、兔首首次出现,在当时的拍卖中,因为中国藏家蔡铭超拍下后不付款而流拍,最后被皮诺家庭从原持有人手中买下。到了2013年6月28日,皮诺先生将鼠首、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

其他兽首情况:

牛首、猴首和虎首于2000年由保利集团花费近3000万港元拍回;

猪首是2003年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斥资700万港元买回的;

马首也是何鸿燊于2007年以6910万港元价格拍回。

目前,“十二兽首”中的牛、虎、猴、猪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鼠、兔在国家博物馆,马首藏于圆明园。

蛇、羊、鸡、狗四个兽首,至今下落不明。

5

「秦公、晋侯青铜器」

春秋

藏于上海博物馆

秦公簋

秦公鼎

晋侯苏鼎

晋侯对盨

晋伯卣

图源:澎湃新闻

回归故事:美籍华人收藏家的捐献。

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秦公墓葬和山西晋侯墓葬遭到非常惨重的非法盗掘。这两个诸侯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流失海外的情况非常严重。

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曾说:秦义冢出土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以至中华文化史的宝贵资料。晋侯墓出土青铜器对历史学、考古学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讨都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美籍华人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他们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捐赠给了国家文物局;2015年6月,国家文物局划拨这些珍贵文物入藏上海博物馆。

9件周代青铜器包括晋伯卣、晋侯苏鼎、晋侯对盨、秦公鼎三件、秦公簋二件、垂鳞纹鍑。这对于我们分析秦国的随葬制度、以及当时的大堡子山到底有几个秦公墓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6

「青铜虎鎣」

西周晚期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源:微博@国家博物馆

回归故事:#欢迎回家#

它原本是清宫皇室旧藏。在1860年的战争中,“虎鎣”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之后的100多年以来,“虎鎣”销声匿迹。

2018年3月,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注意。紧接着,文物局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在基本确认这正是我们流失的文物后,又数次联系拍卖机构,希望沟通协商解决问题。但,这没有阻止拍卖。

4月11日,拍卖场上,青铜“虎鎣”以41万英镑价格在英国成交。

这远远超出了最初20万英镑的最高估价。然而几天后,国家文物局收到了一封邮件。

它来自英国那家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称:青铜“虎鎣”的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这位神秘的买家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件自1860年流散海外的国宝,终于回家了。

图源:微博@国家博物馆

为什么重要:虎鎣的回归,曾一度刷屏。

这一件青铜器,让很多人第一次见识也认识了这个生僻字:“鎣”。

“鎣”读 yíng 。著名考古学家信立祥先生说:“鎣”作为酒器,和盉(hé)的造型相似,早期可能是作为酒器调酒用的,晚期和盘配合可能是当做水器来用。”

著名考古学家孙机先生说,目前已知的、有铭文确认的“鎣”不超过8件,有些是残破的。 “虎鎣”却非常完整。

国博的研究馆员于成龙认为,不论从器型还是纹饰来看,这件青铜“虎鎣”都具备西周晚期的典型特征。而且,从便携式荧光能谱表面分析结果来看,它的铜、锡、铅比例也符合商周时期青铜器成分特征。

西周时期的青铜文物,堪称国宝!

7

「王处直墓浮雕」

唐末 五代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源:官网@中国国家博物馆

回归故事:多年分别终于重聚。

这块浮雕原来在王处直的墓葬里,但墓葬在1994年被盗掘,镶嵌在墓葬里的10块浮雕都被盗走,贩卖到了香港。

2000年2月,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举行“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品拍卖会”,其中就有一块“武士浮雕”。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美国地方法院停止拍卖,并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此后,美国将它无偿归还中国政府。

后来,收藏家安思远先生看到了这则消息,发现和自己收藏的另外一件武士石刻,同样大小,同样风格,经过专家的确认,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它们正是丢失的那一对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安思远先生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就这样,两件武士石刻在分隔数年后,又重新相聚在了国家博物馆。

但,令人惋惜的是,王处直墓的其他被盗文物,包括另外8块浮雕石刻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期待着有一天,它们也能够重回故土。

为什么重要?

王处直是唐末、五代后梁时期的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他被养子王都害死,王都为了挽回名声,就为养父修筑了这样一座建筑和装饰都极为讲究的大墓。这座墓葬绘满了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象等内容的精美壁画,保存了大唐遗风。还记得上过《国家宝藏》的“彩绘散乐图浮雕”吗,也是在这处墓葬发现的。

彩绘散乐图浮雕 藏于河北博物院

8

「皿方罍」

商朝晚期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图源:官网@湖南省博物馆

回归故事:“方罍之王”盖身分离近一个世纪。

皿方罍在1919年被湖南桃源县的父子俩发现,当时有古玩商人想用400银元买下。父亲磨价时,儿子拿着盖子去学校找人询问。校长一看竟愿意出800银元,儿子是个铁憨憨,高兴的一路跑回一路喊,结果商人一听,怕宝贝被别人买走,丢下400大洋,抱着器身溜之大吉。这一走,盖子和器身,就分离了近一个世纪。

盖子早早的就被湖南省博收藏,而器身就很坎坷:1919桃源→1925长沙→上海→巴黎→1930大阪→1950东京→纽约→2001法国→纽约。一直到2014年,美国纽约的一家拍卖公司打算将器身拍卖,经过多方努力,最后拍卖公司没有拍卖,而是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湖南省博,盖子和器身终于合而为一。

为什么重要?

这件青铜罍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大、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方形罍,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在文物界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盖内铭文与铭文拓片 图源:官网@湖南省博物馆

9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春秋早期

曾流失于:日本

整组青铜器同现 图源@澎湃新闻

回归故事:2020年8月29日回归

这是一组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八件青铜组器,它们也是今年8月29日刚刚回到祖国怀抱。

早在今年3月,这组青铜重器“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就出现在了东京中央2019春季拍卖会的名单中,不过,当时它们已经被一些文物考古届专家质疑为近年非法走私境外的盗掘文物。

为此,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会商,确定了“外交努力”+“刑事侦查”结合方式进行追索,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明确指出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系非法出口且疑似被盗掘走私文物,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上海市公安机关迅速查明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拍卖委托人和实际持有人周某(上海居民)有重大犯罪嫌疑,并于3月8日正式立案侦查。

此后,国家文物局与日本驻华使馆密切沟通,多次重申依法追索文物的坚定立场,反复磋商流失文物返还的具体方式。

经过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多方施加压力,文物持有人于2019年7月同意将该组青铜器上缴国家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8月20日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实物鉴定与接收工作。

为什么重要?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一共包含8件,包括像鼎、簋(gui)、盨(xu)、壶、甗(yan)、霝(ling)等器类,从形制、铭文、纹饰、铸造等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春秋早期青铜器的时代风格。

每件青铜器都有铭文,一共多达330字,比如其中的簋器、盖对铭共100字,这些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曾国宗法世系以及青铜器断代与铸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曾伯克父霝

曾伯克父青铜器

曾伯克父簋

西周晚期 曾伯克父鼎

图源@澎湃新闻

每一件流失的文物背后,都是历史的伤口,都是那段山河破碎、国力衰微时代之殇。在70年里,我们追回的文物有14多万件。每件文物,都在证明着中国真的越来越强大,它们见证了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

即使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心血,让国宝回家的使命,我们的国家也会一直做下去。

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拼图中的一块,

曾经遗失掉的空白,我们会一块一块的补回来。

原标题:《落泪!流失百年的国宝亮相春晚,国强文化强,我们等着更多的国宝回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