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废墟美学下的诡异画风:当城市失序,我们应如何抉择

2021-03-03 1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花花 印客美学

末日将至,这是千年来人类最为恐怖的预言。

从最早开始的原始萨满教回归自然、诸神黄昏再到审判日等末日传说,零零散散直至今天。

但大多并未叙述末日后未得救的世界将是如何,似乎理所当然就是废墟。

而废土题材,恰好就是末日预言的延伸……

什么是废土?

"wasteland"是废土名称的来源:荒地,不毛之地;未开垦地,荒漠;(精神或文化上的)贫乏。

废土定义颇为宽泛——

大体是在灭世的末日之后,残存人类文明艰难求生、或是全部灭绝而文明将要抹去却仍有痕迹的世界。

其题材对于科技的态度相比赛博朋克、蒸汽朋克来说更为中立,多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科技间的关系,表现人类在资源匮乏环境中的挣扎。

在国内外,学者们倾向于把废土划为后启示录风格中。

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破坏后的新生、废墟美学。

城市废墟、文明遗址甚至垃圾都是废土主要审美对象,而幸存者堕落颓废荒芜的精神,也是其重要要素。

废墟之残缺美代表着模糊的过去与未来,生存希望隐匿于残垣破壁之下;就好比鲸落一般,在城市尸体上重新焕发新生命。

废土景观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准确说来是两个阶段:

灾难后万物不存的废墟,逐渐自然侵袭植物疯涨的城市。

例如《东京幻想》画集中,不仅有毫无生气、只余荒芜的城市。

更侧重展示了大自然重新占据主导权的景象。

人类不再是主导,我们熟知的一切变为历史,幸存者翻寻着灾前的食物苟活。

垃圾是废土之上的重要之物,科技倒退致使只能简易拼凑出堪用的工具。

而为了生存,族群间的自相残杀从未停歇过,我们存在的时代已经是个伊甸的传说。

灵感竟来自末日?

早在1826年,科幻之母玛丽·雪莱便写出了最初的后启示录小说《最后一个人》。

而二战,由于核弹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人们对核更加恐惧与担忧,并随着美苏冷战愈演愈烈,致使更多科幻电影将目光置于此处。

1959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海滨》便描述了核子战争引发的末日。

人们在一切终结时等待无可改变命运降临。

1968年的电影《人猿星球》,则离废土更进了一步:

核战后的废墟世界,人猿成为新霸主,沉没的美国地标自由女神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剧终。

而鬼才导演乔治•米勒则更一步影响了废土美学,《疯狂的麦克斯》可谓是废土象征。

第二部标志性的孤胆英雄身着皮衣、手持短管霰弹枪、身后跟着狗,成为废土经典形象。

疯狂畸形的反派、夸张的改装车、荒芜城市与沙漠构成了《疯狂的麦克斯》系列。

而缺失濒临灭绝的女性、变态独裁者和孤独的主角,便是其人物核心结构。

在之后的游戏《辐射》,《无主之地》系列、电影《我是传奇》、动漫《北斗神拳》等均可看出受其影响。

高饱和度的鲜亮色彩可以表现出废土独有的疯狂,而融合朋克的打扮与妆容、死亡金属摇滚配乐的运用使废土个性更加鲜明。

而《未来水世界》、《艾利之书》、《末日危途》则采取了传统的灰暗单一冷色调表现灾后世界。

游戏《地铁》更是长期处于压抑、黑暗、窒息密闭的地下空间。

废土的兴起与西部片有很大的关联,环境均在远离文明暴力至上的野性荒漠中,主角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与复仇情结。

追逐的机车对应着传统西部片的马匹,而废土在美国西部片式微后,逐渐延续了其精神。

相比其他末日题材,核战、资源枯竭、疾病等更贴近生活的焦虑,是废土更加青睐的主题。

宫崎骏的作品《风之谷》也可划为废土,却采用了少见的虫族作为毁灭的主角,以隐喻大自然的报复。

而他的《未来少年柯南》,则直接说明世界是由人类战争毁灭的。

废土现今普遍采用大胆夸张的色彩,以描绘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荒芜野性却充满生气。

或许,毁灭是一种新生。

末日之下的希望?

废土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亚文化圈内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其独特的内涵精神。

美苏争霸时期,有着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生存主义作为一种作为一种边缘生活哲学,受到了西方宗教末日情结影响,对可能的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充满恐惧。

在世界各地都有生存主义者,他们时刻准备着末日后的生活,可以说其促进了废土文化的发展。

废土电影也同样影响了生存主义。

特别新千年伊始,911的发生让更多美国人开始推崇这种思想,渴望在灾难之后自我救赎。

从最开始被认为是杞人忧天的妄想,到如今生存主义已是未雨绸缪的象征。

大部分生存主义者都是无害的,并不热衷末日的到来与推崇伤害他人,只求危机发生之时有一安身之处甚而可以帮助他人。

除了生存主义,废土更有一种对美国二十世纪黄金时代的追忆。

可口可乐是美国重要文化符号,《辐射》系列游戏采用可乐瓶盖作为废土通用货币。

那是末世后对文明的缅怀,亦是现代人对过去的追忆。

资源无下限的开采、并不和谐的世界、大国之间的核竞赛,这一切都未曾改变。

废土艺术作为独特的存在,是一种对社会的反思:

对技术不顾环境高速发展,与战争从未停歇的反对。

而在战争真的到来之际,说不定严谨的废土艺术作品将是我们的生存指南。

在核威胁尚未消除的今日,废土题材艺术肯定将会不断改变与创新,一直警示大众。

废土,是一种另类的救赎:

当城市失序,人类文明这场狂欢结束后,我们应当如何抉择?

当固有的规则打破,我们还是我们,但社会不再是社会。

人为定义的边界、权力、财富不再拥有现实意义,或许,我们更能思考,为什么活着。

但现实却是,我们万分惋惜的浪费着用尽一切换来的纸张。

或许,了解废土后,大家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或许。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何周.新千年以来好莱坞后启示录废土题材电影研究[C].西南大学,2020.

张翔.“废土电影”的影调审美与精神旨趣[J].电影评介,2019,No.619,38-41.

原标题:《废 墟 美 学 下 的 诡 异 画 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