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单| 植物和爱情一样,很容易识别,却很难定义

2021-03-12 1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编者按】:每天,我们在上班或上学的路上都会与无数植物相遇,你可以把它们当作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可以把它们当作向其吐露心声的挚友。我们几乎与植物朝夕相处,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人类是一种被植物包围的物种,或者说人类的生活就建立在植物世界的基础之上。但是如何定义植物,如何认知植物,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栏目为您送上这份植物书单,一起在春日时光里,进行一场关于植物的探险旅行。阅读植物的智慧,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巴比伦空中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 [日] 涩泽龙彦 著,袁璟 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2020年10月

说起涩泽龙彦在日本文坛的地位,许多人称他为“暗黑美学大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鬼才。

他一生写了大批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作品,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评论家。而他的想象力来源于庞大的阅读量,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开始研究法国文学,译作、著作无数,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阿尔托等异色作家的作品,轰动一时。三岛由纪夫曾评价说:“如果涩泽龙彦这个人不在了,那么日本将会变得多么无趣啊。”

涩泽龙彦,在日本文坛上被称为“暗黑美学大师”。  资料图

涩泽龙彦钟爱旅行和博物学,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的著作《博物志》(被称作西方古代百科全书的代表作)被他奉为“圣经”。在他眼里,古老的巴比伦人对植物有着浓烈的浪漫情结——

“传说中,这个如梦一般的空中花园的建造者是大约距今二千七百七十年的亚述王国的女王塞米勒米斯。然而,尽管众多历史学者努力研究调查,对于这个被传奇光辉笼罩的女子的确切信息,人们依然一无所知。在我的随意假想中,女王塞米勒米斯一定对植物喜爱至深并拥有相应的知识,她甚至具备当时最杰出的审美意识和颓废主义的灵魂。”

16世纪画家缯画的空中花园。  维基百科 图

而不仅在两千多年前的巴比伦的传说里,他发现在希腊神话中,也有无数个人类变身为植物的奇妙故事,如因被阿波罗追赶而向父亲求救,继而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痴迷于水中倒映的自己,却因苦恋而死去的水仙花少年那喀索斯;还有阿多尼斯,他因遭受野猪攻击而死的,血液变成了银莲花……涩泽龙彦糅合自己对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解,为读者介绍古老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植物,剖析每棵植物背后蕴含的意义。

传说空中花园的建造者是大约距今二千七百七十年的亚述王国的女王塞米勒米斯,图为绘画《塞米勒米斯的空中花园》,H. Waldeck,19世纪左右。 维基百科 图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涩泽龙彦逝世30周年(2017年)时,由日本河出书房重磅推出的特别纪念文集。本书梳理涩泽龙彦众多著作,网罗了以“植物”为主题的经典作品。虽然几千年过去,我们无法再现空中花园的奇妙景致,但可以在涩泽龙彦的文字里,一窥植物世界里那些眼花缭乱的传说。

植物的朋友圈

《植物的朋友圈》[瑞士] 埃德里安娜·巴尔曼 著,刘小雨 译;后浪丨大象出版社;2020年11月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那你知道植物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吗?

譬如“伪装高手”的圈子里,有不是鸽子的鸽子兰、神似鹦鹉的鹦鹉花、还有酷似红唇的嘴唇花;“寄居客”的圈子里有从树上吸收营养的槲寄生、绞杀他人的绞杀树;高达3米的巨花魔芋、长达15米的巨型仙人掌武伦柱和重达30千克的海底椰属于“巨人圈”;牛油果、佛手瓜、黄瓜既是蔬菜、又是水果,属于“真假难分的蔬果圈”;植物界的“治疗师”有哪些?那就是增强免疫力的松果菊、抗抑郁的金丝桃、促进消化的红花百里香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里安娜·巴尔曼,1979年生于瑞士南部的提契诺州。长期致力于图书插画、卡通设计制作等工作,出版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绘本和漫画。

在《植物的朋友圈》一书中,埃德里安娜细心求证,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按照植物的颜色、生长环境、气味、社会价值等特点,把世界各地的760种植物分为51个与众不同的类别,同时展开奇思妙想,给每个 “圈子”都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认知。

这是一本适合小朋友读的植物科普读物,里面不仅有充满童趣的插画,还隐藏着丰富的科普知识——“银杏树寿命可达1000年且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可有一种叫花旗松的植物,寿命可达6000年!”、“乳香黄连木在古代曾被当作口香糖”、“洋葱曾被用作金字塔建造工人的工资?”……埃德里安娜邀请读者一起走进五彩花园,到广阔的草原和密林深处来一次植物世界的环游旅行。

如果你厌倦了枯燥乏味的传统科普读物?那就看看这样一本“不怎么正经”的植物分类书吧!

植物与帝国

《植物与帝国》;隆达•施宾格 著,姜虹 译;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年: 2020年11月

 不管在宏大叙事中,还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研究中,植物受到的关注远不能体现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性。但其实,作为重要的自然和文化产物,植物经常在大阴谋中起着关键作用。

19世纪,玻利维亚政府对艾马拉(Aymará)印第安人曼努埃尔·茵克拉(Manuel Incra)进行严刑拷打,并处决了他,因为他参与了走私金鸡纳树种子到英国的活动。

别小看这金鸡纳树种子,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秘鲁树皮”,是提取奎宁生物碱的主要树种,而奎宁是治疗疟疾和其他恶性热病的良药。20世纪30年代,荷兰在地球的另一边——爪哇栽培了走私得来的金鸡纳树,从而打破了南美洲的奎宁垄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占领荷兰,其首要目标就是控制全世界的奎宁供应,让同盟国差不多一无所得,这导致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死于疟疾的人数远比死于日军的刺刀和子弹的人数多。

可以看到,植物常常与涉及重大利害关系的政治瓜葛纠缠不清,而这就是所谓的“植物地缘政治学”。

金凤花。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Maria Sibylla Merian, 1647—1717)曾在《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一书中写道,没有得到荷兰主人善待的印第安人,为了不让子女像自己一样沦为奴隶,他们用金凤花的种子堕胎。而几内亚和安哥拉的黑奴则以拒绝生育为威胁,以争取更好的待遇。时至今日,加勒比地区很多地方依然将这种植物的各部位作为堕胎之用。   中国工人出版社 图

《植物与帝国》是一本从植物学角度回看政治与历史的书。作者隆达•施宾格,是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女性主义科学史家,著有《奴隶的秘密疗法:18世纪大西洋世界的人、植物与医药》、《自然之体: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性别》等作品。

作者回望15至19世纪的欧洲历史,从航海家的历程出发,剖析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隐秘关系,探讨植物命名的重要意义。而在这背后,你会发现,那些帝国的航海家,冒着生命危险去勘探异国的植物,与他们的君主一起创造了植物学的全球文化,里面混杂着残酷和悲情的殖民历史。

玫瑰之吻

《玫瑰之吻》; [美] 彼得·伯恩哈特 著,刘华杰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月

“据说,一些很美丽的花却有着丑陋的名字。在莎士比亚的时代,犬蔷薇也被称作溃疡花(canker bloom)。canker与 cancer(“癌”)有着同样的拉丁词源。人们把粉红色的花瓣比作了流脓的疮伤或生锈的废铁。那是因为它的花缺少那时人们喜爱的突厥蔷薇(Rosa damascena)和法国蔷薇(R. gallica)的浓烈芳香。”

“到了伊丽莎白时代,人们用玫瑰给食物、饮料和早期的牙膏增添香味。早在现代洗衣皂、空气清新剂和感冒药出现之前,玫瑰就作为其始祖级产品大显身手。妇女用玫瑰水洗面,因为她们相信玫瑰能够令她们重返美艳青春。没有香味的蔷薇就像没有‘真’的‘美’。”

花,人人都喜欢花,谁会拒绝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寄托我们的情感。但关于它,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山茶花,书内插图

作者彼得·伯恩哈特是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生物系教授、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副研究员,一生专事花花草草。《玫瑰之吻》是一本有趣的植物科普读物,也是他关于各种花的植物观察笔记。

他从最熟悉的玫瑰萼片观察起,介绍花的结构、习性、形态,花何时开放、凋零,花粉与传粉,一直到花的演化,不仅全方位展现了花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还细致讨论了花与昆虫的有趣互动、花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生动展示了花朵上亿年来的演化历程,让人惊叹于自然造物的精致和奇迹。

紫藤花,书内插图

除了花的科学知识,伯恩哈特还结合花的历史、传说和神话,穿插奇妙的个人经验,分享与花相关的奇闻轶事。书中还甄选多幅植物绘画大师手绘插图,唯美地展现花的形态和构造,给所有爱花、懂花的人以强烈的视觉体验。

就像他说的,“花并不是为人而开的,却带给了我们爱和美的启迪。”

植物

《植物》;【英国】蒂莫西·沃克 著 ,张雪 译;译林出版社;年月:2021年1月

看了许多花花草草,最终都将回归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植物?”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总让我们一时难以作答。

作者蒂莫西·沃克在《植物》一书中写道,“植物和爱情一样,很容易识别,却很难去定义。”没错,我们几乎与植物朝夕相处,却往往对其熟视无睹,更不用说对它们了解多少了。

然而,植物是生物圈的基本组成要素,它们的进化直接影响着动物生命的进化和地球气候的演变。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它们不仅可以作为谷类、水果和蔬菜为人类提供食物,还给木材、纸张和药品等物质资料提供了原材料。

蒂莫西·沃克,英国植物学家,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植物科学系生物专业讲师,曾任牛津大学植物园园长。2011年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主持《植物学:绽放的历史》系列节目,并著有《大戟属植物》、《植物保护》等著作。

在《植物》一书中,沃克简明而生动地介绍了植物的特性、进化历程和多样性,以及它们的美学和实用价值,并强调了为子孙后代保护它们的必要性。从原始的水中孕育到在陆地上的艰难生存,从它们的繁殖方式到自我传播的种种策略,你会发现叶片为何伸展,花朵为谁绽放,种子如何去远行,植物都自有自己的精妙方案。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有智慧。

我们在追寻植物是什么的答案时,最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是谁。而读懂了植物的智慧,也是读懂自然给我们的生存哲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