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上海中招名额分配新政:破除唯分数论、不让一所学校掉队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21-03-16 19:4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

这一办法对于中考招生和小升初都具有强烈的引导意义:引导家长更关注身边学校的发展,坚定选择家门口学校的信心,缓解择校焦虑。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认为,理想的教育,不该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出现过度紧张与过度竞争现象,但有些家长认为,如果不能上好初中,就不再有可能上到好高中,也就不再有可能上好大学。如今,上海中招改革方案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50%到65%名额分配到区和学校,也就是说,本市优质高中超过一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区和各个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这在制度层面可以有效防止“区域掉队”“学校掉队”。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区域、什么学校,只要学生努力,都有可能进入优质高中学校。

周彬表示,上海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从不让每个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走向不让每所学校掉队的教育格局,高中也由原来的“抢生源”转为“育生源”。

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认为,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对初中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以前学校可能得不到的名额分到手了,挑战是学生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若初中学校被分到3个名额,最后却只有2人达线而被录取,这就没充分发挥政策红利。因此,公办初中必须认真领会新中考改革精神,抓住生源变化、制度红利等提供的机遇,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原来可能重心放在补差上,现在则须拔优、促中、补差三管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开展因材施教,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加强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培养,确保他们过线,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陆军表示,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等改革可以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扶持不挑选生源的初中学校,让更多在不选择生源初中就读的学生能通过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中的生源结构也将会发生改变。高中必须要加强五育融合、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培养体系。中招政策是根“指挥棒”。从育分到育人,中招改革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求初中学校必须做出改变,重视每一门科目的教与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避免“偏科”。

上海开放大学家庭教育专业教师李爱铭也是一位初二学生家长,她认为,中招改革背景下,优质高中招生向家门口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对口就读公办初中更有吸引力。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实施办法将与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以及初中“强校工程”等形成合力,实现两个主要改革目标—一是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积极探索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兼顾各类型初中学校的发展机会公平;二是进一步改变原有的“见分不见人”的招生方式,破除招生过程中的唯分数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录取体系,引导初中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促进高中学校研究和建立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