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届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普遍不及格

2021-02-26 18: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廖欣航 史书晓 黄捷

体测,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道“催命符”;“要死半个多月”是很多大学生体测之后的“肺腑之言”。

体测就是一场人间疾苦,但是大学生们又必须硬着头皮去做,因为教育部发文明确规定:“无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的不能毕业。”

大学生体测不及格,意味着不能毕业;同时,体育成绩有时也会列入保研或奖学金评定等工作中,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这些都是体测让大学生感到头疼的重要原因。

对于江苏大学生来说,2020年大学生体能考核增加了2400米跑步测试项目。

大学生谈“体测”色变,是大学体测要求过高,还是大学生体质越来越差?

体测真的很难吗?

一般来说,大学生体测一共测试七个项目: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仰卧起坐、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七个项目的得分与对应的权重相乘,最后再相加得到的总和即为最终体测成绩。体测满分为100分,未达到60分为不及格,需要进行补测;未达到50分,就拿不到毕业证。

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中大学生各项体测项目的平均成绩和《大学生体测标准》进行对比,发现体测对于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

大学生的体测平均成绩没有一项达到良好标准(80分)。

其中男生引体向上普遍不及格!

引体向上为何这么难?

引体向上是通过自己的上肢力量(包括手臂、背部、肩部等相关肌群),克服自身重力把自己拉起来。想要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上肢力量和自身体重,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体重过重,阻力就会很大,难以完成引体向上动作;另外,学校体育教育缺乏对学生力量练习方面的引导。

体测对大学生来说确实不简单,但体测最大的目的,就是“逼迫”大学生们动起来。毕竟如果没有体测,大学四年一动不动的大有人在。

学生和体测“斗智斗勇”

为了真实地了解到大学生参与运动的情况,我们对1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这140名大学生中,表示自己运动量越来越多的只有23人,占16.4%。而对于“为什么不运动”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回答里都出现了一个字——懒。

 

除了“懒”之外,大学生还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参加体育运动:天气太冷、学业繁忙、没有人一起……

体测就是学校让大学生动起来的手段之一。25.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体测做准备。

除了体测之外,很多学校也对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情况监督。

在回收的问卷当中,87%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有课下体育锻炼监督,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包括体育打卡、晨跑、早操等。

但是不同高校对于课下体育锻炼监督的严格程度也不相同。

以南京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为例,南京大学的课下体育锻炼形式主要为每学期30次体育锻炼打卡,而“打卡”也只是将校园卡在操场的打卡机上刷一下即可,不需要进行任何实质性的体育锻炼,打卡处也没有人监督,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个人拿着一摞校园卡来打卡的情况。

中国药科大学的监督方式为一个月微信步数破万十天,体育老师每月统计一次。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会通过专门的APP,如“运动世界校园”进行监督。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监督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玩起了“新花样”,如运动发钱、发奖品、组织竞赛活动等。

面对体测,学生叫苦连天;面对学生,学校花样百出。同是为了体育锻炼,学校和学生都可谓“煞费苦心”。

体测与运动猝死

说到体测,有一个词经常被人们提到——运动猝死。

运动猝死是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的意外死亡。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猝死事件,如2015年南京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1000米体育测试过程中猝死,2016年武汉某高校一名大四男生在体测过程中猝死等。

在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中, 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占比42.86%, 低温环境占比57.14%;心源性猝死占比84.85%, 脑源性猝死占比15.15%。可见,极端温度下的运动和心源性猝死都是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

运动猝死如此凶险,那如果我们平常根本不运动,是不是就没有猝死的风险了?

研究表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群,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很容易造成心律紊乱乃至心脏骤停,其危险系数相对于日常运动者高出56倍;而有锻炼习惯的人群参与大负荷运动发生运动猝死的几率只高出日常的5倍。

在平时进行充分锻炼,才能在关键时刻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

参考资料: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唐培.运动与猝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0, 9 (1) :31-35.

[3]吴卫兵,苏剑清,王继红,罗晓洁.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特征规律及现场急救现状研究——基于近十年大学运动猝死案例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03):100-104.

[4]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陈伟伟.《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3):209-220.

[5]Goodman JM. Exercise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Etiology in apparently healthy individuals[J]. Sports Science Review,1995, 4(2) :14.

[6]冯大志,沈雁飞.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93-96.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