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乌漆木门里的“星星之火”: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奠定了中国的未来

2021-03-10 0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梁莉莉 档案春秋

说起石库门,乌漆木门在里、石料门框在外、外墙砌着砖石的中西合璧建筑形象不自觉浮现脑中,而这上海石库门,好比百年上海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记录着岁月长河中的点滴往事。

今天的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是一座典型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推开黑漆实木大门,站在天井内抬头望去,暗红的挂落门窗重现,登上二楼,窗楣边放着一张旧式书桌。一百多年前,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这正式成立,革命的火种在这条不起眼的弄堂里点燃,从此燎原神州大地。

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华社 刘颖摄)

老渔阳里青年聚

临近1920年的春节,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

五年前,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正摩拳擦掌准备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是一个文人书生,但却参加过不少革命活动。曾因组织拒俄运动和参加讨伐袁世凯的革命战争失败而两次逃亡上海的他,在1915年到达上海时想从思想上进行革命:他要办一本有独特思想的刊物。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海市档案馆藏)

得到群益书社老板的出资帮助,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正式出版,新文化运动也由此揭开序幕。

《青年杂志》自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上海市档案馆藏)

1917年,受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陈独秀前往北大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一开始只是陈独秀一人作为主编,在北大期间,一群有思想和抱负和青年也加入到作者群中,《新青年》就从一人主编变成同人刊物,编委会也随之成立。在京期间,陈独秀多次组织参与抨击封建军阀统治的活动,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曾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为免迫害,1920年2月,陈独秀选择离京赴沪。

回到上海后,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成了陈独秀在上海的长久住所,随之迁回的《新青年》编辑部也在此定居。

当时在上海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除了《新青年》,还有《星期评论》周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而这些刊物的编辑和撰稿人更是常常去拜访陈独秀。

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星期评论》“劳动日纪念”专号(上海市档案馆藏)

这幢石库门房子渐渐热闹起来,越来越多人成为老渔阳里2号的常客,包括时年30岁的李汉俊、李达,29岁的陈望道,28岁的杨明斋,24岁的沈雁冰,22岁的施存统等......无论是东渡日本留学接触马克思学说的相同经验,还是同为报刊文人的惺惺相惜,在这一座石库门房子里,一群新青年汇聚于此,革命的火种悄然埋下。

邀约多方共建党

陈独秀离开北京的那一天,是由李大钊亲自护送的,他们在路上畅谈着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约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筹建共产党。自从回到上海后,陈独秀就始终牵挂着和李大钊“相约建党”的约定。

第一位来华的红色使者——维经斯基

1920年4月,经由李大钊的推荐,俄共(布)远东局的维经斯基率代表团来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由陈独秀介绍结识了戴季陶、李汉俊、陈望道等人。在这所石库门房子里,众人举行了多次座谈会,相互交流分析中国革命情况,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5月,由陈独秀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秘密成立。筹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事渐渐被提上日程,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施存统等人在房子里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并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起草了党的纲领。

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老渔阳里2号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邵力子、俞秀松、施存统、李达、陈望道、沈雁冰等十余人是最初的党成员,众人选举陈独秀为党书记。关于党的名称,围绕着是用“社会党”还是用“共产党”命名的问题,陈独秀特地写信给李大钊,征求他的意见,李大钊回信说“就叫共产党”。

参加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立活动后,一些人便离开了,一些邀约各方组建成立共产党的信函也从上海老渔阳里2号发出,前往长沙、武汉、济南等地。

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地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市档案馆藏)

在北京,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后来又吸收了一批新的成员。12月底,“共产党北京支部”正式成立,李大钊担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后,陈独秀还致函毛泽东,建议其在湖南成立共产党小组。早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1915年,毛泽东也在寻找浓厚的爱国热情的志士仁人,他曾向长沙各学校散发《征友启事》,应者却寥寥无几。1918年8月,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5月,此时正值上海早期组织筹备之际,毛泽东来到上海,多次拜访陈独秀,讨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提到了在湖南建立党组织的计划。回到湖南后,毛泽东着手建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成立。

创刊建团扬马列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后,老渔阳里2号的这所石库门房子成为了办公所在地,成员在此讨论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等问题,决定筹办工人刊物,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队伍中。

1920年8月15日,由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工人刊物《劳动界》出版,办《劳动界》的目的一如其发刊词所言“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所以这一刊物的语言直白犀利, 如沈玄庐的《兄弟们,想想看》中点出:“我们流了一百滴汗,自己吃不到三四十滴,这六七十滴到哪里去了?不都是老板们,老爷们,太太奶奶们,小姐少爷们,一般有钱有势的吃了去么?”为了能更直接反映工人的声音,《劳动界》还专门刊发启事,欢迎工人给其投稿。

《劳动界》(上海市档案馆藏)

给《劳动界》撰稿的大多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

《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翻译难度过大,很难完成,经人举荐,陈望道成了合适的译者。接下这一任务后,陈望道便带着日、英两版《共产党宣言》和《日汉辞典》《英汉辞典》回到义乌老家的柴屋,一盏油灯、一块铺板作伴,日以继夜地翻译起来。

《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第一版封面(上海市档案馆藏)

译完后的《共产党宣言》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再给陈望道改定,后经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新青年社发行,不过首次出版有些疏忽而把书名错印成《共党产宣言》。除《劳动界》外,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国共产党实践的党刊《共产党》也于11月创刊。

《共产党》创刊号(上海市档案馆藏)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还于同年创办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担任负责人。这一年,经历五四运动后,很多要求思想解放的青年纷纷前往上海寻访《新青年》和《觉悟》,《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小黑板还写着一句“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可见当时这座小房子门庭若市,繁忙热闹。于是上海发起组成员决定租下新渔阳里6号,让这些青年有个容身之处,同时还介绍他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小黑板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

9月,新渔阳里6号的门外挂上了“外国语学社”牌子。外国语学社已经成立了英语、俄语、日本语三个班,班里有华人讲解文法,外国人教学外语,除了外语课外,还有讲革命斗争的政治课。学社还刊登招生广告在《民国日报》,实际上,学员大多是党组织成员介绍来的。后来,青年团的十来名团员被送去莫斯科学习,有些团员则回到各地工作,团组织活动暂停,新渔阳里6号的房子也就退租了。

1920年9月外国语学社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刊登的招生广告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党中央的办事机关就设立在老渔阳里2号,三人经常讨论向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汇报工作的问题。12月,马林和尼克尔斯基返回莫斯科。

第二年,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老渔阳里2号石库门房子里的灯一直亮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党的“二大”起草、讨论、制定文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2]刘凤舞.民国春秋第2卷[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259-268,283-290

[3]方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多重动因[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05)

[4]张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青年杂志》第一卷[J].史学月刊,1995(05)

[5]南晨,王宝山.《新青年》背后:一本杂志开创的时代[J].中外文摘,2019(13)

[6]刘岳.1920年8月:渔阳里的第一抹红[J]. 前线,2020(8)

[7]李达.回忆老渔阳里二号和党的“一大”“二大”[J].党史资料丛刊,1980(1)

[8]徐光寿.老渔阳里2号的红色印迹[J].大江南北,2020(4)

[9]杨尧深.曙光从这里升起——记上海老渔阳里二号寓所[J].党史纵横,1994(7)

[10]梁佳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活动纪事(1920年1月—1921年7月)[J].浦江纵横,2020(3)

[11]上观新闻.毛泽东曾多次登门的这间上海私宅里,诞生了第一个中共早期党组织[EB/OL].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79176,2020-8-13

[12]解放日报.初心如磐,使命必达——回眸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百年[EB/OL].http://www.wenming.cn/djw/shouye/dangjianwenhua/wenhuadaguan/202007/t20200723_5723191.shtml,2020-7-23

[13]澎湃新闻.来来讲上海——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770351,2020-8-18

编辑:一茶、小瀛洲

原标题:《乌漆木门里的“星星之火”:一群年轻人在这座房子里,奠定了中国的未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