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剧场,重新认识邬达克,重新认识上海

2021-03-23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矩形

3月18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出品,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制作的原创舞台剧《邬达克》在上戏端钧剧场举行了首演。该剧由郭晨子编剧,周可导演,倾力展现了拉斯洛·邬达克(Laszlo Hudec)漂泊动荡的人生,探索凝结在他生命中的身份认同、艺术理想与家国情怀等问题。

邬达克是上海的“符号“

邬达克是上海的一个“符号”,漫步街头,轻易就能邂逅一座由邬达克设计建造的房屋。武康大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宏恩医院、绿房子、爱神花园……都由这位“网红建筑师”亲手打造,来往游客、行人络绎不绝。邬达克在他定居上海的29年间,为这座城市建造了124座建筑,赋予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

《圣经》中有一座“巴别塔”,人们齐心建造,希望能由它通往天堂。上帝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无法沟通。本剧就从巴别塔的意象开始,徐徐展开邬达克的故事,这是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的建筑之路、也是邬达克自我的建筑之路。

剧场里,伸出式的舞台直到右侧台口,演区是类似建筑体的构成,极简却富有历史厚重感。

舞美设计沈力介绍:“《邬达克》的舞台其实是在寻找平衡。”看似平静的舞台上,充满着不安,正如邬达克的人生。灯光设计任冬生力图以穿透性和局部性的的灯光,制造出独特的油画与电影质感,与舞美设计相配合,制造出一种“灰”调效果。在人物造型上,冯燕容受“船”的意象启发,用象征风格的手法表现人物造型,以各种年代符号代表众人,人物色调从浅至深,配合光影效果,给人物雕塑感的外轮廓。

本剧的音乐和影像设计也颇具匠心。创作经验丰富、为多部话剧制作了原创音乐的石灵为本剧作曲,歌剧及音乐剧导演、编剧王峙儒担任声音指导。本剧保留了现场乐队的形式,音乐与剧情发展相互契合,辅以具有年代感的古典乐曲,与表演节奏和内容出色配合。视觉导演戴炜带领影像设计小组,为本剧打造了风格性的影像,简约、冷峻的线条塑造了建筑艺术具有的空间意境。

在上海寻找身份认同

在端钧剧场伸出式舞台的尽头,经历了大半生漂泊的邬达克坐在一把椅子上,接受美国移民局移民官的询问,试图为他那复杂纠葛的过去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邬达克与移民官的问答之间,邬达克的人生就此展开。

19世纪末,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北部兹沃伦州的首府拜思泰采巴尼亚。青年时期,邬达克离开家乡,成为了奥匈帝国的一名炮兵中尉,为火炮和重机枪设计掩体,利用火车路基和沼泽地构筑防御工事,在乌克兰,还修建过一座军队礼拜堂。然而随着军队的溃败,他沦为战俘,摔伤了腿,从战俘营逃跑,用一杯酒,从醉鬼手里换来一张俄国护照,入境中国……在上海,他设计建造了一百多座建筑,推进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也埋下了上海的文化血脉。

作为一名建筑师,邬达克追求“确切”,而他自己人生却是如絮飘荡,充满了“不确切”,他自嘲,自己就像是“漂泊的荷兰人”,离开故乡,失去故乡,护照上的身份归属也在多个国家之间变换。邬达克没有在上海找到“身份认同”,最终,他离开了上海,而他在上海留下的建筑,却成了许多人关于上海的“故土的文化记忆”。

每个人何尝不是另一个邬达克

对于编剧郭晨子来说,《邬达克》的创作始于2014年,她带领戏文系的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集体创作出了《建筑家》;两年后,这部作品经历修改,参加了第七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如今这个版本是她在疫情期间完成的,疫情重新将“巴别”的困境带入人间,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隔绝”“界限”“身份”等问题。

她在剧中追问,一个艰难地寻找着身份认同的建筑家,会有着怎样的建筑语言,而上海这座大都市的身份认同又是什么。

她试图采用“音乐戏剧”的方式,将音乐植入戏剧的每一个角落,立体、多维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同时,在广泛的文献收集的基础上,构建出既准确又富有文学性的文本。

对于导演周可来说,《邬达克》使她沿着这位传奇建筑家的经历,重新认识了上海,也回望了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原本渴望成为牧师的建筑设计师来说,他的建筑便是他的‘布道’。”

同时,她也思考——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另一个邬达克呢?

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切的世界里,我们要如何寻找到自己认为确切的那样东西呢?”

她在剧本中增加了“光与窗”的象征,为邬达克的沧桑经历注入了爱与希望。

为了更好地挖掘邬达克背后的故事,同时,也为了调动演员们的积极性,本剧在落地排练时,周可采用了“工作坊”的方式。剧组成员共同参与,发散思维,将个人对人物和时代的理解融入剧本中,对剧本进行了二度创作。

剧组排练经历了节前上海疫情的小范围冲击,也经历了春节假期的停留,面临着“不确切”的排练和演出工作,剧组成员对艺术创作的坚持难能可贵。在最后呈现的版本中,一人分饰多角的形式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演员的身体能量和肢体语言也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演员、上戏教师李传缨在本剧中饰演“邬达克A”,即已定居在美国的邬达克,他说,在如此高强度的排练工作下,“邬达克已经侵犯到我了”,在休息与修整时间里,“各种与邬达克相关的时间节点和信息就在我眼前来回飘过”。

对他来说,邬达克已经深入了他的生活。作为教师,他必须兼顾教学和排练、演出,然而他却是主动加入剧组的,他说:“排这个戏很值得,接触这样的一个人很值得。”在他看来,“邬达克有坎坷的人生,但好在老有归宿。他很有趣,在远东第一大都市盖了这么多房子,却在建筑史上名不见经传。他很务实,富有工匠精神。让我重新思考了工匠精神和信仰问题。”

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邬达克》是一次对海派文化的回望和致敬。该剧同时得到了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资助,主创大部分由学校教师和毕业不久的学生构成。

《邬达克》不仅是对主人公生命历程的重坊,也是一个切口,让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与这座城市“重逢”。

演出信息

首场演出之后,观众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剧感受——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多年的老年人,演出里的这些建筑我都很熟悉,现在才了解这位建筑师。导演、编剧都很出色,而且我觉得这部剧很适合年轻人看!让年轻人更了解这位建筑家。”

“我觉得能把一个人物的生平故事用戏剧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舞美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盒子的设计,非常灵活,具有想象力。”

在这个春天里,因为《邬达克》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凭借戏剧的方式,与这座城市亲密接触。

文字:姚佳南

剧照:尹雪峰

原标题:《在剧场,重新认识邬达克,重新认识上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