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位波兰将军,是美国独立的传奇人物,又让杰斐逊陷入遗嘱风波

2021-03-24 11: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收录于话题#明白这个世界162个

1817年,已经74岁的国父级人物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面临一场风波。

他是自己好友的遗嘱执行者,却没有执行遗嘱。

这几乎成了杰斐逊一生为数不多的「污点」。

这场遗嘱风波的余波,更是震荡至今。

| 杰斐逊是美国国父、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被认为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最智慧的一位。他还是农学、园艺学、数学、建筑学、密码学等学科的专家,并且是发明家和小提琴手。

图片来源:Wikipedia

一个挣扎的年代

杰斐逊的这位好朋友,是那个时代大名鼎鼎的波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 (Tadeusz Kosciuszko,1746-1817年)将军。

柯斯丘什科在18世纪末的影响力,就好像切·格瓦拉在20世纪一样。这不仅因为他立下的赫赫军功,还因为他所秉持的理念。

|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拉斐特公园的柯斯丘什科雕像。柯斯丘什科是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美国共同的民族英雄。

图片来源:Twitter

柯斯丘什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祖国是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面积包括今天的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还有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国的一小部分。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前身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这两个国家的民族主要是西斯拉夫人。

在欧洲的古代,斯拉夫人属于蛮族,发源于今天的波兰,在几个世纪的时间中向外迁徙。

斯拉夫人所处的地域很尴尬,在欧洲的十字路口,其北部和西部是维京人、诺曼人和凯尔特人,东部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南面是地中海的拉丁民族。

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长期侵扰南方农耕民族,而从欧亚大陆东面和北面侵入欧洲腹地的游牧民族,都要经过斯拉夫民族的生活区域。

当北方游牧民族要前往欧洲南部的时候,挡在他们面前的喀尔巴阡山脉使得他们只可能选择两条路线。

第一条是从喀尔巴阡山脉的北面,进入南欧或直抵西欧;

第二条是沿喀尔巴阡山脉东侧经过今天的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地,进入巴尔干半岛或匈牙利所在的欧洲腹地。

但不管从哪边进入欧洲南部,游牧民族都会在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一代劫掠。尤其当东方游牧民族不断壮大后,从东方进入欧洲,其必经之路就是斯拉夫人的居所。蒙古人的入侵,也沿袭了这一路线。

另一方面,来自北方维京人(主要为瓦良格人,瓦良格是东斯拉夫部落对维京人其中一支的称呼)的入侵,也形塑了斯拉夫人。

公元9世纪左右,东欧这片土地上,遍布斯拉夫人的各种部落。不过,虽然斯拉夫人到处都是,但当时最强悍的族群却是北方的维京人。

维京人靠贸易和武力,到处积累财富。

这一时期欧州最重要的商贸中心有两个: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以及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王朝的首都巴格达。

从波罗的海出发,维京人的贸易商道则有两条:

(1)瓦希商道:经过第聂伯河,穿越黑海,到达君士坦丁堡;

(2)伏尔加河:顺着伏尔加河南下,经过里海,到达巴格达。

河流航运与沿路的贸易据点,成了维京人掠夺的重点,他们一边抢东西,一边往南到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用自身的皮货和抢来的物品交换其他所需。

不管是维京人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和习惯深刻地影响了斯拉夫人,加上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斯拉夫人的文化一直在发生撕裂,最终使斯拉夫人分裂为三支,即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

(1)东斯拉夫人:分布乌拉尔山脉以西,他们是现代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祖先。

(2)南斯拉夫人: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上,是「欧洲火药桶」各个小国的祖先;

(3)西斯拉夫人:分布在中欧平原上,是现代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

东斯拉夫受东正教文化影响,属于拜占庭文化圈,构成了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南斯拉夫则被东西撕裂,东边的部分属于拜占庭文化圈,西边的部分属于拉丁文化圈,甚至后来还有一些地区受到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影响;

西斯拉夫受天主教影响,属于拉丁文化圈,主要有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

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产生,斯拉夫人在信仰、文化和习惯上的不同愈发明显,波兰为首的西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为首的东斯拉夫人矛盾变得尖锐。作为弱势的一方,波兰并不像俄罗斯那样想要统治对方,其需求主要在于民族独立。

柯斯丘什科就生活于这样一个挣扎的年代。

柯斯丘什科的家族很显赫,祖辈曾是大公的封臣,因此拥有中等大小的土地以及农奴。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立学校,他学习了军事和人文知识,并留校任教,从少尉一直升到上尉。

但是,1768年国内爆发内战,柯斯丘什科当时正好因领到奖学金去法国学习艺术。看到国内发生的事情,他想要继续学习军事,不过,由于在法国他是外国人,被禁止学习军事内容。

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了波兰-立陶宛。对于柯斯丘什科来说,这不仅是对波兰-立陶宛联邦主权的侵犯,而是对祖国文化、信仰与习惯的侵犯,波兰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但是当时的柯斯丘什科空有报国热情,却无法进入军队。他的家族已经没落,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军官职位。而当时他又在法国,鞭长莫及。

这时,上帝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机会。

悲剧英雄柯斯丘什科

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

因为美国对英作战,而法国作为英国的宿敌,便大肆宣扬美国革命的正义性,这感染了正在巴黎的柯斯丘什科,他只身前往美国。

从那时起,柯斯丘什科对民族独立的追求就不再限于自己的祖国。

来到美国后,柯斯丘什科立刻读到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并被其深深打动。他加入了大陆军,并且和杰斐逊见面,二人相谈甚欢,开启了40年的漫长友谊。后来的岁月中,他们彼此成为对方最忠实的朋友,来往书信千封,无所不谈。

| 柯斯丘什科为杰斐逊所绘制的画像。

在新大陆,柯斯丘什科的主要任务是费城的防御,他修建了重要的防御工事和军事要塞抵御英国人。

后来,他被调到北方继续从事防御工事的建造,并为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做了极大贡献。

七年的服役让他获得了准将军衔,只要他留在美国,就会得到12280美元,并获得500英亩(相当于2平方千米)的土地。但他还是选择回国,他觉得那里更需要他。

1788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当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继美国宪法之后的世界上第二部宪法————《五三宪法》。

当时,国家需要一个至少有10万士兵的部队来保卫国家不被邻国侵略。柯斯丘什科依靠其世界影响力申请参军,并获得了少将军衔,开始训练他的士兵。

| 1959年5月3日,位于芝加哥的柯斯丘什科雕像前,人们纪念波兰宪法通过171年。

图片来源:chicagotribune.com

但就在同一时间,国内保守势力拒绝宪法,并请求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干预。

俄国顺势介入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了波俄战争。当时俄罗斯的兵力大概相当于波兰的三倍,眼看无望,柯斯丘什科却勇敢应敌,不断打赢敌人,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

可双方差距实在太大,国王还是选择了投降。结果,祖国被第二次瓜分,波兰军队被裁撤。柯斯丘什科在战后得到了晋升,而且可以留在波兰军中,但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选择了流亡。

在流亡的岁月里,他开始组织反对俄国的行动。

1794年,柯斯丘什科组织起全面起义,领导一万起义军像俄国军队发起进攻,再一次以少胜多,创造奇迹。

| 柯斯丘什科起义的首个重要战役是拉西瓦维采战役(1794年4月4日),该画作描绘了这戏剧性的一幕。

图片来源:Wikipedia

他的举动迅速引起全国范围的呼应,他的「波瓦涅兹宣言」更是强调废除部分农奴制,承认农民的公民自由。

不过,起义军毕竟人数太少,保守派和俄国又太过强大,柯斯丘什科的行动无异于飞蛾扑火。

第二年,波兰反而遭到进一步瓜分。

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俄国沙皇保罗一世上任,他赦免了柯斯丘什科,并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柯斯丘什科仍然心有不甘,他不想自己的祖国就这样沦为傀儡政权把持的屈辱境地,他加入了拿破仑的波兰军队,而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他的理想再一次破灭。

晚年,他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讨价还价,争取社会改革和要求扩大波兰领土,皆成泡影,直到郁郁而终,他的理想从未实现。

在浪漫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19世纪初,柯斯丘什科是欧洲人心目中的悲剧英雄,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在那个时代显得多余和无力。

而除去他戏剧性的人生,人们更加敬仰的是他的品格。而他的遗嘱一方面诠释了他一生追求的价值,另一方面却使得杰斐逊落入了无休止的风波中。

遗嘱风波

2018年3月2日,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GCSP)举办了一场关于柯斯丘什科的非凡一生的公开讨论会,作为《世界人权宣言》7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

《新东欧》在对该活动的报道中这样指出了柯斯丘什科与人权之间的关联:

「柯斯丘什科将军为人权而战,捍卫自由、正义和人人平等的理想。」

柯斯丘什科的一生有两个战场,一个战场为祖国与民族而战,另一个战场上为人权而战。

他刚来到美国的时候,军队为他配有一个黑奴,他给了黑奴自由。独立战争之后他回到波兰,立刻减少了男性农奴的义务服役时间,并免除了对女性农奴的奴役。而就在他身体最虚弱的最后时光,他解放了自己的全部奴隶。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西卡斯(Albert Cizauskas)在纪念柯斯丘什科的传记文章中指出:

「柯斯丘什科对政治自由的深切关注远远超出了战场的视野……在柯斯丘什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式的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位时代的先锋,引领着一个『革命性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式的乐观主义』正在改变西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时代。」

在某种程度上,柯斯丘什科没有敌人,他的敌人从不是人,而是理念。他为正义而战,这使得他的战场从不局限在某一个地方,而是在所有地方。

同样,他的战争也不限于某一个时间,哪怕在他去世以后,他还希望继续对不平等、不正义的制度作战。

因此,在1798年,他写下遗嘱,希望在自己死后,好友杰斐逊能够继续完成他的使命。

| 亚瑟·萨克(Arthur Szyk)1938年的绘画,画上描绘了柯斯丘什科,他手里拿着1798年自己的遗嘱。

图片来源:culture.pl

当时,他准备从美国秘密回到欧洲,杰斐逊以假名字为他办了护照。在回去以前,他觉得前途未卜,凶险难料,于是决定起草遗嘱。内容是将自己在美国的财产用于解放奴隶和为其提供教育资金。他写道:

「我请求杰斐逊先生,如果我死了,没有遗嘱留下的话,他应该从我的钱里拿出这么多购买黑人,把他们释放出来,再给他们(剩下的)足够的钱,为他们提供生活费……」

当时,杰斐逊同意成为遗嘱的执行人。

但是,柯斯丘什科回到欧洲之后,又在1806年、1816年和1817年分别写了三份遗嘱。结果,1817年10月,当柯斯丘什科因病去世时,杰斐逊就面临是否要执行遗嘱的问题。

由于柯斯丘什科有四份遗嘱,而他在1798的遗嘱又是最早的,这份遗嘱是否有法律效力,成为了一个问题。

这几份遗嘱使得柯斯丘什科的1798年遗嘱的法律效力受到影响。

而事实上,柯斯丘什科在1816年亲手写下的遗嘱中,已经包含了一条明确撤销所有先前遗嘱的条款,这成为美国最高法院于1852年裁定终结1798年遗嘱案的一个依据。

但问题是,在柯斯丘什科1817年写给杰斐逊的信中,他又提到了1798年的遗嘱,仿佛它还在运作一样。而且,他在1817年的遗嘱中不仅提到欧洲财产的处置,还包括了过去的财产:这其中也包含他在美国的财产。

遗嘱自相矛盾,让杰斐逊举棋不定。

杰斐逊最终选择不执行。他的理由是:

「我快75岁了,要遵守遗嘱的规定需要比我余生更长的时间。」

然后,当柯斯丘什科后期遗嘱的受益人和代理人写信给杰斐逊时,杰斐逊得知了柯斯丘什科的1806年和1817年遗嘱「申请1798年遗嘱所涵盖的全部或部分资金」。

到这时,杰斐逊更加明确了,自己不想成为遗嘱的执行人,并在他退出的理由清单中增加了一条理由:诉讼的可能性。

尽管杰斐逊不再是遗嘱执行人,但他随后采取措施,确保柯斯丘什科生前的心愿得到尊重,这是杰斐逊在信件中曾反复向柯斯丘什科表示过的。

杰斐逊请了当时39岁的约翰·哈特韦尔·科克(John Hartwell Cocke)接替他作为遗嘱执行人。

科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弗吉尼亚人,曾帮助杰斐逊建立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并且有反奴隶制的倾向。

科克在一开始表现得十分配合,但后来意识到遗嘱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很难实施,甚至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实施的。没有白人学校愿意招收黑人,白人社区也反对为黑人设立学校的想法。

于是,科克拒绝了遗嘱执行人的正式任命。柯斯丘什科的人权理想在死后继续受挫。

最后,在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威廉·沃特(William Wirt)的建议之下,杰斐逊正式将遗嘱交给孤儿法院(Orphan's Court),该法院最终任命本杰明·李尔( Benjamin Lear)为柯斯丘什科的遗嘱管理人。

至此,杰斐逊终于「摆脱」了柯斯丘什科的1789年遗嘱。

但是,柯斯丘什科最后的理想却没有实现。

上帝是公平的,由于柯斯丘什科的悲剧,他永远被歌颂;而杰斐逊因为拒绝执行遗嘱,则被后世不断非议。

柯斯丘什科的遗嘱风波还没有结束。

「杰斐逊是奴隶主」?

美国第六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的传记中,柯斯丘什科被誉为争取美国独立的两位最杰出的外国人之一,另一位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法国军事英雄人物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

而在美国白宫对面的拉斐特公园,有纪念柯斯丘什科的雕像,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

「当柯斯丘什科倒下时,自由尖叫着。」

柯斯丘什科的理念在后来的200年中一直激励着人们。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对自由、独立、平等的永恒追求。

而杰斐逊虽然作为美国国父,虽然始终受到赞誉和推崇,却因为遗嘱一事不断遭到非议。

废奴主义者威廉·劳埃德·加里森(William Lloyd Garrison) 批评杰斐逊在执行遗嘱上的无所作为;一些历史学家们则评价说杰斐逊如果真的在意柯斯丘什科,真的讲义气,就不会找那么多理由;甚至连杰斐逊传记的作者都认为杰斐逊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很冷漠。

这些对杰斐逊的非议,常常被上升为种族主义指责。

杰斐逊一生拥有650名黑奴,当时就被指责过是「骑在奴隶背上进入自由的殿堂」。直到今天,这一点还被拿出来作为杰斐逊人生的「污点」。

| 杰斐逊1795年在自己写的《农场手册》上列出了自己当时拥有的163奴隶名字。

图片来源:Wikipedia

2020年,当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警察暴力而去世后,美国人走上街头,重新呼吁非洲裔美国人的权利。

一些极端的抗议者,甚至将怒火发泄到杰斐逊身上,推倒了他的雕像,并写上「乔治·弗洛伊德」与「杰斐逊是奴隶主」字样。

| 被推倒的杰斐逊雕像与在底座上涂鸦的字。

图片来源:dailyhive.com

当然,只要回到当时的历史上,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对杰斐逊执行遗嘱还是对他蓄奴的事实,人们都过于苛责他了。

这不仅是对杰斐逊的误读,也是对柯斯丘什科的误读。

| 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暴乱也蔓延到了华盛顿拉斐特公园的柯斯丘什科雕像,这位为了人权奋斗一生的英雄竟也遭到了如此严重的误读。

图片来源:www.reddit.com

而且,人类真正开始大规模废除奴隶制也是19世纪的事情了。直到1807年,英国议会才通过法案,宣布禁止奴隶贸易。

1833年,英国正式废除了奴隶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然而,时至今日,全球还有4000万人被奴役。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柯斯丘什科,还是杰斐逊,当时都是相当超前的。

值得注意的是,柯斯丘什科的确做了很多伟大的行为,杰斐逊也同样做过。

杰斐逊虽然有650个奴隶,并继承了其中175人的财产,但这些奴隶都是在他的庄园中出生的。他后来购买的大量奴隶,大多是为了让这些奴隶和家人团聚。由于经济原因,他后来卖掉了110个奴隶,后来他主动释放了161个奴隶。

杰斐逊反对奴隶制,这在当时的美国是一件勇敢而激进的行为。他曾谴责英国向美国输入奴隶,并议废除美国西部所有领土的奴隶制,将奴隶进口限制为15年。在杰斐逊死后,他的遗嘱也要求释放自己的奴隶。

杰斐逊谴责奴隶制,只是他反对在这件事上太过激进,那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创伤。

在执行遗嘱的事情上,他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杰斐逊比柯斯丘什科还要大3岁,需要他执行遗嘱的时候,他已经是74岁的老人,何况遗嘱本身还存在巨大的矛盾。

杰斐逊与柯斯丘什科是硬币的两面,他们都向往社会进步,只是途径不同罢了。

柯斯丘什科的斗争精神是永恒的,而杰斐逊的现实与审慎同样是永恒的,一个社会需要有柯斯丘什科的勇气与理想,也需要有杰斐逊的智慧。

同时产生二者的社会是值得崇敬的,包容二者的社会更是如此。

毕竟,在200多年前,他们尚且能够彼此包容,彼此欣赏。■

参考资料

猎鹰之巢. 波兰将军与农民:我们为谁而牺牲. 六都春秋. 2017.

萧瀚. 柯斯丘什科的选择.财新周刊. 2020.

尚杰. 悖谬与后冷战时代的政治哲学--读德里达《友谊政治学》.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Albert C. Cizauskas. The Unusual Story of Thaddeus Kosciusko.Lithuanian Quarterly Journal.1986.

Monica M. Gardner. Kościuszko: A Biography. Good Press. 2019.

The Bridge Foundation. General Kosciuszko, a man ahead of his time. New Esatern Europe. 2018.

Marek Kepa. How The English Romantics Went Crazy For Kościuszko. Culture.PL. 2018.

Storozynski, Alex. The Peasant Prince: Thaddeus Kosciuszko and the Age of Revolution. New York: Thomas Dunne. 2009.

FRANCIS E. ZAPATKA. KOŚCIUSZKO AMONG THE ENGLISH ROMANTICS. The Polish Review. 1985.

Lindsey Grudnicki. TRUE TO A SINGLE OBJECT: THE CHARACTER OF TADEUSZ KOśCIUSZKO. Ashbrook Statesmanship Thesis. 2013.

TA-NEHISI COATES. Thomas Jefferson, Tadeusz Kosciusko, and Slavery: Annette Gordon-Reed Responds. The Atlantic. 2012.

Gary B. Nash et. Friends of Liberty: A Tale of Three Patriots, Two Revolutions, and the Betrayal that Divided a Nation: Thomas Jefferson, Thaddeus Kosciuszko, and Agrippa Hull.Basic Books. 2008.

John Quincy Adams. Life of General Lafayette. To which is added the Life of General Kosciusko. New York, Nafis & Cornish. 1847.

原标题:《一位波兰将军,是美国独立的传奇人物,又让杰斐逊陷入遗嘱风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