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要给女性朋友们放假?因为可以买买买?

2021-03-08 18: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管理视野 复旦商业知识

本文内容综合自,

第23期《管理视野》

首先祝 女神节快乐❤

如今女性的影响力早已不同往昔,在引领社会风尚与潮流的文化工业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两性之间早已固化数千年的权力结构正在被破坏,女性不再单一地成为被男性权力塑造、观看的绝对客体,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女性都在反客为主,成为系统化行动的主人。

在中国的文化工业里,更独立、更悦己的女性形象,在综艺节目中的进化,来得更直接和快速,近两年来,带来不少话题的三档选秀节目,正是观察她们的选择和力量的三个典型样本。

《创造营2020》仍在试图复制两年前的成功,在开篇的“小蛮腰”游戏里,年轻女孩们还要从腰围的细微差别处卡位,带着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审美导向,向“芭比娃娃”的气质进军,目标是甜美、窈窕、没有情感纠葛、天真烂漫的邻家女孩。

《青春有你2》里的女孩就有了明显的差别,标准形象被“X女孩”解构,个性鲜明的训练生们,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向,她们会刻意选择风格多变的作品,不再靠脸和哭吃饭,像是用表演叛逆来嘲讽被物化的美女们。

《乘风破浪的姐姐》更加决绝,它直接走进“30岁以上”这个女性相关话题的“禁忌”,把竞争惨烈的娱乐圈里备受挤压的“姐姐们”再次推上C位,在多元审美之外,直接加上性别平等、女性自主的“反套路”,一边怼着“定义女性”,一边收获流量。

流量之于互联网的意义,如同水和空气之于生命,它既是新经济、新财富的主要源泉,也是新技术的汇聚之地。

/ 01 /

她们

主导家庭消费

中国目前有着近4亿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如果按照单独人口计算,她们将构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她们每年掌控着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支出,这一体量也足以构成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接近德国、法国、英国零售市场的总和。

中国女性消费群体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中,从过去单纯的强调男女平等,到如今开始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软硬件实力。随着经济基础的奠定,中国女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更加关注自身,呈现出非常强烈的“悦己”属性。研究这一中坚消费人群的消费趋势,正是赢得中国消费市场的关键。

中国女性不但是家庭消费的决策者,你会发现在大部分日常消费中都占据主导角色,甚至在一些传统认为是男性主导的市场中(例如运动、数码3C)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开始逆袭。

而女性消费者的一些偏好和习惯正在显著地塑造当今中国的消费市场。举个例子:相比男性,女性对手机的依赖要更高。每天使用手机超过5小时的重度移动端用户占整体女性消费者的15%,而这一比例在男性消费者中大约是12%。而且移动端购物的消费比例也是女性高于男性。这一行为特点也进一步加剧了现在电商市场在移动端的竞争,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购物或导购平台在向移动端倾斜资源投入,尤其是女性导向的平台如小红书等甚至已经放弃PC端的建设,而全面深耕移动端。此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社会分工,也使得女性相比男性更加注重情绪、体验和过程等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年来我们常说的“体验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链接

>>>(点击阅读)

/ 02 /

不好忽悠的

她们

马云在“2019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上的演讲透露,家庭中包括近一半的男装、60%以上的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70%以上的学习用品……总额达65%的网购产品由女性消费,阿里巴巴网商银行里,女性贷款还款的速度和诚信率要比男性高27%。

这是逆袭的40多年。不断成长的新女性们已经普遍拥有与男性相当,甚至正在超越的教育水平,工作与收入相对独立,家庭生活中占优,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这些都得益于她们不断延展的对经济权、财产权的掌控。

除了消费实力强劲,女性的行为特质也让人意外,埃森哲调研形成的《智赢她经济》报告呈现的数据,与“血拼”“冲动”“一不高兴就购物”等社会对女性消费的简单化印象,有着不小的偏差。女人,可没那么好忽悠。“月光族”“品牌控”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女性的比例(25%和44%)明显低于男性(28%和48%),显得更加务实;对于花高价购买兴趣圈(朋友圈)推荐的产品,女性和男性至少一样冷静(45%和49%)。

很多研究都表明,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女性消费者打上不理性的标签,把女性都描述为商品社会下很容易被洗脑并冲动购买的人,事实上,女性看似不理性的买买买行为背后都有基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合理性,而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商品的丰富归根结底还要感谢女性,是她们给男性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并成为很多商业模式的基底。

链接

>>>(点击阅读)

>>>女性(点击阅读)

/ 03 /

她们

带动互联网场域的反转

在中国的两性语境里,1949年至今的社会体系的演进,虽然仍有种种不平衡,但仍然不断完善着对女性权利的重新建构。如今,她们带着经济权与财产权的新动能,又在互联网和新技术变革中与世界相遇,站在未来的门槛上。

在她们的选择和牵引下,工业化时代从生产到消费的路径,在互联网场域里逐渐反转,回头又开始改造起顽固的工业生产体系,也就是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互联网+”。

如果说现实产品中某些品类,还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但在绝大多数APP里,她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女主”,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千方百计地琢磨和计算着她们的需求、消费和生产的逻辑,试图找到下一轮增长的动力。

几年前,京东就感知到了这个变化,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后,专门以女性用户为主体编制消费趋势报告。从那时起,京东慢慢变了:一是变得更暖,APP主页面上冷感的科技蓝基调开始转暖,色调和设计趋向柔和,“让女性用户感到更赏心悦目”;二是变得更热闹也更有趣味。

主力、年轻化、看直播、爱尝鲜、信任社交……这是直男京东眼中,越来越复杂的女性用户画像,女士优先,也不知不觉成为他们在整体布局和持续优化“千人千面”智能算法时的重要指针。

链接

>>>(点击阅读)

□ 作者/袁建胜、刘少芳、陆爽、相宜

□ 图/来自网络

IFBK 0308 The End

原标题:《为什么要给女性朋友们放假?因为可以买买买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