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为什么会做梦?

2021-03-08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 茅宇迪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 杨晓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梦,从古至今都披着神秘的面纱,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激烈时而温柔,时而明明白白复刻生活场景,时而又扑朔迷离,让人找不到逻辑。梦正是因为其不可知而魅力无限。

我相信一本正经读过《周公解梦》或是研究过弗洛伊德的人并不多,但大多数人都能给自己的梦境找到相对合理的解释:梦中的自己或许扮演着白天看到的电视情节,或许突然想起了那时的那个他(她),又或许是自己的愿望在梦里得意实现。不管这样的解读究竟是对是错,我们都愿意赋予梦境一个对自己而言有意义的解释,因为那其中包含的是我们真实的情感。

图/unsplash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梦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往往是用冰冷的辞藻解开一个个浪漫的未知。如果你想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梦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类的大脑,在那里探讨梦的真相。

首先我们得从梦境的素材开始讲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梦境里出现的元素实际上来自于记忆,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根据Nielsen 和Stenstrom的研究,人类大约65%的梦境元素都来自于记忆,并且以情景记忆的碎片为主,很少会出现比较完整的记忆内容。

为什么梦境和记忆会有如此紧密的关联呢?这还得从记忆是如何形成的说起。最早人们以为心是掌控思维的器官,在中文的传统表达里我们也会指责好忘事的人是“不上心”,重要的事情要“记在心上”。但随着科学的普及,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大脑才是掌管一切意识的器官,记忆的内容不是保存在心里,而是保存在大脑里。那我们的大脑究竟怎样存储记忆内容呢?人类大脑大约容纳了数百亿个神经元(也就是俗称的脑细胞),但这些神经元本身往往不存储记忆内容。它们成群结队地工作,各司其职。真正能够储存记忆内容的,是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结。 

图/unsplash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走在清晨的马路上,突然一辆红色的汽车从你身旁驶过,它一下子吸引了你的注意。此时用来加工“汽车”这个意象的神经元和加工“红色”这个意象的神经元就被激活了,当然,加工“清晨”等其他环境因素的神经元在同一时间也被激活。当这些神经元被共同激活后,他们彼此之间的关联增加,从而导致“在清晨看到一辆红色的汽车”这一信息被存储下来。

这种存储方式的好处在于,有限的联结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形成千千万万条记忆。但缺点也随之体现了出来:我们大脑中有那么多神经元,它们之间可以形成数不胜数的联结,如果这些联结都烙上记忆,人们有可能分不清不同的记忆内容。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聪明”的大脑选择了一种有效方式来减轻这种负担,那就是定期通过睡眠对记忆进行剪枝。

睡眠对人体的修复和调节有着重要作用,而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让大脑修整记忆。根据Crick和Mitchison的研究,我们的大脑会通过一种特殊的神经振荡来检索并清理不需要的记忆联结,这种振荡主要作用于运动和感觉相关的大脑皮层,也就是我们用来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和形成运动控制的地方。这种对运动和感觉皮层的激活便导致睡眠中的我们误以为真的接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或真的作出某种行动,而这些来自记忆碎片的感知和动作在我们的意识里便组合成了梦。

当然,这只是目前科学家对梦境的一种解释。对于梦境,心理学家仍有很多猜测,也不断尝试和理解它的真谛。

 

参考文献

Crick, F., & Mitchison, G. (1983). The function of dream sleep. Nature, 304(5922), 111-114.

Nielsen, T. A., & Stenstrom, P. (2005). What are the memory sources of dreaming? Nature, 437(7063), 1286-128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