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犯罪因子:从心理学的角度再看一遍“福尔摩斯”

2021-03-19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憨憨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本文共2621字,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Fanpop

作者/ 憨憨

文编/ SOYYY

美编/ Dora

■■■

相信大家都对福尔摩斯和华生这对最佳搭档耳熟能详吧,今天要提到的就是美剧《基本演绎法》,被称为“现代版福尔摩斯”。

说到福尔摩斯,很多人会想到他细致的观察力和非一般的破案思路,不过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从反派角色的角度看,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呢?

大概总结剧中的案件,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金钱、复仇和心理因素。对于金钱和复仇这两种犯罪,前有异卵双胞胎为了巨额遗产杀害其他拥有继承权的私生子、秘书为升职加薪杀害CEO为顶头上司铺路,后有杀人犯的姐姐因侧写师的错误猜测毁了一家人的生活而服毒刺杀。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仇恨让人蒙蔽双眼”,并且,就这部美剧而言,因为金钱犯罪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过既然是心理科普,当然主要介绍的是心理因素啦~

1

1

1

这是华生作为夏洛克的戒毒陪护见到的第一个案件,房屋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厨房里一地的玻璃碎片,失踪的女主人,夏洛克通过隐藏在橱柜底下的第二个玻璃杯底碎片推测出是女主人将凶手“请”进门的。那么问题来了,女主人去哪了?当完全对称的房间摆设缺失了一个首饰盒,夏洛克认定女主人被杀害了,“绑匪从不拿战利品,但杀人犯会”。而下沉的一侧墙壁背后隐藏着一个密室,尸体就在其中。

所以,凶手是谁?连环杀手会带走战利品区别被害者的身份,因此夏洛克和华生通过上一个受害者得到了凶手的身份,和女主人长得异常相似的受害者,可此时凶手却被发现自杀在家中。

案件最后的真正凶手其实是女主人的丈夫,作为医生的丈夫为了得到女主人的全部遗产,劝说女主人整容,成了符合特定受害者的类型,又安排患者为家里的送报员以接触女主人,他通过把镇定剂换成激素来刺激患者的躁狂症,借他的躁狂症患者之手杀死了女主人,犯案手法确实很高明!

对于剧中出现的躁狂症,它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叫作双相1型障碍(Bipolar I Disorder),其诊断标准为:A、符合至少一次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的标准。B、躁狂和重郁发作的发生不能更好地用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指定或不指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来解释。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有双相1型障碍,那么有没有双相2型障碍或者3型呢?它们有什么区别?答案是有2型但没有3型哦,双相2型障碍(Bipolar II Disorder)与双相1型障碍最大的区别在于,2型拥有轻度躁狂发作(Hypomanic Episode)和重度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两个症状。

当躁狂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冲动、暴力、妄想以及反社会行为,并且会对他人产生敌意和身体上的威胁和攻击,因此躁狂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犯罪的可能性,就像案件中夏洛克分析的那样,由于药物的作用加重了躁狂症,促使患者有了疯狂杀人的冲动,冲动导致了暴力行为的产生,进而成为杀害女主人的元凶。

前面我们也提到,凶手会寻找具有相似之处的对象实施犯罪,这又是为什么呢?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可以解释特定的被害人类型,他因为痴迷红发女子而被驱使,这就好比有些人聊天时每句话最后一定要加句号,有些人聊天内容里一定不能出现逗号,这些都是强迫的表现,然而症状表现只是确诊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并不是只要符合强迫症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强迫症患者的。

1

2

1

故事的开始是一对孩子被绑架的伤心欲绝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被绑架的地方留下了一串气球,和消失多年的“著名”绑匪“气球人”的犯案手法极其相似。而经过一系列的求证却发现,这个案子的嫌疑人是“气球人”案的第一位受害者Adam。Adam并没有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告诉警察自己是被逼无奈才犯案的。然而,装无辜博取同情的Adam才是真正的罪犯,连绑匪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所有人都更偏向于成年人是加害者而未成年人是受害者,殊不知未成年人的心理疾病也是值得关注的,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Adam患有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其诊断标准为:

A. 重复和持续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违反社会规范,满足在过去12个月里符合至少三个标准,在过去6个月至少符合一个标准:

1.经常欺凌、威胁或恐吓他人。

2.经常会引发身体上的争斗。

3.使用过能对他人造成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

4.对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5.一直虐待动物。

6.在面对受害人时偷东西(如抢劫、抢钱包、敲诈勒索、持械抢劫)。

7.强迫某人发生性行为。

8.故意纵火,意图造成严重损害的。

9.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纵火除外)。

10.闯入他人房屋、建筑物或汽车。

11.经常说谎以获得物品、优待或逃避义务。

12.在没有与受害人正面接触的情况下偷取价值不菲的物品。

13.他们经常不顾父母的禁令,在13岁之前就开始在外面过夜。

14.离家出走至少两次,且住在父母或代理父母之家,或一次长时间未回家。

15.在13岁之前开始经常逃学。

B.行为上的障碍在临床上引起社会、学术或职业功能上的显著损害。

C.如果个体年龄在18岁或以上,则不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标准。

对比诊断标准,在剧中,Adam幼年被拐,自此杳无音信,被人们认为已故,最后却成为了诱拐其他小孩的罪犯“气球人”。这个案件的真凶的确让人感到意外,小小年纪就把一切都算计好了,在被警方抓捕后就想好如何利用自己未成年的事实来争取免责协议,逃脱法律的制裁。最后的镜头中,Adam和夏洛克坐在长椅上,Adam叙述着自己是如何享受和绑匪一起绑架孩子的快乐,享受看见失去孩子的父母的痛苦心情,他也很感谢免责协议替他“免罪”。然而夏洛克却指出免责协议最大的漏洞:只有他与绑匪共同犯案时才能免责。当绑匪因为脊椎手术卧床时,Adam由于无聊而独自绑架并杀害了一个男孩,这起犯罪并不能包括在免责协议中。

从诊断标准看,品行障碍像是“不良少年”,但是品行障碍有很大可能在青少年成年以后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可以理解为“品行障碍就是未成年时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闫兆鹏,2019,p.214),而是否具有反社会行为常常作为判断对象是否有犯罪可能的依据之一。就像Adam杀害了许多孩子,品行障碍患者在未成年时期依然有可能犯下无数罪行,但人们往往因为其年龄被蒙蔽双眼。

1

3

1

说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典型代表就是福尔摩斯的死对头莫里亚蒂,一个集智慧和邪恶为一体的角色。

在本片中,莫里亚蒂指使莫兰杀害37个受害者,放干被害人的血,抛尸大海,手法残忍,塑造了一个变态连环杀手M。

莫里亚蒂

在研究中,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更有可能犯罪。

在暴力犯罪领域,犯罪主要被分为工具性犯罪和冲动性犯罪,而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BIS-11(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的综合冲动性较高,即患者更容易冲动行事,品行障碍的症状也有易怒、鲁莽等,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享受犯罪并且漠视事实,因此他们更容易去有预谋地犯罪。

当然,并不是只有特定的心理因素会导致犯罪,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有犯罪的可能,但同样的,即使没有人格障碍,犯罪的概率仍然很高,因为险恶的是人心。有精神分裂症的老人杀害了蜜蜂养护员,因为他确认在自己清醒的状态下看见养护员毒死了自己的蜜蜂,并且在清醒时犯下了罪行,他不需要因精神障碍作特殊辩护。

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可能会遇见这样的患者或成为患者,但是在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之下,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可能性,就像第一季结尾中,没有人能想到臭名昭著的莫里亚蒂居然是个大美人。如果对犯罪心理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自行学习了解哦~ 顺便,《基本演绎法》真的很好看!

■■■

参考文献

Fridell, M., Hesse, M., & Billsten, J. (2007). Criminal behavior in antisocial substance abusers between five and fifteen years follow-up. American Journal on Addictions, 16(1), 10–14.

Kerekes, N., Zouini, B., Karlsson, E., Cederholm, E., Lichtenstein, P., Anckarsäter, H., & Råstam, M. (2020). Conduct disorder and somatic health in children: a nationwide genetically sensitive study. BMC Psychiatry, 20(1), 1–14.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0-03003-2

Meghan A. Marty, & Daniel L. Segal. (2015). DSM-5: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Stone, M. H. (2007). Violent crim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ersonality disorders. 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1(2), 138–153. https://doi.org/10.1002/pmh.18

Swann, A. C., Lijffijt, M., Lane, S. D., Kjome, K. L., Steinberg, J. L., & Moeller, F. G. (2011). Criminal conviction, impulsivity, and course of illness in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s, 13(2), 173–181. https://doi.org/10.1111/j.1399-5618.2011.00900.x

闫兆鹏主编,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临床知识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第214页

小 丘 说

《福尔摩斯》系列的影视剧中也不乏关于心理障碍的元素,这些心理障碍的专业名称是什么?它们在临床上又是如何被定义的呢?跟随作者的文字去一探究竟吧!

原标题:《犯罪因子:从心理学的角度再看一遍“福尔摩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