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中村,应该站在城市的哪一边?

2021-03-24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导语:

3月19日,根据广州黄埔区政府发布的通知,萝岗社区大塱村旧村项目改造范围内房屋权属人同意《大塱村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且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已超过80%,‍近期拟启动改造的搬迁建设工作

崭新的高楼大厦与残旧的低矮楼房相望并存,是中国一线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风景线。作为城市空间中的独特生态,城中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却也被很多人视作“眼中钉”。在寻找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合适地位的过程中,城中村区域分布达100%的广州,却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城乡融合方式。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一直以来,以脏乱差的形象和低成本生活空间的存在形式镶嵌在中国城市的肌理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9年的60.60%,为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奋斗目标,在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预计达到或者接近85%,全国城中村的整改工作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①“眼中钉”式的城中村

崭新的高楼大厦与残旧的低矮楼房相望并存,是中国一线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风景线。作为城市空间生态的一部分,城中村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但也因为其破旧拥挤、环境脏乱差、治安混乱等问题被视为“眼中钉”,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对象。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都经历过以大拆大建为特点的改造阶段。

②村庄包围城市?

在3座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城中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各区分布率达到100%。截至2016年,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共有288条,村域面积共534.63平方公里,占城市总面积的9.63%,约是北京(0.14%)和上海(0.06%)之和的48倍

③城村融合新形态

广州在探索城中村改造方法的过程中,创新思路,开辟出新的城乡融合方式。和其他两座城市不同,广州城中村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区,老旧紧凑的城中村形态镶嵌在现代的摩天大楼之间,既保留了老广的生活节奏,又包容了各类不同的生活习惯。本地、外来、传统、现代各种元素都融合在广州城市新形态中。

一、北京,上海和广州:城中村,你的名字叫什么?

 

在北京,城中村一般被称为“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目前正在以年均六七十个的速度减少,上海的城中村则被称为“旧区”或者“(二级)旧里”,主要集中在较为偏远的郊区。而广州人一直把城中村叫“城中村”,即城市中的村庄。

 

二、为什么广州会呈现如此特殊的“城村融合”?

①历史溯源

“广州的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的历史产物。”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研究中国城镇化发展变革中分析道。广州作为中国南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应经济发展所需,新的建成区迅速把周边村庄“包围”起来,形成了现在的城中村。

广州在村庄的基础上发展,而城中村也在城市的生长过程中衍生扩大,二者形成了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空间关系,从历史根源上就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联系。

②通勤距离

在棠下、石牌等城中村进行采访发现,多数居住在城中村的人员上班地点就在城中村附近。比如棠下居民多在科韵路、信息港、珠江新城等地工作。据研究调查测算,广州地铁站中约有35个为就业偏向型,即附近聚集了较多就业空间。《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中将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职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标。下图中圆形为就业型地铁站,三角形为城中村,以就业型地铁站为圆心,半径为5km,可以看到划出的幸福通勤范围覆盖了市区大多数城中村。

 

③房租经济

除了空间距离上的便利,低生活成本也是城中村能够在市区中生生不息的关键原因。相比于其他生活支出,租金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城中村中高度密集的楼房提供了大量的空置房屋,虽然环境并不那么优越,但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租金是同等地段小区的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

 

采访资料:

每一条街都要亲自行过,了解这个村的历史。——石牌村博士阿德

“大家生活在一起,平时也会经常打交道,偶尔一起吃饭喝酒,我们都觉得那些外来工和我们本地的村民没有什么区别,大家就像一家人,都是自己人。”

“广州城中村的历史真的太长了,长到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说起。经济发展起来后,这里的人挣钱了就不再种田,开始建房子,一批又一批的疯狂抢着建房子,越建越多,越建越密,城中村就是这么来的。”

“和以前相比,这里变化很大啊,现在到处都铺了大路,原本都是那种脏乱的小街小巷,后来都是村民自己和政府一起合力修整,建了各种设施设备,现在可就方便多啦!”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广州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整改的角度和力度,寻找最适合最科学的改造方式。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目的不是推翻重建,也不是对城中村的否定,而是为了让城中村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轨迹,是为了让城中村、以及城中村中的人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是一种包容的改造。

三、未来的城中村

阿德(化名)是在石牌村开药材店的博士毕业生,他从小在广州城中村长大,对城中村有很深的感情。

“想要了解广州的城中村,不是说看看新闻拍拍照片就能知道的。你需要走进去,深入到每一个角落,你要去慢慢感受那些独特的城市文化,那样才知道怎样的发展方式是最好的。”

在广州人看来,城中村不是简单地生长在城市的边缘,更不是站在城市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城市的一张独特名片,展现了广州特有的历史风物,以及热情包容的城市文化。

在城中村的改造上,广州持续发力。仅在2020年,广州发布的城中村旧改政策就多达60条以上,从年初的政策5连发,到9月份的“1+1+N”的政策体系共18份政策,将城村融合进行到底。

城中村与城市共生,是广州在城市化进程中探索的新发展模式,而如何让这种特殊的融合方式保持生生不息,为广州的城市发展增加活力和动力,甚至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都是值得继续探索和期待的。

作者:梁影霞 孔德棣 黄诗雨

指导老师:吴小坤

学校:华南理工大学

编辑:周奕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