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的夜莺”朱逢博

2021-03-23 2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现在歌坛流行音乐盛行,而那些经典的歌曲已经被更新换代,很多的老牌歌手也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

但是,他们、她们的名字不时被人们提起。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80年代红歌星朱逢博,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会哼唱她的歌曲。

朱逢博——

有着“中国的夜莺”,“中国新民歌之母”的美誉。

她着手创建了中国首个轻音乐团,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

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她的丈夫,施鸿鄂的帮助。

1

朱逢博出生于1937年的山东省。

她是一个小女孩,外貌也很出色。

但父母对她的要求却特别高。

在幼时,常常萦绕在朱逢博耳边的是“你要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但作为一个小女孩,哪有不喜欢打扮的?

小小的朱逢博也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裙子,带上好看的装饰品。

但每每她这样打扮自己之时,父母就会出现在她的面前,教育她,你不应该是一个绣花枕头,更不应该是一个花瓶。

对于外貌,你不应该如此注重,穿着得体是最重要的。

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朱逢博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这为她以后能够在音乐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大之后,嗓音独特的朱逢博由于没有老师指导,她并没有从事音乐行业,而是选择了建筑业。

大学之时,她选择了建筑系,因此,毕业之后她进入了工地实习。

当时,既没有防晒霜,也没有防晒服,朱逢博常常需要站在烈日下观察建筑,策划图纸。

但即使如此,她也从未喊过一声累。

后来,工地举行联欢晚会,朱逢博唱了一首歌,让上海歌剧院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她。

经过一番动员之后,朱逢博转行了,她进入了上海歌剧学院进修音乐。

朱逢博的嗓音天赋较高,但没有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却是她的短板。

而俗话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它的短板决定的。

而一个歌唱家能够走多远也与她的短板息息相关。

朱逢博很是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戏剧学院之中,她利用一切的机会去学习,去向前辈请教。

而上海歌剧学院就是一个很好实践场所。

在这里,朱逢博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也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

同时,她也认识了自己的丈夫施鸿鄂。

2

如果说,朱逢博是在民歌之上取得较大的成就的话,那么施鸿鄂则是在美声唱法之上具有很大的成就。

朱逢博先施鸿鄂进入歌剧院。

单单从时间上来讲,朱逢博的工龄要比施鸿鄂长,但若是从唱歌上来看,她的唱歌技巧却远远不如施鸿鄂。

再加上当时的施鸿鄂是一个有才气,有内涵的帅小伙。

因此,刚刚进入歌剧院没多长时间,他就收获了很多的粉丝,这些人里面就包括朱逢博。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人们并不擅长将自己的喜欢说出口。

因此,朱逢博就借口向施鸿鄂请教唱歌来接近他。

当时,施鸿鄂并不看好朱逢博。

在他看来,朱逢博唱歌不讲究技巧,纯粹是在浪费自己的嗓子。

若是不改变方法,朱逢博是走不远的。

当时的施鸿鄂也没想过少女心思什么的。

因此,当时的施鸿鄂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和朱逢博说的。

但朱逢博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对于施鸿鄂的说法,她并不认同,因此,当场,她就给施鸿鄂唱了几首歌。

结果,最后是朱逢博赢了,她的嗓音音域很广,就连施鸿鄂也不得不叹服。

通过这场交锋,二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施鸿鄂也渐渐的注意到了这个嗓音独特的小姑娘,并渐渐的对她上心了。

但相对比朱逢博来说,施鸿鄂的性子很是腼腆,自然要想让他主动开口于女生表白也是很不容易的。

后来,还是朱逢博担心错失幸福,先一步将施鸿鄂约出来,并提前打扮好自己,主动向他表白了。

看着这个满眼都是自己影子的小女孩,施鸿鄂很是震惊,但震惊之后就是欣喜若狂。

毕竟,自己也喜欢这个活泼的小女孩。

这次之后,二人正大光明的在一起,并很快便就结婚了。

当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二人并没有大办,而是简单的邀请了彼此的好友与亲人吃了一顿饭,聚一下就算过去了。

对于简陋的婚礼,施鸿鄂一直觉得对朱逢博有所亏欠,但朱逢博却很是满足。

婚后生活之中,施鸿鄂对朱逢博很好。

他不仅将朱逢博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还对朱逢博的事业多有帮助。

1986年,朱逢博由于连续接演了200多场《白毛女》,用嗓过度,做了一个小手术。

虽然术后恢复很好,对朱逢博的事业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此事也为施鸿鄂敲响了警钟。

他开始慢慢的,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西洋唱法潜移默化的教给朱逢博。

并在日常生活之中将自己保护嗓子的做法倾囊相授。

而等到朱逢博发现自己的唱功越来越好,不论是什么歌曲都能够信手拈来之时,才发现丈夫的良苦用心。

3

朱逢博与施鸿鄂婚后没多长时间,就生下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小男孩。

但当时,二人都忙于事业就将孩子托付给了双方的父母照看。

当时的演唱会并不像现在这样,门票高的吓人。

当时朱逢博或者是施鸿鄂演出,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出场费的。

有时候就算是有,也很少。

因此,他们虽然每日奔波于自己的歌唱事业,但积蓄并没有多少。

因此,在施鸿鄂生病之时,夫妻二人竟然拿不出治疗费用。

后来,虽然在亲友的帮助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但毕竟当时做的是心脏手术,术后也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2008年,朱逢博的丈夫施鸿鄂没有一点征兆的就突然去世了。

这对于朱逢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对于她来说,丈夫施鸿鄂不仅仅是自己的爱人,还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丈夫的突然离世,让朱逢博感觉自己的人生突然间就变得不完整了。

因此,施鸿鄂刚刚去世的那一段时间,朱逢博整日以泪洗面,就算是自己最喜欢的歌唱事业,也丝毫提不起她的一丁点兴趣。

后来,还是在儿子与儿媳的日以继日的陪伴下,朱逢博才渐渐的走了出来。

但对于丈夫的骨灰,朱逢博做主留在了自己身边。

每天吃饭之前,朱逢博总是会先将饭菜放在丈夫施鸿鄂的灵位前,然后她再动筷子吃饭。

在别人看来,她的做法很是不好,但对于她来说,这是她怀念自己丈夫的一种方法。

这也可以给朱逢博一种心理安慰,这样做,就如同丈夫施鸿鄂仍然陪伴在她身边一样。

结 语

如今,朱逢博已经84岁了。

而她的丈夫施鸿鄂已经去世13年了,她与他的骨灰已经同住13年了。

闲暇的时候,她时常会在施鸿鄂的骨灰面前诉说生活中的琐事,就如同他还在身边陪着她一样。

朱逢博歌曲专辑

▼朱逢博年轻时珍贵视频《请茶歌》

▼朱逢博演唱的《白兰鸽》

▼朱逢博演唱的《雁南飞》

来源:网络

原标题:《“中国的夜莺”朱逢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