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人书房之尹吉男:天下书都是辞典,​而不是让人朝拜的寺庙

2021-02-26 08: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转自“扔书”微信公众号

天下书都是辞典

而不是让人朝拜的寺庙

在中国视觉文化、艺术史学领域,被誉为“敏感而又冷静的艺评家”的尹吉男,用他的研究和教学成果,影响了美术史、艺术史甚至思想史。

敏感而又冷静的艺评家

如果你还不太懂艺术,可以先从他的书房去了解他,这间隐藏在爱慕大厦里的书房,挤满了多门学科、多国语言、跨越世纪的书籍,通过这些,可以对尹吉男的理念和方法产生一定的理解。他思考的,不仅是专业领域的问题,更多是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撞击,创新既有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是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他的知识生成方法,推动了整体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的发展;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构建中国人文图像谱系。

知识生成方法

本科就读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尹吉男,后来考入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攻读首次招生的“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跟随中国六大鉴定家到各个博物馆鉴定,有着深厚的功底。

鉴定,是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尹吉男突破传统鉴定,寻找新的方法,形成了知识生成方法,这一研究通过鉴定重新理解作品概念,同时结合多个学科的历史、考古分析,重新理解作品,也就是重构美术史。

艺术史学者黄小峰谈及尹吉男的知识生成方法时说,“尹老师在艺术史研究领域所展现的对知识的反思,为我们看待艺术史打开了很多扇门,更新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美术史的认识,他不会用概念化的思路去看待美术史,不把知识视为本质化,他的方法针对的是中国古代美术史整体框架的调整,在不断的更替演进的过程中,大胆的挑战旧有知识,形成知识的新生过程,推动了整体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的发展”。

“大美术”的概念

关于美术史,尹吉男主编的《中国美术史》,是教育部不断普及、推广的权威教材。这本书以“大美术”的概念,不仅涉及绘画史、雕塑史,也包含城市历史、艺术收藏历史、美术批评历史、鉴赏历史、工艺美术历史、民间美术历史等等,立体的讨论美术文化。而这本书整体采用了尹吉男的三段论,率先以贵族时代、文官时代、平民时代对中国美术史进行分析,清晰的呈现各个时期都存在的这三个结构及其对应的美术文化特征。

同样跳出“小美术”概念的,还有尹吉男主编的“开放的艺术史丛书”,他把“小美术”放到“大学术”中去看,主张学术不是在门类里面做的、学者的视野也不应该固定在某个门类。

“我的目标是促进整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如果接下来我们着重研究中国和外部互动中的那些中间环节,以后的学术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不再是西方人提问题中国人回答,而是中国学者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的学者回答。到那时候,中国学术的生产时期就真正到来了。”

开启中国当代艺术史“新生代专题”

尹吉男注重推介新艺术,和考古专业背景有关。考古学的颠覆性很强,借“新的”东西颠覆“旧的”,这又跟艺术很像,新艺术也具有颠覆性。1988年,针对徐冰作品《天书》,尹吉男发表了评论文章《复数性绘画的全新境界》,正式进入当代艺术评论领域。90年代初,他率先以“后新潮”、“新生代”、“近距离”等概念界定了一批年轻艺术家,如刘小东、喻红、王华祥、李天元、赵半狄、刘庆和等,并通过策划《新生代艺术展》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新生代专题”。

洞察艺术和文化的同时,尹吉男也尝试联通大众。他在中国知识分子眼中最权威的《读书》杂志开设专栏“独自叩门”,并在1993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两本批评文集《独自叩门: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和《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认识尹吉男,就是从《读书》杂志的专栏开始的。

开启电视采访叙事运动的先河

尹吉男通过新兴媒介链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1996年他担任中央电视台文化节目《美术星空》的总策划;1998年和1999年接连策划了中央电视台《发现曾侯乙墓》和《20世纪中国女性史》两部电视片,后者首次在电视记录片中以被采访人口述的形式还原历史的客观视角,开启电视采访叙事运动的先河。

尹吉男的学术研究,除了以多个学科的专业学习经历为基础,还有博览群书的加持。正如他的思考和研究从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或门类,读书亦是如此。他从小爱读书,泡在市图书馆里看完鲁迅全集,读新诗也自己写诗;中学时结识诗人路地,每周从路地家里借2本诗集,看遍了19世纪国内外诗歌;上大学前就读完前四史;在北大的四年里,每天下午雷打不动的看半天小说,不挑不拣、拿一本就走……

翻出来的思想

也正是因为经历了书荒年代,当时书的流动性极高,尹吉男格外珍惜书,也非常希望能够拥有自己喜欢的和学术研究需要的书。因此他的书越来越多,后来便在爱慕大厦里有了这样一间书房。

书房不是普通人理解的用于读书写字喝茶的雅室,也不是炫耀藏书数量的会客厅,它是一间被书籍挤满和包围的私人图书馆。如果有幸走进书房,首先闻到的是一股熟悉的图书馆的味道,然后会被顶天立地的书架所震撼,细看有很多跨越几百年的整套书籍,让人肃然起敬。

仔细看这里的书,并不是光鲜亮丽,它们有不断被翻阅的痕迹,甚至被很多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人翻阅过;这里的书,也绝不单一,因为尹吉男按照学术研究的使用需要去收藏,涵盖了哲学、历史、艺术史、文学等各国书籍;这里的书,并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尹吉男的阅读中不断产生新的意义。

当诗人西川真正踏进尹吉男的书房,评价“老尹的藏书(多得)令人发指”。尹吉男有四万多册藏书,西川有时问尹吉男买这些书想干什么,他回答不想干什么,就是翻翻那些文字,那些图像。其实有很多思想是翻出来的,而不是冥思苦想想出来的。

书房里那些稀有的书籍

要知道在尹吉男的书房里,还有一些连国家图书馆都没有的书籍,1911年-1994年整套《罗马学研究》杂志,1880年创刊的一整套《希腊学研究》杂志、跨百年一本不缺。而这两套杂志并不是从罗马、希腊某个门类出发,而是相当于古典学,全方位的描述了罗马和希腊的哲学、文学、历史、语言、考古学等。一般情况,这样全面系统的杂志都是由权威的公共机构订购,很少有个人收藏。再对比和杂志出版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尹吉男淘到整套杂志更显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整套稀有的1718年出版的《英国史》,1729年出版的《法国史》,1789年《罗马帝国衰亡史》,1860年创刊的《世界之旅》杂志……数不胜数的书,是尹吉男从全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就连巴黎书市的小商贩,也对尹吉男熟悉了。

为一个极致的爱书之人准备的礼物

书淘得多了,有些书就像上帝安排的一样,不请自来。尹吉男在巴黎偶然发现了一套法文版莎士比亚全集,这是由雨果的儿子弗朗索瓦-维克多翻译的。这部被誉为法国莎剧翻译史上第二座里程碑的译作共20卷,尹吉男淘到的偏偏少了第四卷、也是最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卷,但他还是花了38欧元买下这略有缺憾的一套书。过了一年,尹吉男碰巧在另一个书市找到了第四卷,和之前买的版次一致,几乎可以断定它们本身就是一套。这一卷,就像上帝为一个极致的爱书之人准备的礼物。

同样在巴黎,二手书店老板看见尹吉男,就拿出了一本线装书,老板误以为这是一本中国书。事实上这是法国作家谢阁兰的诗集《碑》,谢阁兰是著名汉学家、被称为“法国的中国诗人”,这本首次以作家真名署名的《碑》,是在中国首版首印的。首版一共281册,都没有出售。尹吉男遇到这般珍稀版本,用800欧元买下。回国后,碰巧国家图书馆举办了“谢阁兰《碑》1912-2012”展览,展出的就有尹吉男收藏的这一版,也是奇妙的缘分。

为学者带来的内容和思考

当然,书房里每一本书的背后,除了有淘书时的巧合故事和乐趣,更重要的是为学者带来的内容和思考,就像尹吉男曾说过的,“天下书都是你的辞典,而不是让人朝拜的寺庙”。这间书房,是尹吉男藏书的一角,是他作为一个注重学术发展、而非关注某个门类的学者,构建多元视角和思想体系的研究基地之一。

参考文献:

尹吉男:超越审美的艺术史--王静《艺术客》 2016

超越真伪——尹吉男的艺术史研究--黄小峰《美术观察》 2019

从开放的艺术史到世界的艺术史——对话尹吉男--缑梦媛《美术观察》2017

原标题:《学人书房之尹吉男:天下书都是辞典,​而不是让人朝拜的寺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