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那座古墓的发掘简报来了

2021-03-21 09: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12年3月,有网络媒体报道,在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一座古墓,墓室的墙上还有用朱砂写的12个字:“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图自网络)

这12个字沧桑凄美的意境,以及位于古墓墙上的特殊书写位置,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网络资料甚至移花接木,将这12个字“嫁接”到辽代的张文藻墓里。

然而,张文藻墓位于河北,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发掘,相关的发掘报告《宣化辽墓》也早在2001年就出版了,里面并没有关于这句诗的记录。

这12个字和它所在的神秘古墓,究竟是什么来头?这个困扰网友们许久的谜团,最近终于被破解。登载在《华夏考古》2020年第6期上的一篇发掘简报,告诉了我们这座古墓背后的故事。

根据发掘简报的记载,这座墓葬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被发现。发现它的村民,当时正准备铺设院内地砖,在夯打地面时,发现院子西侧的地面较为松软,并有局部下陷,便找来工具向下挖掘,因此找到了墓葬入口。

令人惊奇的是,墓葬在被发现时,里面已然空无一物。村民看到墓葬的结构尚且完好,又阴凉又坚固,便把它当成菜窖,一直使用到考古工作者赶来调查。

墓葬结构透视图

这座墓葬为仿木构砖雕彩绘多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构成,各个墓室之间以券洞式甬道相连。前室和后室的壁面均有斗拱等仿木构砖雕彩绘装饰。彩绘颜料以暗红、橙色和土黄色为主。墓葬被发现时,彩绘依然保存得很好。

墓葬前室顶部壁画

前室北壁补间铺作

而网络驰名的那句“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则写在后室南壁东侧的墙上。考古人员认为,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提示了该墓葬应该是为了二次或多次合葬而修建的。“墓有重开之日”,应当指的是后来的墓主人亡故后,需要打开墓葬与之前故去的亲人合葬。

后室南壁东侧题记

至于为什么这座古墓发现时便已空空荡荡,考古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墓葬虽然结构完整,但从墓室、耳室壁面上彩绘部分观察,彩绘壁画这一工序并未完成。

绘制了帷幔和画轴的壁画,画轴内的画心却是空白,壁画显然并未画完

例如,墓葬后室顶部以暗红色宽框将墓顶分为三层大小不等的梯形空白,东壁下层空白处可见用橙色颜料勾绘的两枝不完整的牡丹,而其余三面的框格内并未绘有装饰题材,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再如后室南壁西侧,只以简单几笔勾勒出拄杖老翁,细节并未绘出。

后室南壁西侧绘制了一半的老翁

前室四壁的转角处、东西耳室的壁面、墓顶以及后室的壁面和顶部均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区。

凡此种种,都显示工匠在彩绘壁画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被叫停,墓葬的营建活动也就此停止。所以实际上,这座墓是一座还没有完工的墓。

即使如此,考古人员依然根据这座墓葬的形制、仿木构砖雕等元素,判断墓葬的年代为金代中期。

几百年前的金代工匠,在墙上写下“墓有重开之日”的诗句,本意或许是表达后人与先人未来会葬在一起,却没想到会与几百年后的考古发掘清理形成绝妙的巧合,引发这样一段故事。如今,墓葬的“真面目”终于被学界所知,并为考古学研究做出了贡献,这也许就是它最好的归宿。

参考资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山西高平汤王头村金代墓葬》,《华夏考古》2020年第6期

(如无特殊说明,墓葬结构图、内部照片均引自上述发掘简报)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原标题:《考古资讯|“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那座古墓的发掘简报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