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通红色记忆 | 革命先驱吴亚鲁: 用生命铸就一座不朽的丰碑

2021-03-23 16: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把星星火种播在故土家园,把熊熊火炬点燃海北天南;用惊天的呐喊,唤起一个民族的觉醒;用锋利笔刀,捅破长夜难明的黑暗。你的忠骨埋在湖南平江,你的浩气存在家乡马塘,两地两座丰碑,一尊民族脊梁。是你,江海平原上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今天,人们用一首荡气回肠的挽诗讴歌革命烈士吴亚鲁,以此铭记那些血染衣衫的峥嵘岁月……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吴亚鲁创办社刊《平民声》,并任主编

▲吴亚鲁成立了进步团体”平民社”

吴亚鲁,乳名肃官,名肃,又名渊、渊之,字亚鲁,因革命需要,曾化名李汉民、陈俊卿、吴野鹭、吴雅鲁、吴野鲁等。1898年12月8日生于如皋县潮桥镇(现属如东县马塘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仪表端庄、生性温和、颖悟,从小就受到了曾在前清中过举人的父亲吴璜的良好教育。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

求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先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通地区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宗旨而奋斗。

1922年暑假,吴亚鲁带着革命的思想和热情回到家乡,联络邀请了旅宁、旅沪、旅京等地的如皋籍学生50多人,成立了进步团体“平民社”,创办社刊《平民声》,并任主编。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小学教师团结论》的文章,在当地知识青年、旅外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吴亚鲁又积极地联合潮桥附近的一些青年,组织潮桥青年学友会,刊行《潮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苏德馨、叶胥朝、陆植三及吴亚鲁的表弟丛允中、弟弟吴亚苏等一批青年在他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党的优秀干部。

1923年夏,刚毕业的吴亚鲁被党组织委派到徐州开辟工作。他以省立第三女师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依托教学之便广泛与徐州各校进步师生接触,引导他们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久,革命宣传活动扩大到徐州七所中学、部分小学和铁路工人中,培养考察了一批积极分子。1924年6月,徐州第一个社会主义团组织成立,吴亚鲁任书记部主任。当年12月,徐州团组织改组为青年团徐州地方委员会,吴亚鲁被指定为书记。1925年,吴亚鲁成立了徐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徐州支部,培养了革命力量。

6月,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徐州后,他领导党、团员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声援活动。他与苏同仁(后来成为他的伴侣)在第三女师掀起学潮,赶走了压制学生运动的顽固派校长。由于在第三女师驱赶校长的斗争中不慎暴露了身份,7、8月间党组织为保护吴亚鲁,将他调离徐州。在徐州短短两年时间,吴亚鲁带领一大批进步青年成长为党的骨干,被称为“徐州地区和豫东、皖北邻县的革命运动的重要的引路人、播种者”。

北伐开始,吴亚鲁受组织派遣随军出征到武汉,在叶挺部下工作。随后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先后去广东、福建从事党的工作。在福建期间,他曾去香港、台湾开展革命活动,将革命火种播于椰林海角、海峡两岸。

在那段日子里,吴亚鲁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伴侣——苏同仁。1921年苏同仁考入省立第三女师,成为吴亚鲁的学生,1923年由吴亚鲁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徐州地区的第一名女性共产党员,同年秋,以小学教师身份在睢宁县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睢宁县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吴亚鲁与苏同仁在南京结婚,其后相携参与了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等。1933年7月,苏同仁在上海分娩了女儿,托人到狱中告诉丈夫,吴亚鲁给女儿起名“阿难”。1939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苏同仁与陈潭秋、毛泽民等赴新疆工作。她经常往返于新疆与陕北之间,进行联络工作。后因叛徒告密,在甘肃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43年9月在陕南牺牲,终年38岁。

身陷囹圄,仍忧国家命运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吴亚鲁多次被捕。1930年12月初,中共中央派吴亚鲁到山东工作,先后任临时省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省委常委。1932年2月,吴亚鲁(化名李汉民)在青岛被捕,因无证据而获释。出狱后,他立即前往上海,化名陈俊卿在党领导的互济会任救援部部长,秘密组织赤色工会,领导工人运动。1933年初春,一次去某秘密机关联系工作时,因机关被敌人破坏,第二次被捕,当时他身患肺病、胃病和比较严重的哮喘病,为摧毁他的意志,敌人极尽所能地折磨他,让他每晚睡在水泥地上,仅靠一条薄薄的破毯子过夜。在审讯中严刑逼供,甚至施加了惨无人道的电刑,但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孱弱的身躯把常人无法忍受的酷刑扛了下来,始终不吐露任何革命机密。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将他释放。当年夏天,因叛徒告密,吴亚鲁在法租界第三次被捕,幸经亲友姚尔觉通过柳亚子聘请律师史良进行辨护,方免于引渡给国民党当局,后被法院以“鼓吹共产主义,危害民国”罪被判刑三年六个月。直至1936年冬才脱离牢笼。

吴亚鲁在身陷囹圄期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在狱中建立了秘密通讯网,暗中进行狱中斗争。他利用亲友设法送进狱中的进步书籍经常给难友上马列主义课。他还教难友们学习英语,后来相互间竟能用英语通话、传递信息。他还经常利用放风的机会,向难友们讲述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鼓舞他们的斗志。

出狱后, 吴亚鲁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暂住在亲属家翻译英文读物,后来经同狱难友介绍到上海新知书店工作,在约半年时间里,他与沈经农合作翻译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英文读物。他在翻译中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注重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和捍卫马列主义的原则立场。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新知书店濒临倒闭,吴亚鲁不愁自己生活无着落,只忧国家危在旦夕。他一面和书店其他职员一起去摆地摊,推销抗日书刊,向群众积极宣传抗日,一面抓紧寻找党组织。

血染平江,天地能知忠烈心

▲吴亚鲁烈士碑文

▲平江县嘉义镇烈士公墓

1938年,吴亚鲁在湖南长沙办事处找到徐特立,恢复了组织关系。徐特立安排他到新四军驻平江留守处(后改称通讯处)工作,任秘书主任,党内职务为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秘书长。

留守处设在平江县嘉义镇,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农村小镇,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吴亚鲁到这里工作后改用本名,虽人地生疏,但凭着他政治宣传家的才华和待人忠实诚恳的态度,很快就和留守处的同志结成知己,与当地群众亲密无间。留守处人少事多,他白天参加会议,听取汇报,接待来访,处理友党友军之间的问题,晚上草拟文件,撰写汇报材料,编写党课教材,经常忙到深夜。当时,他肺病复发,经常咯血,但他有极强的事业心,工作任务不完成,就坚决不休息。

1939年上半年,国民党炮制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反动文件,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加快了反共步伐。6月12日午后,敌人先将通讯处的新四军上校参谋涂正坤骗出去杀害,接着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官兵窜到街上戒严,并冲进通讯处,气势汹汹地叫嚷:“你们谁是负责的?”正在工作的吴亚鲁看到苗头不对,为掩护其他人,毅然挺身而出:“我就是负责的,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枪杀抗日战士?你们为什么要破坏抗战团结?我要控告你们!”暴徒们不由分说强行捆绑吴亚鲁,吴亚鲁被拉出大门后,为了让附近群众知道事实真相,更加高声地呼喊“不准破坏团结抗战”、“打倒汉奸卖国贼”。暴徒们慌忙向他头部、胸部连击两枪,他中弹后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直至壮烈牺牲。当晚,特委组织部长罗梓铭和曾金声、吴贺泉、赵绿吟也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平江惨案”发生后,延安、重庆、桂林等地相继举行追悼大会。1939年8月1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延安人民追悼“平江惨案”被害烈士大会上,毛主席发表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著名演说。中共中央送的挽联写道:“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吴亚鲁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业绩。2009年,吴亚鲁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北侧,有一座江海平原上罕见的土山,山体南侧有一块长54米,高2.2米的石壁,名曰“英雄壁”,它由425块刻有名字的大理石镶嵌而成,每块宽50厘米,高40厘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有江海平原开天辟地的革命先驱吴亚鲁;有皋东大地英名贯耳的革命先烈吴亚苏;有串场桥上叱诧风云的抗日英雄白桐本;有马塘大地火中涅槃的钢铁战士顾尊三……一块石座,一位英雄;一位英雄,一个故事;400多名英雄的事迹,汇成了一部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马塘人民革命斗争史在如东革命史篇中居于特殊地位,马塘是如东乃至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人的故乡,党组织的发源地,党领导的最早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曾震撼如东大地;这里诞生了如东第一个党的领导机关——马塘区委,中共如皋县委员会,江北特区委员会曾据此领导如皋县、通如地区党的全局工作;这里建立了如东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和新四军东进独立县治后的第一个县委,曾经是全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政指挥中心。历史将马塘地区推上了如东革命的前哨。

在这片浸染了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马塘镇历届党委、政府从革命先烈的爱国、爱党,不畏牺牲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行动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据马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琳介绍,近年来,马塘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新城区拔地而起,新工业园区厂房林立,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食品机械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火龙果、无花果、莲藕等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新建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各一座,三所医院持续改造升级,省示范村卫生室建成率达83%,教育、卫生事业领跑全县。

新时期的马塘儿女,以生机勃发的昂扬姿态、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告慰革命先烈。未来,他们还将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吴阿难——吴亚鲁与苏同仁之女

▲吴阿难和苏同仁

▲吴阿难近照

阿难说:

我今年已经88岁了,去年清明回马塘老家为父亲扫墓,我对父亲说,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渐富足,您的鲜血没有白流,您的英魂永驻人民心间。

在我六岁的时候,父亲英勇就义。四年后,母亲也为了革命,永远地离开了我。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为年幼,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但每次只要家中有人讲起父母的革命故事,我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我知道了在那段晦暗的峥嵘岁月里,有无数跟我父母一样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所以,在思念父母的同时又为自己身为他们的儿女感到骄傲自豪。我收获的不是那种听起来不平凡的称谓,而是革命优良传统遗留下来的无价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不断奋进拼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传承红色精神,那也是对父母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全媒体记者:张予钦 钱海军

编辑、制作:陈旭楠

原标题:《南通红色记忆 | 革命先驱吴亚鲁: 用生命铸就一座不朽的丰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