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的传统节日 · 元宵节 |正月十五月高照 赏灯狂欢闹元宵

2021-02-22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元宵”一词最早源于北宋。“元”意为开始,“宵”指夜晚。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如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等。

元宵节究竟起源于何时?这在时间点上至今没有定论,通过文献爬梳只能判断元宵节的发展进程,至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元宵节作为一个寄寓了团圆、自由、丰收、幸福等众多美好情感与愿望的节日发展至今,成为了极具中国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狂欢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传统习俗的认识里,过完农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因此,既是年节的结尾又是独立的节日,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元宵节必是欢乐热闹的又一个巅峰。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天上皓月高悬,人们要点燃彩灯,以示庆贺。《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开封府结,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夺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神仙故事……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轱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绘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这些记载生动地再现了北宋京城元宵灯节的盛况。当时灯山制作复杂,有高山、流水、瀑布,映以灯烛万盏,双龙飞腾。至清代,元宵节又称灯节,可见“灯”在历代元宵节中的重要意义。在民间,正月十三张灯叫“试灯”;正月十四之灯称为“神灯”,即祭祀祖先所用之灯;正月十五的灯才叫“正灯”,也叫“人灯”,此灯要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等。如今,复杂、盛大的灯山狂欢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但在开封,每年龙亭等公园的元宵节灯会还可见昔日节庆狂欢繁华的踪迹。

元宵节除了与灯有关的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以外,还有踩高跷、舞狮子、跑旱船、扭秧歌等民间盛行的群众性技艺表演活动。很多地方还流行元宵节走百病民俗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农历正月十五,但多在农历正月十六进行,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福求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这些民俗活动都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吉祥、团圆、和谐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元宵节有吃汤圆、元宵的习俗。宋周必大《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圆子”的记载。浮圆子就是汤团、汤圆,元宵煮食浮圆子即意寓团圆。至明代,开封将元宵作为上元节的食品,它是以糯米细面,内含玫瑰、 芝麻、 豆沙、 黄桂、 核桃仁、 果仁、 枣泥等馅。如今开封人把元宵和汤圆区分开来,有各种口味果馅且难煮的叫元宵,只有黑芝麻为馅的叫汤圆。开封的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团团圆圆,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是村落、社区居民共享欢愉的时间,人们由庭院走向社区公共空间,“闹”是元宵节活动的主题。“闹”字,表现出元宵节活动的喜庆热闹和欢乐,其形式多样,既有灯火光彩之闹,又有锣鼓音乐之闹,也有游人喧哗之闹。

元宵节,在各类民间文艺“闹”的欢快气氛中,人们的美好情感得到释放,明月高悬、人影晃动,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由此古人对元宵节的歌颂从未停止过,欧阳修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范成大诗曰:“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节盛况之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代的唐寅盛赞元宵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些动人的诗词引人们想象彼时节日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是特定时空中人们的热闹活动,以狂欢的方式进行着人与天、地及自然的交流。

古时的花灯多是纸做的,花灯制作技艺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时下,随着科技的进步,元宵节祈福求吉的燃灯传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着。在新技术时代,将电子、建筑、声学、光电等新技术、新工艺用于彩灯的设计制作,以形、色、光、声、动的结合,将花灯制作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让丰富多样的“灯市”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满足。近年来,每到元宵节,开封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从纸灯笼,到“声、光、电、动”一应俱全的大型彩灯,其表现内容既有古代风物、传说故事、动物和花卉,也有反映新生活、新风貌的各种人物、建筑物和工农业产品,千姿百态,光耀如昼,给万千民众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和记忆。现在的开封城里,不只景区灯光璀璨,街头巷尾,树木上、建筑物上、御河畔,处处张灯结彩,整座城市都成了灯的海洋。市民及游客纷纷走出家门,或漫步街头,或徜徉在景区里,在灯火辉煌中感受元宵节盛景,玩闹至夜半方休。

目前,元宵节习俗的延续在不同时空有着不同的展演方式,在乡村,随着有关部门广泛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和“文化进万家”活动,节日气氛热闹、欢乐。元宵节期间,郊区民间文艺队伍会到都市的庙会、公园等公共场所演出,让市民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风味,同时也促进了民间文艺的传播。在当下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许多人选择就地过节,“云表演”“云娱乐”成为当下的流行语,也是这个特殊年份人们共同狂欢的新方式,呈现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郜冬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文学、民俗学。

版面欣赏

↓↓↓

作者:郜冬萍

图片、视频来源:开报全媒体

原标题:《我们的传统节日 · 元宵节 |正月十五月高照 赏灯狂欢闹元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