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起跑线冲刺,上海正演绎更精彩的“春天故事”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陈伊萍
2021-03-05 14: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付敏 设计

全球疫情仍在继续,世界变局也在持续。

在这个时间当口,全国两会如期召开,本身就是对过去一年中国抗疫成果最好的诠释。

都说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回顾过去一年,上海克服疫情冲击和外部形势的影响,肩负起经济中心的担当,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越发稳健;上海也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的初心,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20年11月,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

“十四五”大幕初启,上海就有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状态,满弓发力,满载前行,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开局就跑出“上海速度”,是赢得未来的底气和信心,也是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好的姿态。

战疫

2020年,极不平凡。新年伊始,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就此打响。

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小年夜,中山医院医生钟鸣奔赴武汉,成为上海援鄂的首位逆行者;除夕夜,首批医疗队136人“放下年夜饭饭碗”紧急出征……上海先后派出9批1649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他们说,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是天职,“来了就是吃苦的”。

2020年1月23日,钟鸣作为上海最早“逆行者”,支援武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图

武汉战疫打响,上海如何坚守好自己的主阵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抗疫的“上海方案”,每个人都有深切感受。

战疫之初,上海迅速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2.5万个村组的防控网络。此后,上海经受住多轮考验,城市运行再未停摆。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的背后,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在应急响应和长效机制方面经受住了考验,更大意义上说,是上海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日趋成熟。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的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于2020年底开工,加之先前出台的公共卫生“20条”和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的“大疾控”体系日益成形。

疫情之下,一点风吹草动都容易让人惶恐不安。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公开透明。2020年1月26日至今,上海已累计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99场,不仅快速解答“发生了什么”,更及时传递“还要做什么”。此外,上海还有张文宏等专家,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市民吃下“定心丸”。

疫情曾让生活暂时停摆,但城市发展并未因此停滞。2020年2月10日,上海企业正式复工。在科学统筹下,上海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发展,各行各业有序推进;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甚至于一店一策,上海走出了自己的复苏之路。

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疫情严重冲击,2020年上海全年实现GDP同比增长1.7%;“一季度下降、二季度企稳、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冲刺”,上海经济运行逆势飞扬,在抗击疫情中体现足够韧性、巨大潜力。

创新

2020年5月11日,时隔107天,上海迪士尼重新开放,成为疫情下全球首个重新开放的迪士尼乐园。这不仅仅是一个乐园的开放,它既承载了人们回归日常的渴望,也是上海抗疫形势持续向好的例证——在应对疫情大考时,上海在全球城市中交出了出色答卷。

2020年5月11日,游客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内游玩。当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关闭3个多月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重新对公众开放。 人民视觉 图

迪士尼重开犹如一种信号,激发着这座城市更多的消费热情。2020年5月,上海在“买买买”的吆喝声中打开局面,“五五购物节”开幕后4分钟,上海地区消费支付实时金额便达到1亿元,商业回暖的讯号如同一股强大电流,形成巨大磁场。

诚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论述“促进消费回补”时提及: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大力培育和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五五购物节”买不停,“六六夜生活节”接踵而至,这些都是上海破解困局的重要手段——创新。

6月的每个周末夜晚,安义夜巷总是人头攒动,下午四点到晚上八点的“黄金时间”段,这个魔都夜市中的“网红”都需要“限流”。这里有餐饮、酒吧,还有花店、手作工坊、生活文创……不同类型的商业形态、生活方式错落在这条小马路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在这里遇见一次又一次惊喜。

重新回归的“安义夜巷”为入夜申城再添一抹亮色,也诠释了文化新消费的热力四射。而这只是上海夜生活的一个缩影,衡复历史风貌区96岁“高龄”的黑石公寓摆出了啤酒摊,大虹桥“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挂起自贡彩灯……被疫情催眠的夜晚,重新点亮。

安义夜巷回归。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图

上海“造节”,要的不仅是被疫情压制的消费回弹,更是创造前所未见的新需求。

购物节、夜生活节只能出门嗨吗?在上海,在线新经济为消费模式创造新的增量。拼多多、叮咚买菜、盒马等一批生鲜类电商让上海居家“宅生活”消费爆发,哔哩哔哩、喜马拉雅、小红书等线上文娱也呈现井喷式增长。

做强“在线新经济”,是化危为机、对冲疫情影响,也是促进科技创新迸发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之举。为此,2020年4月,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新业态新模式,上海走出了“先手棋”。紧接着,上海又出台新基建“35条”,更加着眼新经济业态所依托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创新含量的新兴产业加快实施“上海方案”,与新经济、新基建等一起,成为上海推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新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化解挑战就是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上海很快明确提出,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新格局下的新目标,折射了这座城市的顺势而行。而中央赋予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的建设将会是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强劲的发力点。

如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着“大国担当”和“大国之治”。诚意满满的东方之约,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信心与动力。

第三届进博会,场馆内的各国企业展台。人民视觉 图

疫情防控之下,第三届进博会商业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按一年计,参展各方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了2.1%,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放大。数以万计的展品,在上海进行世界首秀、亚洲首展、中国首发,为世界打开机会之门的同时,也展现了上海这座全球城市的综合实力。

而放眼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在“硬核”科技方面拿出了“硬气”表现。曾在黄浦江畔诞生的科创板,截至2021年3月4日,已累计上市企业234家,总市值逾3.35万亿元。

新发展格局下,东西“两大扇面”是上海的战略布局。

向东看,直面广袤太平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热力升腾。

从百米高空俯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大型工程机械不间断施工,新的工厂车间拔地而起,货物通过洋山港发往世界各地——挂牌一年半来,临港吸引投资3345亿元,517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这片热土,每天都在呈现新的模样。

航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人民视觉 图

除了有新模样,这里还有新功能。2020年5月16日,位于临港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揭牌,中国第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由此诞生;8月20日,临港新片区发布“五个重要”行动方案,出台42条举措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

两大“特殊”直指上海的“四大功能”建设,而临港正是承接“四大功能”的重要载体。

向西看,小桥流水的江南古镇上,碧水烟波的“蓝色珠链”畔,32项制度创新正在大刀阔斧地开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一年多,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渐成一体: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交通、能源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医保结算、互联网医院等公共服务实现便利共享。

示范区不是传统的造城思路,也不是过去的开发区模式,而是一体化发展的国家“试验田”。

对内对外两翼齐飞,上海着力勾勒的两大扇面和“强节点”、“强链接”产生积极的共振效应,意在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开放,赋予城市及更大区域的能级提升,进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大上海”

“大上海”的新格局,还有更大眼光、更大思维。

牛年新春后的首个工作日,李强实地调研“五个新城”建设并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把握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五个新城”建设的实践要求,拿出比学赶超的劲头和扎实有力的行动,努力把“五个新城”建设成为上海承担国家战略、服务国内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和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

“新城发力”已成为上海“十四五”规划的热词。打开上海地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座新城与上海中心城区,合起来好似一张“拉开的弓”。

资料图

与原来的卫星城、郊区新城不同,“五个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等三方面,“五个新城”将集中发力、全面赋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最新的城市理念也将在新城率先践行。

未来,“五个新城”将成为主城区外围的“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从长三角城市网络中脱颖而出,不仅成为上海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也将“握指成拳”,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而面向长三角,“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亦是上海引领高质量协同开放的新引擎。

回顾虹桥地区的发展历史,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地域范围、功能定位、承担的战略使命等三个方面不断演进,内涵在不断丰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也是一件关系长三角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放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坐标中,就是要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的增长带。

回溯历史,虹桥是全国最早以发展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也得益于虹桥的改革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开始把发展的视线投向黄浦江对岸——浦东。

30年来,从蛙声一片的浦东稻田,到高耸云天的“大厦森林”,浦东令人惊艳的巨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而立之年的浦东担当起新的使命。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浦东将继续“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这是浦东的坚持,也是上海的气质。与此同时,与浦东隔江相望,上海的另一“黄金地段”——北外滩也正在“华丽转身”,打造“运作全球的总部城、辐射全球的中央活动区核心区、引领全球的世界级会客厅”。

人民城市

上海是全球城市,也是人民城市。

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人心,在实践中开花结果。

2020年最后一天,上海市区徐家汇最低气温达-5.9℃,刷出了当年气温新低,也打破了1992年以来12月的最低纪录。

面对这场席卷全国的霸王级寒潮,上海的抗寒一线总有人在坚守:维持道路交通,随时运救病人,清扫路面垃圾……晨钟暮鼓,街区之间,他们“编织”一城温暖。

陪伴守护的还有两张网。从路面结冰、水管爆裂,到居家养老、社会救助,“一网统管”24小时监测各类“体征”数据,默默守护城市运转。如今,上海正努力推动“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一网统管”正是撬动转型的一个支点。另一个支点则是“一网通办”,2020年变化最大的要数“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该应用目前已接入了50余家市级部门和16个区的1541个政务服务事项。“看病付费不排队”“绿色沪牌在线领”“出生手续网上办”等15件办事服务体验,实现平均减环节69%、减时间54%、减材料75%、减跑动71%。不久前,“一网通办”专门推出长者专用版,字体更大、页面更简洁,针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城市数字化转型,也要尽力为社会弱势群体弥合“数字鸿沟”,这本身也是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启用揭牌。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实习生 张超焱 图

再把视线转向上海的母亲河。继黄浦江之后,2020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

如今,在苏州河畔,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沿着河岸线欢乐骑行,年轻人在河边打卡赏景,阿姨、爷叔在滨水空间漫步……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人民,这项“民心工程”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有美景”,让生活充满获得感、幸福感。

苏州河沿线 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微信公众号 图

李强说,只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2020年,更多养老、托幼、健身、文化休闲设施建在了家门口,更多城乡居民圆了“安居梦”“电梯梦”,匆忙的上班族有了更多“拿了就走”的早餐选择,“新时尚”垃圾分类也早已成为上海市民的好习惯……上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满怀真情、务求实效。

7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这个隶属于市政府的新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通渠道、拓宽平台,将触角延伸到社区村居,积极挖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金点子”。从“被动征”向“主动求”转变,人民城市的治理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初心与使命

2020年底,随着最后一户居民完成搬离,宝兴里旧改项目圆满收官。

这片旧式里弄诞生了“申城第一居委”,在此次旧改中,它首次在区级层面构建以党建引领的组织架构,以354天内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零执行”的成绩,创造了上海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当年启动、当年收尾、当年交地的新纪录。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红旗,到哪里就要红一片。”宝兴里旧改临时党支部的“编外人员”、73岁的老党员樊人瑞说自己作为党员,必须要在旧改中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上海市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旧址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其实,“三大任务”、“四大功能”、“五个中心”、人民城市建设……各项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落实落地的推动,都离不开党建创新。尤其是疫情防控艰难时刻,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带领志愿者奔赴各防控一线,密织起一张守护市民安全的防控网。

在上海,共产党员始终怀揣着初心和使命。

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组成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学“四史”、讲“四史”,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年均讲解700多场。他们心里有火,眼中有光。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在他们身上,激情与斗志从未远去,还将继续发光发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迈入“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又踏上了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这座城市始终铭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海将从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再次起航,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春天再次出发,在黄浦江畔演绎更加精彩的“春天故事”。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此刻的兴业路相比以往有些安静,但安静下有一群人正在冲刺般忙碌: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以及会址纪念馆,正进行几十年以来最大最全的闭馆修缮。

与中共一大会址隔街相望,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建筑外观已卸去脚手架,将于5月起试运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将以崭新面貌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新时代已经铺开画卷,伟大梦想召唤着上海砥砺前行、奋勇拼搏。上海这座历久弥新的红色城市,将继续以排头兵的姿态、先行者的担当,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新奇迹。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